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杰出诗人、政治家,也是教育革新思潮的热心传播者。有的英国学者认为,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排名,“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是第一位,其次是弥尔顿”[8]。在政治思想上,他反对封建专制以及争取自由民主权利的精神对后世美国的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思想上,他对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一、时代、生平及著作
在弥尔顿生活的17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雄心勃勃,图谋取代原有的统治者而成为社会的主宰。积极进取的新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急欲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为谙熟现实事务的能文能武的干练人才。然而,英国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带来教育上的改革,经院主义、古典主义、形式主义仍然是教育上的痼疾顽症。这样,改革旧教育、培养谙熟现实事务的能文能武的干练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新社会势力的需要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大声疾呼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弥尔顿。
弥尔顿祖父是个富有的自耕农。他的父亲因皈依国教在家无法容身而来到了伦敦,开设展翅鹰事务所,当了公证人,并很快致富。1608年12月9日,弥尔顿就出生在这展翅鹰事务所中。父亲非常关心子女的教育,弥尔顿从小就受到包括音乐熏陶等内容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的反抗精神对弥尔顿也感染极大。到了入学年龄,弥尔顿便就读于离家很近的圣保罗学校,同时其父聘请了当时有名的大学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做他的家庭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弥尔顿从小就爱好读书和写诗,并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他自己后来在回忆童年时曾写道:“从12岁的那年起,我就如饥似渴地抓紧学习,我不曾半夜以前睡过觉。”[9]
1625年4月9日,弥尔顿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渴望知识的弥尔顿对学校里充满中世纪经院主义的课程非常不满。他说自己被学究式的“研究给拖了后腿,被迫忙于写作某种无聊的八股高调”![10]但他学习勤奋,才华出众,于1628年(一说1629年)获学士学位,1631年(一说1632年)获硕士学位。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他以后的创作和事业奠定了基础。毕业时,弥尔顿谢绝了学校的挽留,回到了父亲的乡间别墅,埋头读书和写诗。
1638年4月,为了体验生活,获得创作灵感,并考察社会实际和拓宽视野,弥尔顿开始了他的意大利之行。旅途中,他广交文人学者,并拜访被天主教迫害的大科学家伽利略。此时的伽利略已双目失明,老态龙钟,但其斗志不减。这次会面给弥尔顿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伽利略那种为捍卫真理而宁死不屈的精神,成为弥尔顿终生的榜样,失明后的弥尔顿就常以伽利略的事迹鼓舞自己,这从他热情地把伽利略的名字和成就镶嵌在《失乐园》中得到证实。
1639年8月,弥尔顿旅行后返回英国,寄居在伦敦圣·布赖德教堂,把他姐姐的两个孩子接来同住,并担任这两个孩子的教师。1643年,他又开始招收别的学生。此后几年,他一直担负儿童教育工作,直到1647年秋。弥尔顿在这一段教育工作中,给孩子们开设的课程和教法与当时盛行的习惯大异其趣,其教育实践在他后来的教育论文中有明显的反映。
从大学毕业到1640年,这期间弥尔顿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这两首诗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而挽诗《黎西达斯》则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示了强烈不满,并斥责了教会。
从1640年起到1660年,弥尔顿直接投身于激烈的社会和政治斗争,为英国革命和共和政府作出巨大贡献。
1644年,弥尔顿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一是《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二是《论教育》(On Education)。
1643年,在国会中占绝对优势的保守势力长老会派通过立法,规定未经官方检察官批准,不得印刷和出版任何书籍。显然,这不符合弥尔顿关于一个自由共和国中思想言论自由的想法。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扼杀一本好书几乎十足像是杀死一个人”[11]“扼杀一本书则是毁灭理性……一本好书是主的精神的宝贵的活的血液,它珍藏着不朽的生命之处的生命”[12]。他认为出版自由是必需的,压制出版自由并不能阻止真理的最终胜利,因为真理的力量之强大仅次于万能的上帝,真理的胜利不需要任何政策、谋略和特许。弥尔顿的一般政治观点反映了当时独立派的要求。
《论教育》是弥尔顿写给哈特利布的一封信。17世纪中期,英国的许多新教育的改革家大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受到培根的影响。哈特利布便是这一群新教育家中的中心人物。哈特利布是波兰人,1628年定居伦敦。1640年,哈特利布曾建议“创办一所规模不大的学园(Academy),以教育本国的绅士子弟,并促进虔信、学识、道德和勤劳的训练,这些训练在现时普通学校里通常是没有的”[13]。弥尔顿和哈特利布讨论了教育问题,并把讨论中阐述的意见在《论教育》中做了系统表达。
