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西行(1 / 1)

最好的旅行 赵松 4761 字 2个月前

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旧金山

2014年6月12日

去洛杉矶的航班升空了。全程11800公里,飞行11小时10分钟。听到后者,有点失望。原以为要十四五个小时呢。喜欢漫长的旅程,坐什么都行。下面的那些云朵很远,也很小,像高射炮弹在空中爆炸后的烟团。所有的舷窗遮光板都拉下来了,机舱里变得幽暗。旁边的人像在自言自语,美国时间,现在是夜里10点多。他戴上了眼罩,往后一靠。多数人好像都准备睡了。其实,像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地方,虽说在美国的西海岸,但感觉上却好像比位于东部的纽约还要遥远很多。在我的想象里,洛杉矶是白色的,而旧金山则是被蓝色包裹的赭石色。

偶尔拉开一点遮光板,透射进来的是异常刺眼的光线。机舱里长时间的幽暗会让人误以为外面已是夜里。那本台湾版的《我们的时代》读到了《某件事的结束》,玛乔里自己走了,留下尼克自己在那儿闷闷地发呆,看着月色里的幽静的湖水。飞机颠簸了一会儿,左右摇晃,但好像没人介意。再次拉开一点遮光板时,光线没那么刺眼了,外面是黄昏的亮度。一个小时后,落日的百分之九十没入了灰暗的云层里,最后的那一抹,也只停留了不到一分钟。下面的云层是灰色的,颜色在逐渐变深,还有点发白的意思……云层的纹络之前是粥状的,是那种晒过的粥,之后有一阵子是大脑状的,不久就变成了冰原般的状态。变化最为丰富而又美妙的,还是西北天际那道长长的彩虹般的云带边缘,在最美的时候,看上去仿佛是冰川纪里最后的落日留下的无比绚丽而又寂静至极的亮云。由于上面的天空是逐渐变深的蓝,而靠近那条云带的部分则是浅浅的蓝,纠缠着暗金色的余晕,就显得天空是渐渐隆起的,穹顶的颜色最深。在下面的云层变成深渊般的存在之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微光轻轻地映现了一大片羊群似的云朵,它们看上去有几百只,正迅速地没入幽暗里。飞机在不摇晃时,就像是静止的,只有本身的噪音在运动,机舱里的人在动。机尾部有个小吧台,乘客可以站在那里喝东西。旁边紧急出口处温度偏低,能感觉得到明显的寒意。

天际的微蓝、暗金色都在黯淡下去,就像野火的余烬,正飞升起最后的一点烟气。飞机就在黑暗完全弥合之前的最后一道缝隙里缓慢滑行,仿佛正在经历成为黑暗本身的过程。黑暗里什么都没有。出现半睡半醒状态,已是夜里九点多,舷窗的温度在降低。外面已是黎明,没过多久,就能看到初露的曙色了。下面的云层仍然很密,灰白,像冰原。没几分钟,金色开始浮现,而且越来越多,迅速地在天边渲染出辉煌的光彩。机舱内很干燥,皮肤绷紧,嘴唇发干,很不舒服,浑身的肌肉都有些酸胀。

洛杉矶的上空,能看到下面连绵不断的山脉。透过舷窗的阳光晒热了身体的一部分,慢慢地热透,让它从那种极不舒服的状态里苏醒。舷窗外层上有零星的细小霜花,而内层则出现了水汽。往飞机侧后方望去,还能看到过于平滑的海湾,云气与阳光掩盖了它的荒凉感。山脉起伏,上面的那些弯曲的线路像随意丢下的长到没有尽头的绳索。

从上海的正午来到洛杉矶的正午,十二小时之后,还是六月十二日。离开机场,坐在旅行社派来的中巴里,感觉浑身的肉都在酸疼,每块都放错了位置。机场海关的关检人员竟然有一半是华裔的,但他们只会说粤语。还有一些流动的服务人员也是华人。一位在国内签证时两次被拒的同事,在这里再次遇到了麻烦,被带到了一个小屋里,要求提供往返机票的证明。好在后来东航的服务人员及时出现,提供了他已购买往返机票的证明,这才脱身过关。导游兼司机是个来自石家庄的小伙儿,姓王,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了,口才很好……洛杉矶地区有1800万人口,1400万辆汽车,这里没有地铁,公交、出租也少……很少有高层建筑,整个城市铺展得很开……这里是地震带,多数房屋都是木制结构……高楼防震级别都在八级以上……这里有100万华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东北人。进入市区后,两侧的民居多是一家一幢的小楼,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很整洁。这个城市绿色并不多,除了市中心地区能看到一些树木之外,似乎只有私人住宅里才能看到树木、花草。比较多见的是棕榈树,跟国内南方看到的不同,这里的棕榈树是又细又高的那种,树冠也很小,每一棵看上去都有种远远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我确信洛杉矶是白色的,因为这里的阳光过于强烈了。这个三面是山、一面向海的地市,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大区,里面有五个郡县,每个都有多个卫星城。

