第三节 赫尔岑的革命民主主义教育思想(1 / 1)

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赫尔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1870)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文学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812年3月25日,他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家庭教育。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年仅14岁的赫尔岑就决心投入反对皇权、教权、暴政的斗争中去。

1829—1833年,赫尔岑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学习。在大学期间,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1832年,他写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一文。他开始是圣西门主义者,认为圣西门主义完全符合时代精神。后来,他看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和平改革的弱点。

19世纪30年代是俄国革命理论发展的重要准备时期。社会思想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在大学生中形成了各种小组,其中以赫尔岑为核心的小组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 “贵族革命家”的称号。赫尔岑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1834年7月,赫尔岑被拘捕。1836—1841年,他被判流放。监狱和流放使赫尔岑反对沙皇当局的立场更加坚定。流放期间,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专制政体的弊端,形成了革命的世界观。1847年2月,赫尔岑定居国外,以便利用自由言论为俄国人民服务。在国外,他创办了 “俄罗斯自由印刷所”、《北极星》《钟声》,系统批判了专制主义制度,宣传革命思想,对俄国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70年1月21日,他因肺炎在巴黎去世。

赫尔岑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论著,他的写作特点是把文学、政论、哲学结合起来。在《一个年轻人的随笔》《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往事和随想》等作品中,表现出他对人民的热忱关怀和对个性全面发展的热切期望。他的哲学著作《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自然研究通信》等使哲学和文学浑然一体。

列宁曾经称誉赫尔岑为举起伟大斗争旗帜反对沙皇的“第一人”。赫尔岑在他的作品中以辛辣的手法对沙皇贵族专制制度进行无情的讽刺、嘲笑和鞭挞。在《克鲁波夫医生》中,他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他说,有的人夜以继日地拼命干活,结果一无所获;有的人什么活也不干,可是财源茂盛。更加可怕的是,由于人们长期受到管制,习惯于固执谬见,盲目服从旧制度。这种生活同精神病院没有什么两样。

赫尔岑不仅把矛头指向俄国农奴制和专制政体,而且还指向历史上的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他激烈地批判了西欧1848年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他指出,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法国资产阶级已经失掉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由少数人组成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尖锐地对立,劳动人民被迫从事苦役般的劳动。他在《来自彼岸》一书中指出:“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组织形式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平心而论,它们丧失了这些原则,走到现时代欧洲生活的反面,也就是走向了死亡。”[4]他进一步认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未来的革命必定是社会主义革命。作为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站在人民一边。但是,由于世界观的局限,他不可能把社会问题的解决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联系在一起。他也没有正确认识到资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进步作用,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消灭资产阶级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的力量。他误将1848年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看作社会主义革命,将它的失败看作欧洲社会主义的失败。他幻想俄罗斯通过农民公社过渡到社会主义。从实质上看,他主张的俄国式的“农民社会主义”就是民粹主义。

1861年沙皇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后,赫尔岑彻底抛弃了对沙皇政府的某些幻想,坚决致力于以农民战争来摧毁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希望俄国走上革命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这种立场是赫尔岑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个显著区别。

列宁在评定赫尔岑的世界观时说,在19世纪40年代农奴制的俄国条件下,赫尔岑与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并驾齐驱,紧紧地走近了辩证唯物主义,但停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前面。赫尔岑与唯心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坚信“科学与宗教的联合是不可能的”。

二、论人的发展

在赫尔岑的作品中,他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且从对人的特点的一般性研究进入到对人的个性发展的研究。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一个青年人的随笔》这部政论式自传体作品中,赫尔岑描述了一个青年人怎样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获得对世界的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他认为,童年时代听到的故事、教育、跟教师们交流、阅读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对现实问题的兴趣等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他认识到,人依赖于环境并受到自己的现实行为和生活特点等社会条件的制约。个性反映了生活矛盾的全部多样性。只有首先研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生平经历,才能揭示出他的个性形成。

不良的人是不良的社会制度的产物。赫尔岑深信这一点。在《谁之罪》中,他描述了俄国农奴专制制度下的人的发展状况:庸俗而枯燥的生活,疲乏的物质追求,没有任何精神的需求。他嘲讽说,人的精神比精神病院中的患者还要空虚,在淹至脖子的泥泞中挣扎着,追逐一个虚幻的目标,没有任何自尊心和任何忘我精神,只有极其狭隘的理解力,粗野的动物般的要求。赫尔岑对此表示十分愤慨。但是,他认识到,真正有罪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他说:“他们有罪吗?他们在强大的命运的捉弄下,从孩提时代起,就吮吸着各种非人的观念,使他们丧失掉一切精神上的**和任何高尚的追求。白化病是由于吸入北方沼泽地的空气,病毒侵入人体,使机体受损而造成的。他们就像白化病患者一样,本身是无罪的。”[5]显然,庸俗生活和狭隘的眼界造就了这些贫困而可怜的人,而要改变人的发展中的缺陷,就必须消灭封建农奴制。