1649年1月30日,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被议会送上断头台后,弥尔顿任职于共和政府。1660年5月,封建王朝复辟,他离开政界。这期间,他以失明的状态(1650年,左眼失明,1652年,右眼亦失明)写成了《破帝王之相》《为英国人民辩护》 和《再为英国人民辩护》等战斗檄文,批判了保皇派的各种论调,这对于澄清是非,稳定政局,维护革命和人民利益都有重大意义。
弥尔顿绝不与封建势力妥协,他拒绝在复辟的封建王朝任职。1660年以后,弥尔顿闲居在家,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愈挫愈奋,老而弥坚,盲而弥明,从此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用艺术形式表达他的革命理想和对封建王朝的仇恨。《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3部不朽的史诗正是他这一时期的心境和思想的写照。他在《力士参孙》中写道:
我深深觉得我才力已江河日下,
希望全渺茫,我内在的本能似乎与
自身的全部机能已精疲力竭;
我光荣的旅程到尽头,
可耻的旅程啊,
我将很快跟他们一起安息。[14]
这是弥尔顿的个性和最后的决心,只要有可能,他是愿意像参孙一样拉倒大厦的柱子,跟饮宴狂欢中的敌人同归于尽的。
1674年11月8日,弥尔顿因痛风病逝世,终年66岁。1737年,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建立了弥尔顿的纪念碑。
马克·帕蒂森在其所著的《弥尔顿传略》中认为弥尔顿一生是个三幕的戏剧。第一幕显示出他潜居霍顿平静安宁的生活,《快乐的人》《幽思的人》和《黎西达斯》便是这一幕的表演。第二幕中他呼吸着党派**与宗教仇恨的猛烈炽热的空气,产生了那闪耀在他散文小册子战斗号角中令人惊骇的火焰。那三部伟大的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则是他只身孤影普罗米修斯般伟大的最后一幕的产物。那时候他双目失明,贫病交迫,无依无靠,独自在堕落的世界面前,证实公道、节制和审判即将来临。[15]总之,弥尔顿一生在政务、文学、教育等方面均卓有建树。首先,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功绩卓著。恩格斯在1847 年撰文说:让我们别忘了弥尔顿,他是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16]其次,他的政治思想不但代表了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且还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最后,他的伟大诗篇也是世界文学的珍品。在英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中,弥尔顿是教育中的古典教条主义发展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性人物。他上承培根的新思想,又受到同时代人的教育改革设计的影响,却从未抄袭他们,自成一家之言,并对后来洛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17 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中等教育的变革都有重要影响。
二、论教育的作用
弥尔顿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社会的变革需要人们具有广阔的眼界,而一个人的无知总是和他思想上的守旧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反对无知,追求新知,通古今之变的任务便落到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身上。
也许是英国的传统的原因,也许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体价值观的驱使,弥尔顿首先从功利主义角度概览了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价值。他在大学教堂做的一次讲演中指出:“学习比无知更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甚至断言“学习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幸福”。[17]接着他进一步指出,不管是为“永恒生活”,还是为“普通生活”,都非通过教育活动不可。人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认真学习,才可能避免行尸走肉式的生活。因为“如果我们既不考虑永恒的生活,又不考虑我们在地球上的普通生活,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指望成为我们幸福的生活目标了。这种永恒的生活,几乎每个人都承认,只有在学习沉思中才能找到”[18]。
弥尔顿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指出教育可推动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教育的结果导致“大量的缺乏知识的人忠于他们的职守。而且确实只要一个家庭,甚至只要一个人受到了文学艺术和智慧的教育就足以引导一个国家走上正义。但是,哪里没有文学艺术的繁荣……你就在那里连一个好人的踪迹也找不到,除了野蛮就是到处笼罩着暴行”[19]。可见,要想使社会风气好转且得以保持,办好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弥尔顿还认为一个民族要存活于世界,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人类的文明的传播和保持都离不开教育。他回顾历史时说道:
如果我们回到古代社会,我们将发现一些国家的存在不仅仅是由于他们的活动,而且还由于他们有坚固的文化基础。据说每个种族的祖先最早都是生活在深山丛林之中。……在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的土壤中生长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本身逐渐武装了人们的头脑,使人类逐渐进入了文明的社会生活。[20]
可见,教育与法律一样,是维系国家的支柱,而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文学艺术和科学。单靠军队和暴力是无法使国家长治久安,天下太平的。弥尔顿还从他很熟悉的历史领域提供出例证:
斯巴达人几乎对文雅教育没有一点儿兴趣,而罗马人在很长时间以后才允许哲学进入他们的城市生活。但就是斯巴达人也在列库尔戈斯那里找到了一个法典制定者。……罗马人,在城市里爆发了无数次的起义和动乱之后,已无法维持他们的统治,于是只好派出使节到雅典求助于十二铜表法。[21]
显然,充当传播文明和创造文化的教育是任何形式的国家不能不重视的。
弥尔顿指出,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更新的手段,正确的教育将引导人们开阔视野,引起人们对大自然奥秘探索和研究的兴趣。他说:
当普遍的学习一旦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人们的精神就不会只局限在这种监狱般的黑房子里了,而将伸展到无限广阔的世界中去……世界大部分的变革和可能性都将很快地被拥有这种强大智慧的人观察到,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几乎没有一个能超出他的预料和想象。[22]
因此,教育环境是人定胜天能力的培养场,“学习就是他们获取力量的源泉”[23]。
弥尔顿还指出,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必须提倡终身教育,如果一个人排斥教育,必将导致无知,结果这些人将都是 “瞎子和聋子”。[24]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的变化使知识日新月异,因此,人们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他说:“学习是青年人最美的装饰,是成年人的有力后盾,是老年人的安慰和荣誉。”[25]
三、教育目的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对革新者和理论家都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一旦教育落后于时代,不能满足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向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改革便势在必行。而充当改革急先锋的必然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
弥尔顿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是时代潮流的反映。文艺复兴不仅是一场重新发现古代文学和学术的运动,而且伴有一场持续同样久,甚至更长久的教育改革运动。教育改革的矛头主要指向中世纪的经院教育。它不仅是一个破坏性的运动,也是一个建设性的运动。欧洲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僧侣,英国也不例外。从文艺复兴开始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也处在一个从旧到新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在反对中古经院教育的同时,正在走向以人文主义为内容的新世俗性教育,其教育目标正处在逐步从主要是僧侣过渡到主要是官吏的过程。弥尔顿就生活在这过渡时期的后段。在人们对一切传统都表示质疑,对一切制度都要加以改造的时代潮流面前,接受过长期传统教育而又亲自进行教育(实验)工作的弥尔顿就注意到教育改革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因而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不能不发出教育改革的呼声。与历史上的教育改革家一样,弥尔顿也是在披露、分析、批判旧教育诸种缺陷时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思想。
在《论教育》中,弥尔顿就谈到教育改革在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中的伟大作用,指出“没有它(指教育改革——引者注),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26]。弥尔顿的论调并非耸人听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旧教育所造就的庸才的真面目暴露无遗,使天下大治在人才。弥尔顿看到,只有改旧教育为新教育,造就能干实用的军事、政治人才,才能保证革命的大好形势,这样,国家也才有希望。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弥尔顿回答了教育目的。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他说:“学习的目的乃在于为了挽救我们的始祖的堕落而重新获得上帝的正确认识,并由于这种正确的认识而爱他,效法他,像他,因为我们只要使灵魂具有与对天恩的信心结合起来就可臻于最高的完善的纯真美德,我们就能最接近上帝。”[27]弥尔顿表述的这个教育目的论似乎浸润着浓厚的宗教精神,然而这是不难理解的。事实上,这是弥尔顿的旧瓶装新酒的手法。在宗教信仰仍然在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17 世纪的欧洲,弥尔顿不得不扛着天国的旗帜来推动尘世的改革。