旅馆在市中心的东侧。放下行李,没休息,直接去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和洛杉矶现代美术馆。这两个美术馆都值得拿出至少半天的时间来慢慢看。放在一个下午来看,就比较仓促了。郡立美术馆是美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美术馆,位于一个半开放式的公园里,旁边还有个以北美最古老的大象为标志的古生物博物馆。公园里很多草地和种类繁多的树木。展览很丰富,但时间紧迫,只能以那个梵高特别展为主了。《梵高与同时代的法国、德国艺术及表现主义》。这是个很能体现学术功力的展览,从主题的确定,到线索的呈现和展品的选择、分布,再到每个区域的简明而有见地的介绍、标识的制作,能清楚地看出策展与布展的高水准。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来看这个非常精彩的展览,真是极为复杂的感觉。外面不远处的小山坡的草地上,很多孩子在打滚,晒太阳……母亲们则坐在草地上聊天或看书。我们匆匆忙忙地经过那里,钻到车里,赶往另一个美术馆。困倦和疲惫差不多就此打败了我们。赶到洛杉矶现代美术馆时,已是傍晚。这个馆位于几幢高楼大厦之间,主体部分在地下。在这里看到的是很多美国著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劳申伯格、罗斯科等人的,还有一些不熟悉的美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最后看到的是一个以美国色情电影为主题的展览,宽阔的放映厅里正在播放一部反映古罗马奢华****生活的电影剪辑和花絮。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不远处,就是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迪斯尼音乐厅,建筑风格跟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相似。

回到旅馆时天色已晚。没人想吃饭。每个人都只想回房睡觉。可是躺到**时,才发现睡觉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累,但是睡不着。脑海里浮现的,是洛杉矶机场里的那些穿制服佩枪的关检员,不管什么身材,都有点粗壮的感觉……还有一些美国胖子,真正的大胖子,几乎分不清前后的那种……还有过完海关下楼时,对面的墙壁上那个巨幅的电子装置艺术品,冷不丁看去,是平面的,但随即发现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像运动中的浮雕,只是呈现的图景又是抽象的,能感觉得到线条与面的持续变化中透露出的那种神秘感。

2014年6月13日

时差的影响在持续。努力去睡的结果,是睡眠失去了深度,有的只是一小时一小时的浅睡。虽然如此,但疲惫感还是消解了大部分。洛杉矶的阳光仿佛每天都是恒定的。盖蒂博物馆。它远离市区,在山里。车子从旅馆出来,一路直行,都没转过弯,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山下。一路上别无可看,就是各种各样的飞奔的汽车。开大货车的,好像都是些大胡子的男人,货车都很干净漂亮。要坐有轨小电车才能上到山上去,每列有五节白色的车厢。盖蒂博物馆的建筑都是白色的。表面上看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进入之后,从一座转到另一座的过程中,才渐渐发现建筑的特色。它们是依托山势的变化构建起来的,内外空间的设置、错落呼应,尤其是与山间环境恰如其分地配合,极大地强化了空间的层次感,视角也非常丰富,一路里里外外看过来,不会有一点单调的感觉。所有建筑材料都是节能型的。从宣传单上的平面图看,整个博物馆的建筑分布结构很像个巴洛克式园林。比较出彩的地方,一是最高处的观景台,在那里能一览洛杉矶靠近海边地区的绝大部分,在强烈的阳光下,那个区域笼罩着淡淡的雾气;二是离观景台不远的那个中央花园,其中心是个环形水池,环有五层且层层都有缺口错置,环本身上种植的是极矮的灌木,有条人工的小瀑布将水流注其中,但水很浅……设计师似乎只是想让平面的水衬托着周围的各种密集的植物带,通道也是环形的,地面铺着砂石,据说是沙漠的象征。