赫尔岑反对把个人和社会环境割裂开来,主张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他说:“人应当在社会中求得发展。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孤独狭小的圈子里,穿着中国式的小鞋,肯定会步履维艰,寸步难行,把双脚弄成畸形,这难道还有什么怀疑吗?”[6]因此,人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个人的情感中,而应当关心时代的前途,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科学,在理性中、在人们共同关心的世界中使自己得到拯救。他说道:“世上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比投入最急需的事业中去目睹历史的变革更能够吸引人的炽热的本性。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那么,他就必须涉足于一切领域。”[7]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赫尔岑强调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一方面,个人不能抛开自己的个性和人权。他说,如果要人民摒弃心中的个人主义,无疑等于要抛弃他的源头活水和根基。他举例说,有一位可敬的道德家训练自己的马改掉吃东西的“个人主义”习惯,结果马一旦养成了不吃东西的习惯,很快就死掉了。另一方面,个人不应当出卖共同的大家庭,应当向全人类敞开自己的心扉。总之,人应当在人类的苦难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在发掘自己的理性的同时唤起人类的理性。在《老调子的新唱法》中,他认为,应当把个人主义理解为个人对人性的认识以及个人的权利。他提出,个人主义必须发展为“高尚的个人主义”或“理性的个人主义”。

赫尔岑分析了当时的道德观念。他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口是心非、假仁假义的现象。他指出,资产阶级摒弃了爱与同情心,把人类的崇高感情兑换成“叮当响的钱币”。伪善的资产阶级“根据金钱的多少和拥护资本主义的程度,用算盘”杜撰出自己的道德观念。它与大多数穿短衫的普通人的道德观念毫无共同之处。赫尔岑把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称为“简易的戏台”或“临时医院”,是一种可爱的欺骗或体面的外套。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名存实亡,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他相信,在未来,道德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思考和奇想》中,他把道德看成是社会政治现象。他说:“道德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一定时期人们对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历史意识。它为人们所承认,使生活充满情感。”[8]他据此得出当今道德沦丧、产生这种道德的社会已濒临破灭的结论。

赫尔岑指出,人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和能力之后,应当把它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生活与斗争。他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俄国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的历史,是革命运动的发展史。伟大人物的思想只有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博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有价值,才不愧为伟大的思想。但是,他的思想在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摇摆。由于长期侨居海外,赫尔岑没有充分认识到当时俄国革命人民的力量,曾希望尽可能用和平的方式改造社会。19世纪50年代,他对亚历山大二世(Aлександр Ⅱ)寄予厚望,劝说沙皇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解放农民。60年代,赫尔岑对沙皇和贵族知识分子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他在《被挖出的主教、腐败的政府和被欺骗的人民》中说:“你们痛恨地主,痛恨官吏,害怕他们,这完全正确;可是你们仍然相信沙皇和主教。你们不要相信他!沙皇同他们是一伙的;他们都是沙皇的人。”[9]他终于看到了 “觉醒的人民”,相信人民自己有改造社会的力量,号召他们参加革命斗争。

在人的个性发展上,赫尔岑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作用。他指出,不良的个性是不良的社会制度的产物,要彻底地改造人性,必须推翻罪恶的社会制度。这样,他就把矛头直指当时的沙皇政府和东正教会,显示出鲜明的革命立场。这是赫尔岑的可贵之处,也是他与当时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对反动教育制度的批判

赫尔岑认为,沙皇政府对学校进行压制,尼古拉的教育部扼杀了人民的教育。他揭露沙皇政府:“在儿童开始走第一步的时候就在暗中窥伺着他,并把军校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引入邪途。它无情地、经常地消灭他们的人性的萌芽,并使他们除去顺从以外,像戒除恶习般的要把人的一切情感都戒除掉。它对年幼儿童因违犯纪律而施用的惩罚,就是在别的国家对于一贯犯罪的人也不用的惩罚。”他坚决反对把学校和大学变成巩固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工具。

19世纪,俄国东正教会日益加强对人民教育的影响。赫尔岑明确反对在教育中灌输宗教,他无情地揭露教会充当了沙皇政府压迫人民群众并使他们愚昧无知的忠实助手。

赫尔岑认为,在这种体制下,教育中盛行着专横、暴力以及对儿童人格的愚弄,学生的人性受到压抑。但是,当时的教育中还存在着曙光。它来自两个源头:一个是普通劳动人民自己;另一个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教育家。他指出,普通的人民是俄罗斯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者,他们敌视农奴制的邪恶,仇视一切暴力和专横。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儿童良好的影响。学生从人民身上学习勤劳、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并接受先进的社会思想。进步的教育家们也为培养儿童的人道主义和自由的精神做出了努力。