如把握他的一贯思想之后,就不难了解这里的“始祖的堕落”是指国家革命形势的低潮和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思想;而“上帝的正确认识”表达了弥尔顿对革命前途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也许,他真的认为在人的心中应该有上帝,这样,他们的心灵才是纯美至善的。然而,弥尔顿对自己这一含混表述仍不满意,接着便大刀阔斧,直白如斯:“因为我们的理解力不能对身体本身发挥作用,而是对可感知的事物发挥作用,对上帝、对不可见的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像有次序地研究可感知的事物那样清楚,所以在一切审慎的教学中都必须遵循这种方法。”[28]弥尔顿在这里指明,研究现实,认识现实,从具体事物出发,运用感官,才是达到认识上帝的本来方法。前者是实,后者为虚;前者是真目的,后者是幌子。或者,按照弥尔顿的思路,认识和研究可感知事物,从中发现真理,这就是世俗的目的。可见,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这种人才能尽社会义务,而绝不是漂亮的摆设和装饰。这里,他关于教育的卓越的定义可以说阐明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天国的灵光黯然失色。“凡是能使人适于正确地、熟练地、高雅地履行和平时期或战争时期一切公私职务的教育,我就称之为全面的、充分的教育。”[29]这就是弥尔顿的教育理想。
旧的教育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因为旧教育内容陈旧,方法落后,培养出来的是无德、无知、无能的庸人,于国家、社会无所裨益。弥尔顿在公学做的一次讲演上描述传统教育这一状况时说:
在这些经院哲学家的先生面前,所有的学生都困惑不安,如临歧路,不知所从,无法辨认方向,举棋不定……其结果,读者必然犹如色列斯手持火炬,历尽艰辛,到处寻觅真理而一无所得。最后落得如癫如痴,竟自认为是盲人看不见事物,其实这儿什么东西也没有。
此外,凡以其全部心力热衷于所谓论辩的人,一旦处于新环境,超出他们那愚蠢的职业之外,就可悲地表现出他们无知与愚蠢的幼稚。最后,这一切辛勤劳作的最终结局只能使蠢上加蠢,只能赋予你更多的无知,更善于在概念上玩弄小技,更为冥顽不化。用不着怀疑,因为你苦心焦虑所要解答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过像没有实体的鬼影迷住了你的心窍一样,使得你的大脑一片混乱,没有任何智慧可言。[30]
这里,弥尔顿指出了传统教育由于其内容远远落后于现实,教育的结果几乎是培养出了“古人”,在现实世界里,他们表现出茫然无知,愚蠢之极。而在方法上,旧学校教育花时多而收效甚微,对稚弱的头脑迅速灌输未经消化的知识阻碍学生才能的发挥。弥尔顿批判地指出:
许多使得学习普遍地变得令人不感兴趣、不见成效的错误;首先,我们错误地花费七八年时间仅仅用于积攒很多蹩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而如果用其他方法学习,本来是只要一年就可以轻易地、愉快地学会的。使我们对语言的掌握如此慢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中学和大学中无所事事的假期太多,部分是由于违反常规的要求,强迫头脑空虚的儿童写文章、写诗和写演说词,而这些只能是有了成熟判断力以及通过长期阅读和观察使头脑中充满了优美格言和语汇丰富的创造的最后作用之后才能进行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从鼻子中挤出血那样能从小伙子贫乏的头脑挤压出来的。[31]
可见,旧教育不注意儿童的心理,不能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学习学得枯燥乏味,效率极低。当时的大学教育也莫不如此。弥尔顿批评指出:它们还没有改变不文明时代的经院主义的迟钝。它们的教学不是从最容易、最明白的感知的学科开始,而是让尚未入门的初学者首先学习需要高度抽象和智力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于是导致了学生们对学问的怨恨、轻视、嘲弄甚至逃避,而他们本来是指望能学到有价值的、令人愉快的知识的。结果呢?由于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于人生有用的知识,他们带着贫困的头脑在幼稚的年岁各奔前程,甚至在周围朋友影响下而误入歧途。弥尔顿不无痛惜地指出这种后果:
有些人被法学的行业所吸引,他们的目的不是基于他们从未学过的对正义和公平的深谋远虑的和神圣的思考,而是基于对诉讼费、收入优厚的争辩和滚滚财源的企望和热衷;另一些人投身于国家活动,在美德和纯真的慷慨大度的教养上他们的灵魂毫无原则性,以致他们穷智竭虑地谄媚、玩弄宫廷中的阴谋诡计或遵循暴虐的格言。最后,另一些更加娇生惯养、想入非非的人,不再想增加知识,退而转入享受安逸、奢侈的生活,在宴会和作乐中消磨时光;如果他们不能以更正直的态度从事上述几种活动,这最后一种确实是最明智最安全的行动方针。这就是我们的中学和大学将我们最初的青春年华滥用于仅仅学习词句或主要学习那些不如不学的东西所造成的结果。[32]
由于旧教育“一,……内容枯燥;二,风格死板而又纠缠蔓延;三,……不能动人以情;四,……无实用价值”[33],误人、误国,与社会新要求不相适应,故他说:“与其让这些愚蠢的东西硬压在我身上,还不如差我去把俄吉阿斯牛圈再清扫一遍。”“经院哲学根本不能进入文化艺术之林。”“在传统学校如同没有乐趣一样,这些学习也是毫无任何实用价值,对真正的知识积累毫无裨益。”[34]他认为要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非改革不可,教育改革是最伟大、最崇高的计划之一,没有它国家就会灭亡。
四、关于新型学校——学园的构想