盖蒂博物馆里也有个以梵高为主题的收藏展,但跟郡立美术馆的那个展览比起来,在学术上要差一个档次,更像是临时凑出来的,而不是梳理的结果。至于展场里的那些欧洲古代的宫廷画以及被整体收藏的房间,反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令人惊诧的是,他们的公共教育部门竟然有三十多人,坐下来一聊,才知道他们每年预算惊人,从来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有大量的志愿者在这里服务。阳光,蓝天,这些不变的也会让人迟钝和疲倦。整整一天,一点变化都没有的感觉。唯一的变化,是回来的路上,严重堵车,车子开了近四个小时,才回到旅馆。睡了一会儿,才起来跟大家出去,到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餐馆吃了晚饭。餐馆旁边有个酒吧,非常的热闹,里面塞满了人和喧哗的音乐,要买门票才能进去。

2014年6月14日

环球影城。一个把好莱坞的经典电影充分产业化的地方。也是建在了山区。不同的内容在山上山下交相呼应。这里的人潮涌动之壮观,大概只有在国内的那些著名旅游景区才能看得到。除了山下那些充斥着各类道具的仿真拍摄现场(比如地铁隧道里的爆炸,未来水世界的主场景演出,等等),就是山上的一个个4D体验空间了,当然里面的内容都是经典电影的精华。他们把能做的文章都做到了极致,管理、服务和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也做到了最好。对于到这里玩的人来说,基本上是不会有失望的感觉的。这里能让所有游客迅速地幼齿化。一路玩下来,人人都很兴奋。但转眼也就过去了。

马力布峡谷,在洛杉矶西北部,离海边只有十来分钟的路。从未谋面的朋友老丁夫妇开车接我到了这里。他们的别墅建在半山坡上,后面都是丘陵,在夕阳的照耀下,所有的植物看上去都像是初秋的。老丁喜欢这里的宁静。但有时候太静了,也不习惯。我们站在那个小泳池边上抽烟时,他指着山上说,那里经常有狼群出没,有月亮的夜里,还会嗥叫,声音听起来很特别,并不可怕。这幢别墅完全是欧式的风格,以前是个德国人的,买下来时连同里面的很多油画也带着了。他们只是在周末才到这里来,平时主要待在洛杉矶南部的住宅里。老丁的父母亲住在上海。他喜欢红酒,美食,还有艺术。他说他不是很懂艺术,所以让儿子在纽约最好的一所艺术大学里学艺术。他的年轻妻子是沈阳人,正怀孕中,看上去神情有点奇怪。晚上,我们在附近的小镇上吃了饭,然后他让司机送我回来。整整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我在车里很快就睡了过去,完全无法阻挡的困倦,在临睡着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眼皮都已经石化了。司机是个五十来岁的香港女人,普通话有浓重的粤语口音。

2014年6月15日

六点半出发,去拉斯维加斯。之前去过的朋友说“拉斯维加斯”的意思,就是沙漠中的绿洲。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看到的却并不是沙漠,准确地说,是戈壁。植物主要是豚草和约书亚树,但并不多。城市的气息偶尔会在道路两旁的广告牌上和加油站里忽然显露那么一下。看上去并不大的拉斯维加斯,据说有一百多万人口。有幢金色的大厦,在阳光下闪烁着宁静的光芒,并没有多少张扬的感觉,仿佛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每个酒店似乎都是巨大的,而且下面一定是赌场。我们住的那家算是比较旧的一家了,里面的空气里弥漫着某种地毯受潮的气息,房间设施也比较简单,让人有点意外的是空调就那么直接地搁在了窗口下面,发动起来响声惊人,冷气强烈得让人不习惯。起先并不知道我们是从它的背面进来的,那个贴着酒店建起的玫红色巨大半球型延伸空间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落日余晖里看它,很有种梦幻的感觉。天黑以后,站在背面的公路边,感觉很荒凉。直到几经辗转来到酒店的正面,才忽然间又回到了繁华的光圈里。这里的街道远没有洛杉矶干净。