但是,在《谁之罪》中,赫尔岑指出,在残酷的农奴制的现实条件下,具有人道思想的教师用进步思想教育出来的优秀青年,是找不到出路的,他们只能成为“多余的人”。其根源在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教师不让他们跟严酷的现实有任何的冲突,有意识地不让他看见现实的一切有缺陷的方面。这样,他们只能培养出一个充满人道志向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抵抗邪恶和为自己的进步信念而斗争的人。[10]

赫尔岑还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制度提出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所谓新的教育制度,与它所取而代之的那个制度一样,目的是要维护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灌输唯心主义和宗教的观念。这种教育试图培养市侩,在教育中向儿童灌输小市民的人生观。

四、革命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一)对卢梭和欧文的教育理论的看法

赫尔岑分析了卢梭和欧文的教育理论。他在肯定这些理论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它们的错误。

赫尔岑赞同卢梭的一些教育主张,例如,教育适应儿童心灵、反对教育中的烦琐和权威崇拜等。同时,他也嘲讽了卢梭所提倡的教育理想的不现实的一面。

首先,赫尔岑指出,按照卢梭的观点培养出来的爱弥儿式的人物,是不会同残酷的社会现实进行斗争的。他指出,如果没有这种斗争,先进的理想就不能实现。因此,他主张从幼年起就应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自觉性,使他们将来能够为先进思想和追求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而积极地与陈旧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

其次,赫尔岑认为,卢梭等思想家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错误。他反对把儿童与周围生产相隔离,以及在智育体系内轻视人类所获得的经验的做法。他反对“自由教育论”,主张教育应该把世代相传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

赫尔岑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纳拉克实行的社会和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自豪地指出,欧文的实验“使那些经常指责社会主义是空想,是根本不能在实践中实行的人们哑口无言”。但是,他认为,欧文的许多论点是不正确的,特别是欧文提倡的“建立新制度的主要道路是教育”,以及人是环境和教育的消极的产物的思想。赫尔岑肯定了人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他指出,人不是环境的奴隶,人是在克服社会上邪恶现象的日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他“又是浪,又是舵手,又是船”。

可见,赫尔岑在批评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时候,已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他最终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在历史上的改造和革命作用。

在分析、总结历史上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赫尔岑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仁爱的自由的人,这种人能为自己人民的利益而生活,并且力求在合理的基础上改造社会。

(二)论智育

赫尔岑非常重视智育。在教学内容方面,他主张,学校传授数学、自然科学、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外国语和历史等知识。

首先,他非常强调科学在对专制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他号召科学家把科学从研究室中带出来,在人民中间传播教育和知识,把科学的成就变成全体人民的财产。

其次,他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他认为,学校如果不教自然科学,就不能使学生在智力上获得发展。此外,自然科学是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培养学生服从真理、热爱劳动的精神。

再次,他认为,科学在纠正不正确的观点、成见、唯心主义和迷信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当从研究自然现象开始,以便“使少年的头脑中没有成见,使他吸食这种卫生的食品成长起来,以后就能在这些壮大的、富有知识的少年面前揭开一个人类的世界、历史的世界,通过这个世界之门就可直接参加事业活动,亲自参加现代问题的解决”。[11]

在封建势力反对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自然科学在俄国中学教学计划中被忽略的情况下,赫尔岑提倡年轻人学习科学知识,并撰写从唯物主义的立场解释自然现象的著作,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赫尔岑在强调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主张实行全面的普通教育。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早期的专门化。他希望学生在普通学校中除了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以外,还学习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外国语和历史,试图克服古典教育和实科教育的片面性。

在教学方法上,赫尔岑主张培养儿童的自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认为教学不能仅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现成的真理”。

(三)论德育

赫尔岑主张重视儿童的人格、尊严和自我意志。他认为,承认这一点是一种高尚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他论述了道德教育的一些必要条件。

第一,为儿童提供一些自由发展的条件。他坚决反对教育者的专制和暴行,主张教育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了解和尊重儿童的需要。

第二,要建立适宜的家庭环境,在子女和教育者之间形成正确的关系。

第三,教育者应当依靠儿童生来就有的喜爱交往的倾向,培养他们的社会志愿和习惯。他认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彼此来往,集体的游戏活动、共同作业等有助于儿童和少年们获得有价值的社会品质,如抑制自己和服从别人的要求等。

第四,纪律是正确教育的必要条件。他说:“如果没有纪律,就没有放心的信任,没有服从,也没有保卫安全和防止危险的方法。”

第五,教育者必须对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并要争取执行这些要求。

赫尔岑的革命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在俄国教育思想史上无疑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充满了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而且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赫尔岑的教育思想因其反映了进步的要求而在沙皇俄国遭到了禁止。十月革命后,他的教育思想对苏维埃教育学产生了影响。当然,受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赫尔岑政治观、教育观中也存在一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