为了使教育面向现实,培养有知、有德、有用、有为的能为资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新型人才,教育必须改革。改革后的教育是个什么样子呢?弥尔顿回答说:“较之现行教育在范围和包含的内容上更宽广得多,而时间更短得多,成绩更确定得多。”[35]根据读书生涯体会和教书经验,弥尔顿发现通过“选择那些最有用的学科和学科之间最有用的部分”,“能省出多少年时间用于有用的学习啊”。以为“如果我们聪明地把文学艺术中那些不相干的、 多余的和无用的东西划掉,我们将自信地说,在我们到亚历山大的年龄之前,我们就会成为比世界的统治者更伟大、更光荣的主人了”。[36]为此,弥尔顿建议创办一所学园(Academy),这所学园能容纳150人,其中20人左右是服务员。规定所有的人都归一个人管理,此人应是公认道德完美的人,有能力履行一切义务或能明智地进行指导以监督工作的完成。弥尔顿认为学园应设院长1名,条件是他必须具有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具有革新能力,同时他兼作教授和导师;另有20名左右的教职工。这所学园兼具中等学校和大学的双重性质,学生除了到专门的法学院或医学院去实习外,不必再去任何其他学术机构学习,在学园学完全部课程后,毕业时可授予文科硕士学位。弥尔顿建议在全国每个城市都仿照这种模式创办学园,这将大大有助于促进学术和礼仪的发展,并使教育的新方法得到普及和推广。
在英国,关于创办新型的学园作为新教育的模式的倡议,并不是自弥尔顿始。1640年,阿伦得尔和苏瑞地方的马歇尔伯爵(Earl Marshal)就建议国会“考虑创办一所学园,以培养和训练年轻的贵族和绅士”[37]。稍后,哈特利布也曾建议国会创办“一所小型学园,以培养本国的绅士,提高他们的虔诚、学问、道德及其他”[38]。弥尔顿所建议的学园与他们的学园不同的是:第一,从建校目的来看,弥尔顿更着重培养实用人才。故虽然他为学员拟定了广泛的学科范围,但更着重军事训练。弥尔顿把进入学园的学生编成一个步兵连或两个骑兵队,规定学园活动内容为三大部分:学习、操练和饮食。弥尔顿对军事人才的重视是和他的政治理想分不开的。第二,从学园的性质来看,哈特利布建议开办的学园只是中等学校性质,而弥尔顿建议的学园包括中等学校和大学。第三,从学园数目看,弥尔顿设想的学园不是一所,而是在全国所有城市普遍建立。他认为各个城市有很多大的建筑物可转而为开办学园之用。这样,使中等教育和大学带有较普及性质,便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新型有用人才。
五、新学园中的课程设置及教育阶段
(一)课程设置
弥尔顿学园的课程计划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神学四个组成部分。
1.人文学科
①语言。学生要学习本国语以外的6种语言,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加勒底语(古巴比伦语言)、叙利亚语(阿拉伯语)和现代意大利语。弥尔顿认为只有学好外国语言,才能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发现和掌握真理。这是由于“每个民族都不能为一切种类的学问提供足够的经验和传统,所以,我们主要是从那些在某个时期曾最勤奋地追求智慧的民族方言的语言中受到教导的”[39]。因此,弥尔顿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只去掌握文字和词语而忽视语言所表达的事物及其所传递的真理。他说:“语言不过是将需要知道的有用事物传达给我们的工具……如果他在学了文字和词语时不同时学习文字和词语所表达的具体事物,他就丝毫不能被看作是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能干还不如一个仅仅懂得本民族方言的农民或商人那样值得敬重。”[40]弥尔顿认为,只有学生具备上述语言功底,才能阅读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而对这些古代名著的阅读又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弥尔顿还明确指出,学习希伯来语就是为了 “阅读《圣经》原著”[41]。
②文法。这是全部课程的起始学科。在文法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为了使学生熟悉文法的要点,要让学生阅读古代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著作,这些著作应该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美德和对劳动的热爱。弥尔顿认为,希腊人昔比斯(Cebes)和普鲁塔克(Plutarchos)的著作、苏格拉底对话集以及昆体良的著作的前两三卷均属于此类著作。
③喜剧作品。选用希腊文、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的作品。
④悲剧作品。选用索福克勒斯(Sophok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等人的作品。弥尔顿特别赞赏描写雄伟、高雅主题的雅典悲剧作品。
⑤诗歌。阅读奥尔甫斯(Orpheus)、赫西俄德(Hesiodos)、忒奥克里托斯(Theokritos)、阿拉托斯(Aratos)、尼坎德尔(Nicander)、奥庇安(Oppian)等希腊诗人的作品;阅读罗马诗人中的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和马尼利乌斯(Marcus Manilius)的作品以及维吉尔(P. Vergilius)作品中的田园诗。此外,还要学习英雄史诗;学习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Q. Horatius)的作品以及卡斯特尔维特罗(Lodovico Castelvetro)、塔索(Torquato Tasso)等人的意大利文注释;学习纯正的叙事诗的规则;了解什么是戏剧体诗的规则,什么是抒情的规则,怎样才能贴切,哪些是值得模仿的杰作。
⑥修辞学。学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法勒流(Phalenes)、西塞罗、赫乌吉尼(Hermogenes)和朗吉努斯(D. C. Longinus)等人论述的规则,学习著名的政治问题的演说词。
除上述学科外,弥尔顿还主张学习逻辑学,认为这是一门极有用的学问。
2.社会科学
①政治学。学习政治学的目的在于使青年绅士“了解政治社会的始末和原因,他们在国家突然处于危急中时不致成为可怜的、随风摇摆的墙上芦苇,不致像我们很多著名的顾问那样最近所表现的道德心的动摇,而是更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42]