他们都去逛街了,要去看几个最有名的酒店和赌场。本来也想跟他们一道去的,但是困倦又一次抓住了我,一点想法都没有了。回房间睡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劲来。去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转了一圈,买了些衣服之类的东西。往回走的路上,人影稀少,已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多了。地面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广告传单。气温有点凉,但比洛杉矶要高一些。这里白天最高能达到三十多度。附近有家麦当劳,空间也很大,身在其中感觉有点像个大车间,汉堡是大的,可乐杯也是大的,顾客里有好几个高大的胖子。酒店底层的赌场确实大得惊人,不知道有多少个赌桌,不知道有多少台老虎机。客人并不算很多,但至少有一半是华人。在一个玩百乐门的小台子前站了十多分钟,看到两个五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在那里默默地押着注。其中一位很快就输了几百美元,仍然还在面无表情地押着。做庄的服务员是个东南亚裔的老女人,好像只会说两句中文:谢谢和好运气。她几乎每隔一两分钟,就会说声谢谢,偶尔会说声好运气。多数华人游客都是老年人。这个酒店有很多个分区,通道特别复杂,稍不留神就会走错了区,坐错电梯。

再次醒来时,已是午夜一点多。同室的小熊回来了,在光线幽暗的情况下仍然能看得出他的兴奋,赢了钱。他在洗完澡躺下之后,简单讲了逛街的情况……去了哪些酒店和赌场,街边的妓女如何跟他们打招呼……不知道是谁先睡着的,反正后面说的都不记得了。这个想象中过于奢华的城市,传说中的城市,你刚好待在了它最粗糙、安静的一面……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当你关了空调,拉窗帘,看着晨光曦微里那些沉睡的建筑如何缓慢地重新**在天空下面,会觉得它像似正在变成了另外一个城市,你来到的,就是这里。

2014年6月16日

去科罗拉多大峡谷。仍旧是早晨六点半发车,近五个小时的车程。这回看到了很多约书亚树,看上去像来自火星,样子古怪极了,远看有点像变异的仙人掌,枝干上满是刺羽状的表皮层,粗刺状的叶子则是一簇簇聚生在枝的末梢,构成了包满刺的椭圆球,仔细看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松树针叶过度膨胀的结果,无论是枝还是干,都源自这种膨胀的过程。这种树粗看起来都非常的相似,但稍微一仔细观察,就发现其实是千差万别。且不说细节吧,往上生长的跟下垂的就是两种样子,简直就像是两种植物了。特别是那些下垂状态的,特别像怪兽,每个都面目狰狞地俯视着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攻击。

两个小时之后,才到了中转站,要在这里换乘大巴。阳光仍然强烈,风沙很大,天空中有平展的淡薄云层。作为中转站的白房子很简单,有个大院子,两侧都有门敞开着,房子的后面是公用厕所,开着门,脏兮兮的,可是里面空调冷气开得很大。大巴要等人坐满了才能出发。一些人在以约书亚树为背景合影留念。一个穿深蓝制服的胖女人,悄无声息地从房子里转出来,在围栏边上点了支烟,然后把胳臂放在栅栏上,看着远处,默默地抽烟。很快地抽完了一支,然后又点了一支。等你转身背上包,再去看时,她已不在那里了。

整个大巴里坐的都是中国人。经过印第安人保护区的那段路车是要限速的,大约时速只能是四十公里。远远的能看到印第安人的房子,多数都有些简陋,还有他们的马匹,汽车,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牲口。只是始终都看不到人影。其间有一头黑色的野牛大摇大摆地穿过公路。天空中偶尔能看到鹰在盘旋。等看到直升机在很远处飞过时,导游说大峡谷就在前面了。美国人只是开发了大峡谷中很小的一段。真正要看到大峡谷的壮观,只有坐直升机才能实现,它会带着你深入峡谷深处,全程有一个多小时,需要花费一百五十美元。没人回应导游的询问,他也就明白了。我们坐班车上了大峡谷的高处。主要是到那个玻璃桥上体验一下凌空俯视大峡谷的感觉。说是玻璃桥,其实并不是伸到对岸的,而是一个伸出到峡谷上空的底部是玻璃的弧形过道。面对上百米深的峡谷,即使是没有恐高症的人往下看,也会不由自主地有种不安的感觉。后来在峡谷边上的临时露天座位吃为游客提供的套餐时,吹着风,晒着大太阳,会有种很恍惚发呆的感觉……尤其是那些肥硕的乌鸦毫不怕人地落下来,吃人扔给它们的食物时,你会想,它们原来这么的黑。科罗拉多河只看到了一小段,在大峡谷深深的底部,露出那么一点灰绿的水光。

