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绰号和丑貌(1 / 1)

接下来我要关注的是,从水中出现的孩子往往拥有一个非同一般的名字。这一点在关于水神的民间故事中极其重要,而且这些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定。据说,肥后地区的《鼻涕鬼大人》虽然是“一个极小的孩子”,但却被叫作“鼻涕鬼大人”,这个名字实在太过简陋了。再看紫波郡的传说,砍柴佬从龙宫带回来的,就是一个娃娃头发型的丑男孩。当时老头听从美女向导的建议,临走时向龙宫主人要了“yokenai”,可他并没有想到“yokenai”是这样的孩子。老头有些为难,但既然要了,就只能养好“yokenai”。另外,在江刺郡的故事中,老头并没有要求得到什么礼物,是水中的主人硬把丑孩子硬塞给老头的。这个孩子跟着老头回家后,自称是“untoku”。在江刺郡的另一个版本中,老头勉强把丑孩子带回家了,但讲述人在故事后面附加说明说这个孩子名叫“hyoutoku”。“yokenai”也罢,“untoku”也罢,我们已经不知道这些名字的含义了,但显然它们不会有什么褒义。而“hyoutoku”的情况则稍有不同。据说,丑孩子死后托梦告诉老头,只要把画着自己丑陋样貌的面具挂在炉灶对面的支柱上,他就会继续保佑老头家繁荣昌盛。直到今天,岩手县的农民还把如鬼一般丑陋的面具挂在炉灶前,视其为灶神加以崇拜,这则故事就是用来解释这一风俗习惯的起源的。无论是这个故事的采录者,还是我的朋友,都一致认为“hyoutoku”实际指的是“火男”,亦即用竹筒吹火的丑男面具。

总之,水神赐予的孩子往往都很肮脏、丑陋,看上去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心地正直、顺从神意的老头才会慈爱抚养,并蒙其恩惠。正如上述,肥前岛原半岛的民间故事中,这个孩子已经换成了一只黑猫,但从结尾来看,其内容仍然同属一类。《鼻涕鬼大人》的讲述人说他小得惊人,小到都可以在神龛上坐下来,我认为这种表述就像说“yokenai”“untoku”长得丑陋一样,为的就是说明人不可貌相。我如此推测有一个依据,那就是《一寸法师》。御伽草子《一寸法师》原名《小人儿》,这也是嘲笑矮子的绰号。这位小人儿因某种机遇得到发展,完成了普通人无法完成的艰难事业,最终为抚养他长大的爷爷奶奶带来幸福。不管是御伽草子《一寸法师》,还是奥州人讲述的《胫子唾子》,这些小人儿一般都是父母求神得到的孩子。过去没有人注意到,桃太郎从桃中诞生,瓜子姬从瓜中诞生,《竹取物语》的赫奕姬从竹子中诞生,其实这些都在说明主人公诞生时个子异常矮小。此类民间故事还有另一种特殊形式,据说,神赐的孩子竟然是小蛇的样子,他的成长速度比人类更快,要是放入花盆中,就会长得挤满花盆;要是放入洗衣盆里,就会挤满洗衣盆,最后把他放进了马房饲料桶里抚养。成书于奈良朝廷时代(710—794)的《常陆风土记》①便记录了以下这则民间故事。故事中,一位名叫“努贺毗咩”的女人生下了蛇体的神之子。

即放入净杯里,专设神龛,安置于此。一夜间挤满杯中。更换为酒瓶又挤满瓶中。换了三四个容器仍是如此。

这恐怕就是当时古人相信其真实性的民间故事之一。

肥后的鼻涕鬼大人并没有长大,但从最初他被抱过来到最后自己步行而去,其中似乎又有些成长的痕迹。另外他也被安置在神龛上面,这种描述又与前面引用过的常陆国的版本十分相似。我怀疑,神的孩子的成长,正是此类故事在神话时代曾有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其他民族那里,非凡英雄在诞生时都有类似的外貌特点,他们有的化作小动物,有的愚蠢懒惰,有的贫穷且丑陋,除了父母和神灵,无人关心他们。但国外的英雄很少有矮小的身材,虽然欧洲有《大拇指》等童话,但其历史并没那么悠久。而在我国,神话时代就有少彦名神①,关于身材矮小的英雄的叙事广泛流传于世并且由人记录成了文字,只不过今天有些零散破碎而已。我认为,岩手县的“yokenai”或“untoku”本该是更有内涵的名字,但不知从何时起,讲述人凭借想象力对此进行了更改。因为只要能够表示此人无价值,主人公叫什么名字都是无关紧要的。古人想借主人公的名字表达的是:“仅凭名字或外貌是无法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正确评估的。”认真想一想,称呼鼻涕鬼时特意加上“大人”这个敬词,这对普通人来说实在别扭,如此敬奉鼻涕鬼仿佛是一个折磨人的苦行,但虔诚的老头却毫不犹豫地用了这样的尊称并好好伺候他,结果获得了特殊的恩惠,这似乎就是神的考验。与《鼻涕鬼大人》一样,在江刺郡的故事中,“hyoutoku”最初总抠肚脐眼,也是个令人看不下去的孩子。这种描述也许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一种叙事方式,即来自大海的小童不但身材矮小,而且是个满脸流鼻涕的脏孩子,总是受人蔑视。由此看来,《鼻涕鬼大人》中出现鼻涕鬼大人用鼻息存取宝物的情节就有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孩子用来存取宝物的“鼻子”与他的名字没有任何关系,另一种则是后人根据孩子的名字特意加上了这段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