②法律。学习法律和司法,首要的和最可靠的是学习摩西律法。还要学习希腊立法者莱库古(Lykorgos)、梭伦(Solon)、扎留库斯(Zaleucus)、查伦达斯(Charonedas)的遗篇,学习全部罗马的法令、十二铜表法、茹斯底年法典、撒克逊法及英国不成文法和成文法典。
③经济学。指家庭理财。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个人责任的完美知识。
④伦理学。能使学生辨别和思考道德上的善恶,并且好善憎恶。学习柏拉图、色诺芬(Xenophon)、西塞罗、普鲁塔克、利尔修斯(Diogene Laertius)和罗克里安(Locrian)著作的残篇;晚上就寝之前还要学习大卫或所罗门或福音书或使徒书的权威性的名句。至于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在文法学习中就已“利用一切机会使他们的精通能引导他们到自愿服从活着就成为勇士和值得尊敬的爱国者这样一些教训和阐释”。要求他们喜爱高尚的、文雅的功课;“给他们年轻的胸中灌注决不要忘记把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塑造成名人和无与伦比的人这种明智的崇高的热情”[43]。
3.自然科学
弥尔顿拟定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课程范围极其广泛,几乎囊括了弥尔顿时代所分化出来的自然学科。它们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地理、物理、数学、三角、筑城学、建筑学、工程、航海、农业、生理学、医学、解剖学、自然哲学中的气象史、矿物学史、植物学史、动物学史以及自然哲学的方法论。
学习农学的目的在于使青年有能力在以后去改进他们国内的耕作,恢复贫瘠的土壤,改善荒芜的良田。农业方面的教材有加图(Cato)、瓦罗(M. T. Varro)和柯路麦路(Columella)的著作。
其他教材有亚里士多德和提奥弗拉斯图的历史哲学著作、维特鲁维尤斯(M. P. Vitruvius)的著作、辛尼加(L. A. Seneca)的物理学著作、麦拉(Mela)的地理学著作、色尔苏斯(Celsus)的医学著作、普林尼(Pliny)的自然哲学著作等。
关于自然科学的学习,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弥尔顿非常重视医学在救死扶伤中的作用,认为医生是战时军队中最不可缺少的。他说:“他们学习医学原理……不仅是自己和朋友的了不起的医生,而且有时只要使用这种节约而少花钱的办法可以挽救一支军队;缺乏这种训练……对于统帅来说,无异于一种耻辱。”[44]另外,弥尔顿认为应将有实践经验的能手引进他拟设的新学园。他主张在教学中把猎人、捕禽手、渔夫、牧人、园丁、药剂师、建造师、工程师、水手、解剖师请进学园,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让这些实际工作能手当面演示、实际操作,从而使教学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中,理论得以与实际相结合。这也是弥尔顿重视实学、重视工匠艺人、重视知识的实用价值思想的反映。
4.神学
弥尔顿计划让学生星期天和每天晚上的时间用于神学学习,内容包括古代和近代教会史、希伯来文的原版《圣经》、简易的宗教原理和圣经故事。
弥尔顿提出的这个课程计划显著的特点是:第一,他对当时盛行于中等学校和大学的浓厚的古典主义不是舍弃,而是改造。他的课程计划没有触犯古典主义的统治地位,但改变了它的性质和方向,使之为社会的现实需要服务,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坚定的政治家和卓越的指挥官服务。第二,弥尔顿所建议的学科教材几乎都是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指望学生从其中学习现实需要的知识,而根本没有提及同样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性更强的近代科学著作,比如哥白尼、开普勒以及他亲自访问过的伽利略的著作。这显然是一个缺点。然而尽管如此,从其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弥尔顿对教材的选择标准是它们的科学、实用价值,这是17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所以,总的来说,弥尔顿的课程计划是对西塞罗主义的否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古为今用。它对古老保守的英国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教育阶段
在弥尔顿学园中,12岁至21岁的青少年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时光。然而,如此庞大的课程计划怎样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付诸实施呢?弥尔顿把学园的教育划分为4个时期。
①约为12岁至13岁。学生在这两年里先学习“文法中主要的,必需的规则”。要求儿童说话时发音清楚、明白。为了培养他们的美德,要给他们读一些易懂的、使人愉悦的书籍。这一时期还应教学生算术规则,以及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几何学的初步知识。通过每天晚上的学习,使他们对宗教的简易原理和《圣经》故事耳濡目染。