不到三点就上了返程的大巴。回到拉斯维加斯时,天还大亮着。时差反应还在继续。主要特点是,下午四五点钟、早晨、中午和临近午夜时,都会忽然就非常地困,睁不开眼睛。所以在车上就是不停地睡啊睡。回到酒店,倒头就睡。再醒来时,是凌晨三点多了。从赌场回来的小熊悄悄地上了床,在黑暗里沮丧地躺下。输了?嗯。

2014年6月17日

上午九点三十五分起飞,去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候机大厅里也有很多老虎机。美联航的支线飞机,比较小。《我们的时代》差不多看完了。鲍德里亚的《美国》虽然应景,但看到一半也就放下了,再好的理论分析,也敌不过身在其中的体验来得丰富、微妙。不说别的,就说从拉斯维加斯飞往旧金山的过程看到的地貌变化吧,就很有意思……因为天空晴朗,能见度很好,且飞机的飞行高度似乎比国际航班低不少,看下面的景物就明显清楚了很多。比如有一片山脉,冷眼看时,发现山上有很多一块块的白色,很容易当成积雪,但细看时,却能从其光滑度和色调上看出并不是雪,更近似于石灰岩的感觉,会让你联想到这些山脉或许就是白垩纪形成的。其间还经过一个农业为主的不小的城镇,大片的土地似乎刚刚收割过,只是无法确定收割的到底是庄稼还是别的什么作物。我以为旧金山是个温暖的城市,实际上它比洛杉矶还要偏北,气温更低,日夜温差也更大……它三面是海,一面是山,受洋流的影响,海里深处的低温海水被推到了浅层,释放出很多湿冷空气,让旧金山经常笼罩着冷冷的海雾。在降落之前,能看到浓浓的海雾从西北方涌来,还有厚厚的云层堆积在天际,让你以为说不定下飞机就会赶上大雨呢。出了机场才发现,还是一片晴空。

市政厅是座白色的建筑,跟白宫应是同一个建筑风格的。广场上设有大屏幕,正在播放世界杯,巴西对墨西哥那场。很多身穿巴西队服的人挤在那里看比赛,不时吹着刺耳的喇叭。他们身后不远处,是几台流动餐车,有西式的简餐,也有日式的料理。旁边的大草坪上也坐了一些人,在那里吃东西,晒太阳。风很大,也很凉。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特别的舒服。他们都去参观市政厅了。我自己晒了半个多小时的太阳。很多鸽子,不时飞起落下,有游人在喂它们东西。还有一只海鸥混在它们中间,抢吃的。比赛结束了,至少还有一半人没有散去。其中有七八个不同年纪的男的在围好的小场地里踢起了足球。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就在市政厅的对面。是美国西部收藏亚洲古代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简单会面之后,就是急匆匆的参观。东西太多了,都没法细看。重点看的是以佛教为主题的那一部分藏品,各种时期的佛像雕塑,多是南亚的,中国的,叹为观止。印象比较特别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专门为研究人员服务的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藏书出人意料地丰富,多是日本、中国台湾还有中国大陆的考古、艺术类出版物,包括一些重要的期刊杂志。图书馆馆长是位五十多岁的汉学家,据说是高居翰的弟子,以研究东亚绘画见长。他显然不是很喜欢站在陌生的人群里说话,或者说,跟所有爱书之人一样,他对忽然有一帮人涌入他这个只有书的小世界感到很不舒服。有点没想到的是,给我们做导览的那个华裔女士是博物馆的理事,她自己也捐赠了一批珍贵的藏品,在整个导览过程中,她始终都保持着很高的热情,讲到具体的藏品时,表情很兴奋,说话也很动情。看得出,她是真喜欢这里。博物馆馆长也是华人,旧金山市长、议长也是华人。

