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后思索法”:马克思一贯主张的思维方法(1 / 1)

在历史认识论中,实践反思理论便具体化为“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商品早在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社会中就已经存在了,并“取得了社会生活的自然形式的固定性”,但是,人们对商品的科学认识却是在“后来”,即资本主义社会中才获得的。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商品生产在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占统治地位,并达到了“典型的形式”。

由此,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从后思索法”,即“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19]。当《资本论》第1卷译成法文时,马克思又对这段话作了修订:“对社会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遵循着一条同实际运动完全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是从已经完全确定的材料、发展的结果开始的。”[20]这两段话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法文版的论述更精确了,并在思索的出发点上增加了“已经完全确定的材料”这一内容。

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虽然是在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来的,但它却是马克思一贯主张的思维方法。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就采取了“从后思索法”来分析古希腊哲学,即“从伊壁鸠鲁哲学追溯希腊哲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我意识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在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派那里自我意识的一切环节都得到了充分表述,不过每个环节都被表述为一个特殊的存在,而且这些体系合在一起看正形成了对自我意识的完备的结构”,所以,“这些体系是理解希腊哲学的真正的历史的钥匙”[21]。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不是把伊壁鸠鲁之前的这种或那种哲学放在“首位”,而是相反,“从伊壁鸠鲁哲学追溯希腊哲学”[22]。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1843年的德国社会制度低于当时世界历史水平,这是因为,“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国才刚刚开始”。“那里,正在解决问题;这里,矛盾才被提出。”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话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在法国和英国通过历史斗争而明显地暴露出来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在德国成熟起来”[23]。因此,如果仅仅“从德国的现状本身出发”去否定当时的德国制度,依然要犯时代错误。为了正确而全面地把握德国的历史发展,必须从“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即当时的先进实践出发反过来思索。这同样是一种“从后思索”的方法,即从时代的先进实践出发来理解较为落后民族或国家的发展。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作为生产过程的历史形式的资产阶级经济,包含着超越自己的、对早先的历史生产方式加以说明之点”,“这些启示连同对现代的正确理解,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过去的钥匙”[24]。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早先的生产方式”、过去的社会关系往往以萎缩或发展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社会组织,“社会、历史所创造的因素占优势”,社会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充分展现,它以“萎缩的或者完全歪曲的形式”包含着“早期形式的各种关系”,“总是在有本质区别的形式上,包含着这些社会形式”[25]。

“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26]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形象地说明了对历史的科学认识是从“事后”、从“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原因所在。

可见,马克思始终认为,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理解历史的“钥匙”。换言之,对于历史认识来说,“从后思索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所以,马克思指出:对于历史认识来说,“从后思索”是“更为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希望做的一项独立的工作”[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