②约为14岁到17岁。该阶段的学习内容是:在语言上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先学拉丁语;在自然科学方面,要学习农学,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接着学习自然哲学、物理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地理学原理;后再转入学习数学、三角学、筑城学、建筑学、工程学、航海学;在此之后,还要学习气象学、矿物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还有医学。该段的自然科学学习注意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既增强学生的实用感,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并用。为此须延请实际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入学园讲学示范。在社会科学方面,学习拉丁文散文和一切历史哲学。由上可见,这一阶段(约4年)是学园学习最繁忙、最紧张的时期,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使“学园”学生成为新型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③约为18岁至1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能力的积累,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是非之心”,能判断道德的善恶。因此,这时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信念的培养,既注意道德知识灌输,又注意道德情感的引导。与道德教育相关,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必须学习经济学、政治学、神学和古代、现代的教会史。在语言方面,要求学习意大利语、加勒底语和叙利亚语言。为了阅读《圣经》原著,还得学习希伯来语。由于民主政治需要,还要求学生学习历史学,背诵演说词,练习政治性演说。
④约为20岁至21岁,即弥尔顿学园的大学阶段。逻辑学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学科。要求学生了如指掌。另外,修辞学、诗学等“高级的艺术”是必修课程。再者,要求学生掌握谈话和写作的实用技巧。这样,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能对“各种美好问题” 进行讨论和发表见解,他们在“国会还是会议上发表演说,就会一鸣惊人”。[45]按照弥尔顿的构想,这些学生这时已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和超人的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实用人才,也是一名政治活动家了。
值得提出的是,弥尔顿还要求他的学园毕业生不妨再学习两三年,即当他们二十三四岁时(相当于硕士毕业年龄,弥尔顿就是在这一年龄获得硕士学位的),再上一门必修课,即考察和旅行,包括观察、研究自然,考察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风情。这样,这些青年有可能成为阅历丰富的饱学之士,以至在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上,成为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
六、论学园的军事体操和见习活动
(一)军事体操
按照弥尔顿的构想,学园培养的新型人才在战时同样能大显身手。他们应能征善战,胜任军事指挥之责,所以,学园把军事体操摆在重要的位置。弥尔顿描述当时军队的腐败状况是在“酗酒中度日”,“谎报兵员”以“骗来军饷”,甚至“从事各种抢劫和暴力行为”。而学园将不会容忍学生在未来战斗中出现这些事情。他总结历史上的教育活动得失时说:“我在这里要超越他们,弥补柏拉图所描述的斯巴达社会的一个重大缺陷,因为那个城邦训练青年主要是为了打仗,而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中的训练全都是为了从事文职工作。我所描述的这所学府的培养对平时和战时都同样有用。”[46]可见,弥尔顿试图把学园办成文武兼治的半军事化学校。除文化学习外,学园对军事体操重视有加也就不足为怪了。
学园军事体操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安排是这样的。
学生在每天午餐前用1.5小时习武,还可以在早上提早起床以增加习武时间。习武的内容首先是学会正确使用武器,用利刃或尖矛做攻防练习,以使身体健康、灵活、壮实、呼吸正常,并培养豪侠、无所畏惧的勇气。学生还必须练习各种扭打、擒拿和摔跤这些英国传统武学项目,以备战时拖拉、搏斗和扭打。做完上述练习后,方可进餐。在餐前略做休息时,可听和谐悦耳的音乐或奏乐。
晚餐前约2小时,紧急集合进行军事运动。根据季节不同,或在露天,或在室内进行。首先是跑步,随着年龄渐长,要学习各种骑术,每天须检查进展。还要练习战时技术和学习一般军事学原理,包括作战、行军、扎营、筑城、攻击、炮击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得研究古代和现代的战略战术和战争格言,使他们在为国服务时能处变不惊,俨如久经战阵的完美的指挥官。
(二)见习活动
弥尔顿认为,室内学习宜和室外考察相结合,社会阅历与书本知识同样重要。学园的学生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深谙实务的人才仅在围墙内是难以养成的,学生还必须走出学园,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磨炼,从中获取学园内无法得到的养分。他写道:
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如果不能出去领略大自然的瑰丽,与天地共享大自然的乐趣,这似乎是对大自然的伤害和冷漠。因此,在他们学习两三年,已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后,要劝他们到国内的各个地方,到一切有驻军的地方去学习、观察。去考察城镇的建筑和耕地的土壤有何优异之处,观察港湾和贸易港口。有时还要出海,远至我们的海军驻地,在那里他们还可以在航海和海战的实际知识方面学习他们所能学习的东西。[47]
除了社会政治、风俗和考察、见习外,对自然的观察研究也必不可少。弥尔顿写道:“去探索一切有生之物的本质。在这之后将你的注意力转向观察草、石之潜能,让你的思想翱翔太空,不要退缩,凝视形态多变的白云、雄伟的雪堆、朝露的源头……即使对太阳,也应密切注意其运行轨迹之始终,探求计时之法,查询如何计算时间的永恒进程。”[48]弥尔顿认为,这些实践活动,还给发现人才以机会,也给人创造的机会。