2014年6月18日

位于金门公园里的德扬博物馆,建筑比里面的艺术品更有特色。正前方的外立面是铜的幕墙,但那种沉郁的古铜色调并非就此不变的,而是会如建筑师所希望的那样慢慢氧化变色,逐渐呈现出斑斓而又不失朴素感的颜色。从外门到里面的正厅门,要经过一个天井般的所在,让人在下意识地停顿的瞬间,有种穿越山洞时偶尔看到空隙里的天光的感觉。进入正厅时,能看到玻璃墙后面的露天小空场,以及上面植物掩映的花园。地下一层跟上面的两层衔接得自然流畅,空间的划分、展厅的动线设置也极为讲究,从现代到古典,再到远古时代的文物……艺术品大多数是美国本土艺术家的,也有一些欧洲的大师作品,比如达利的。但总的来看,精彩之作并不多见。建筑是一流的,但藏品和展览是二流的,其他方面都很专业。

其实德扬博物馆的主馆,是位于林肯公园内的荣军院美术馆。可惜因为行程安排的问题,没能去成。去过的朋友说,那里才是真正值得看的,有很多艺术精品,要看得尽兴,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他就去了两次,才觉得过了瘾。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正在装修中的博物馆,它的仿罗马式建筑也算可观,旁边的那个小人工湖也算可爱,可是也仅此而已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唯一比较有感觉的,是湖上时飞时落的那些肥肥的黄嘴海鸥,当其中的一只在离你不远处忽然悬停时,看着它的眼睛,以及它后面远处的白亮阳光,会有种临近梦境的感觉。在它们之间,还混入了一只鸽子。

渔人码头也有很多的黄嘴鸥,总是有人喂它们食物,很多游人懒洋洋地转悠着,晒着太阳。在这里,其实什么都不会想。包括稍后去看的市区里那条著名的九曲花街,还有金门大桥,也差不多是如此,这座整体上是倾斜状态的城市,似乎就特别适合晒太阳、发呆,别的都不重要了。回旅馆的途中,要经过另一座大桥。过了桥不久,就看到大片大片的收割过的浅褐色土地,司机说这土地是专门种草的,加州最有名的一种草,能用来造纸。其间还路过伯克利大学的附近,隔着那些树木和散落其中的建筑,远远的能看到山坡上的校区。我们的旅馆也在山边,离这里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在房间里,能看到被阳光照得金光灿灿的平缓山坡。

他们说附近有个游乐场,开车过去五分钟就到。天刚黑,有几个人就去了。绕过一座山,有个商场,另几个人去了。下面的小游泳池亮着灯光,几个美国人和自己的孩子,在里面泡着。从旅馆里出来,左转,穿过一条小马路,在幽暗中走上几十步,就到了那个加油站,这里有个小超市。外面,有两个瘦高的黑人在打扫门口的空场。里面坐着两个胖女人,满脸倦意地聊着什么。里面的货品摆放得有些凌乱,有点像上海郊区的联华超市。买了包长支的骆驼。没有打火机。跟外面的黑人借火,点着烟,他示意你可以留着这个塑料打火机。在旧金山的最后一晚,也是在美国的最后一晚,睡得很安稳。

2014年6月19日

旧金山机场的安检很宽松,连包里的打火机都没查出来。登机后,还有些恍惚的感觉。想想将要到来的十二个小时的飞行,心里先就累了。飞机起飞后,再也没有朝外面看上一眼。也不想睡觉,虽然疲倦的感觉仍旧浓重。前六个小时看书,差不多把带来的那些书都翻到了。后六个小时看电影,一共看了四部。因为时差,加之在这里每天都会跟国内的人不时联系,会有种时间错乱的感觉,甚至会觉得每天都是两天——准确地说,是两个不完整的一天的嵌合。

虽然只是转了三个西海岸城市,但也算是到过美国了。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印象呢?从物价和收入上看,生活成本要比我们低不少。很多汽车,很多胖子。城市里都很干净。很多中国移民。这些都很表面。那些美术馆的硬件设施都很好,资金充足,人员配置完备,而且以中年人为主,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比较高,教育部门尤其强大。还有个事情值得一提,是在旧金山看到的……我们在一个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注意到马路对面的一幢楼前有一些人在排队,司机说,他们是无家可归的人,在等着政府的救济机构发放购物券什么的……他们都在警察局登记过,享受免费医疗,要是他们想去别的城市,警察局就会给他们办理相关手续,让那个城市接收,以保证他们继续享有救济。另外在洛杉矶时,司机告诉我们,市中心区域是治安最差的。这些非常有限的信息,能说明什么呢?能说美国人比我们活得轻松得多么?或许真正能下结论的,其实是:美国的空气比我们的好很多,美术馆比我们的好太多。至少十年内是没法赶得上的。

上海在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