这些方式能检验他们各人所有的特殊天赋才能。如果在他们身上还有什么韫匮而藏的有任何内在的过人之处,就会使之显现出来,给它以良好的机会加以提高,这只会大大增进国家利益,使那些在过去素被颂赞的美德和优点重新成为风尚,而对基督教知识的增加则更有益得多。[49]
弥尔顿还认为,为了培养世界性的人才,如果财力等情况许可,学生还应到国外去考察学习:
如果他们在二十三四岁时想看看其他国家,不是学习他国的原理,而是为了扩大经验,进行明智的观察,到那时,他们就会在所到之处得到一切人和社会的尊重和敬意以及各地最优秀的、最著名的人物的友谊。到那时,也许别的国家会因为他们的教养而乐意访问我国,或在他们本国仿效我们的榜样。[50]
关于学生的饮食,弥尔顿所叙极简洁,他要求学生在室内共同进餐,因为在室外既浪费时间,又会形成许多坏习惯。膳食以清淡、健康、适度为宜。
七、在英国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
上述关于学园的规模、结构、特性以及学园的教育内容、教材、教育阶段和教学方式就是弥尔顿所认为的,他与哈特利布多次谈到的“最好的最高尚的教育方法”[51]。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对于那些从摇篮开始就值得深入探讨的教育问题,弥尔顿已显得精力不济了,但他要求教师们应该以高昂的自信、充沛的精力及应有的智慧去努力尝试探讨这些问题。仅从弥尔顿所论述的 “最好的和最高尚的教育方法”看,在英国教育史上,17世纪上半期之前就没有任何人达到这一高度。弥尔顿的教育改革方案代表了古典主义到实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他背靠古典著作,面对现实社会,使古代书本和时代实际需要、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联结起来,企图使当时已经失去生气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重新恢复活力,担负起服务社会、推动国家前进的崇高使命。正是因为弥尔顿站在时代潮流面前,《论教育》问世之后,结出了应有硕果。此后20年,弥尔顿的学园(Academy)理想在英国变为现实。1675年在伦敦就创办了纽因顿·格林学园等。[52]这种新型学校兼具文科和实科的特点。洛克的《教育漫话》出版,成了英国“Academy”的大宪章,使弥尔顿的古典主义课程和实科教育加以结合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跃进。直到18世纪末以前,这种新型学校久盛不衰,并与英国公学一起对英国教育作出重要贡献。18世纪中叶,富兰克林(B. Franklin)按照英国的样板,在美国创办Academy,“教给学生最有实用性的和最有装饰性的知识”[53]。这种学校在19世纪成为美国中等学校的主要形式。
《论教育》论述的是绅士教育,学园只招收上流社会青年,较之同时代夸美纽斯乃至一个世纪以前的马丁·路德的普及教育的设想和主张显出了它的阶级局限性。但在17世纪,绅士教育主张仍有其进步意义。此时期,把教育目标从培养神父、牧师到成为爱国者、政治家、军官和商人,标志着尘世对天国的胜利、现实主义对宗教神学的胜利、世俗政权对教会权威的胜利,这是历史前进的结果。弥尔顿学园虽然还保留了神学,但它已不再安排在正规的日课表上,而且学习神学重在历史知识和世俗道德,忏悔、祈祷、禁欲、赎罪等这些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仪式绝对与学园无涉。
值得质疑的是,弥尔顿提出那么深奥宽泛的课程和汗牛充栋的教材,10年的时间(12~21岁)怎能学完?学园学习四阶段也只是笼统和含糊的概述。关于教学方法,弥尔顿也仅仅只有几句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他们的学习按部就班地缓慢前进,必要时,为了记住所学的东西,要回到中间的中心部分,有时要回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直到他们已牢固掌握并将他们所精通的知识联结成一个互相贯通的整体,就像战前的罗马军团一样。”[54]概而言之,无非“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由博返约”,这也许是弥尔顿教育方法的微言大义了。弥尔顿提到“感知事物”的学习意义,可惜并没有充分发挥;虽然他也论述到青年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的考证和研究的重要。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弥尔顿提出了一种教育方案,却将方案的贯彻、落实作为任务留给了后人。
弥尔顿无疑受到了夸美纽斯的影响。他们对旧教育的批判、对传统课程内容的改造、对感性事物的重视以及对参观、访问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的认识等方面的倾向是相近的。但他对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并不曾加以研究。他在《论教育》中坦率地说:“至于除了我要读的书以外,再去探究很多现代的《入门书》(Jan- uas)和《教学法》(Didactics)[55]具体说了些什么,我没有这种打算。”[56]可见,弥尔顿熟悉古代胜于现代,关注现代胜于古代,这也正是他无法表明用哪种可行的方法来实施学园计划的原委。这是因为,弥尔顿首先是诗人、政治家,他是以文学家的素养和政治家的功利来设计学校教育方案,故学园的拟设更多的是一种愿望、**和改变现实的向往,事实上,弥尔顿并没有脚踏实地地从事这一事业。
总之,弥尔顿生活在一个过渡时期。当时大学虽然在变,但旧的因素——课程和教学方法仍有很大势力。培根在遗嘱中希望在牛津、剑桥各设一个自然哲学讲座,未能实现。弥尔顿的教育改革观虽不及夸美纽斯的彻底,但却是倾向新派的。他善于利用当时的大学课程,使它为新学(或实学)服务。“在英国教育史上,弥尔顿、洛克、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如果用一条线把三个人物连起来,这条线就是英国近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轴线,也就是从古典主义发展到实用功利主义的轨迹。能够在这条轨迹上占据一个点,就足以使弥尔顿不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