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助教和圣诞节(1 / 1)

搬到美国老夫妻家之后,项岳在美国的生活逐渐进入正轨。

每天早上吃过饭之后就去上课。为了方便在宽阔的校园里节省时间,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托老夫妻俩的福,大约两三个月后他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很快,现在上课基本都能听懂了。如此一来,专业课的学习就比较顺利了。

跟国内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美国课堂不是填鸭式满堂灌,不需要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项岳觉得这种方式太适合自己了。

刚刚上课的时候他有些自卑——身旁的白人黑人同学都比他年轻。可后来他的自信渐渐占了上风。因为或许有工作经历的积淀,他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英语过关之后,他的成绩迅速提高。讨论问题发言时,老师常常表扬他。

项岳觉得,美国之所以崛起,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没有西欧那种压抑人性的等级意识、贵族传承。而且比起相对传统、正统和保守的东部,加州完全是拓荒者、淘金者开拓的一片更新的“新大陆”,来到这里的人一切都要靠自己闯**创造,这样的地方崇尚并诞生强大的创新创业精神,十分顺理成章。

“改变生活,改变组织,改变世界。”这是史丹福大学商学院的校训。项岳进校之后,确实被校园里这种开拓者的理念深深影响到了。他觉得这里特别适合自己——从小就立志成为叱咤风云“盖世英雄”的自己,到这里学习就是为自己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助力自己开始新的飞翔征程。

很巧的是,他刚到校园第一天骑车差点撞到他的那位帅哥,竟然跟他在选修课大教室里相见了。他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这阔大的校园真的“不算大”。那天他夹着书籍走进教室,只听到身边传来一声问候:“Howdoyoudo!”

他循声望去,原来正是那个骑车帅哥。他急忙笑着回应,并与对方握手。男孩自报家门说叫做Clark——克拉克。自此,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打篮球,游泳。

除了学习,项岳还担任着助教。

他后来才知道。冯波是詹姆斯教授的专职教学助理,简称TA(TeachingAssistant)。而自己获得奖学金的助教职位是研究助理,简称RA(ResearchAssistant)。

他逐渐明白了——作为拿奖学金的条件,他要给教授做的所谓“研究”助理,其实也就是跑腿打杂的跟班而已。他的工作是帮教授复印、准备好上课材料,定期整理系里图书室,查借图书资料,整理办公室文件等等。他的教授“老板”是另一个教授White(怀特)。这个老头儿与詹姆斯教授不同。他很幽默也很健谈,而且穿着很随意。这让项岳放松了不少。

有点郁闷的是,他的助教金1600,在老夫妻家的生活费就要用去1000,剩下600美金有点捉襟见肘。

好心的房东老两口跟他聊起生活费的事儿,他们也觉得对他来说600美金有点紧张。Smith有个亲戚在化学系当教授,他们经过咨询后,给项岳找了个定期清洗实验室器皿的活,每个月200美元。

项岳自然表示万分感谢。200美元加上原来的600,总共800美金了。如此这般,他就没去做大多数刚到美国的中国人必做的事——端盘子。那会儿800美金相当于人民币6000多——在当年“万元户”就是富豪的国人概念里,他已经是阔佬啦。

高兴之余,他立即给老爸老妈寄去了积攒下的500美元——相当于4000元左右人民币,并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刚到美国时打过一次报平安电话,他一直没舍得再花钱跟亲人联系。

很快地,美国的圣诞节来临了。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像比比皆是。

房东老夫妻已经开始做各种准备——清理房间,把不需要的物品拿去卖掉,并与他们的子女联系返家的时间。老头儿买来了圣诞树,并张罗着准备给孙子们的礼物。看着被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圣诞树,项岳心中也平添了节日快乐感。

对于项岳来说,圣诞打折可真是个好事儿。即使商店里很拥挤,从不喜欢逛街的他也跟着去凑热闹。他到Walmart买了不少减价货,这样明年就能少花银子了。

节日终于来临。Smith兴冲冲地开车去接儿孙们。Sarah则在家里准备圣诞大餐。

当Smith把他们的女儿一家四口接回来之后,大餐就开始了。

他们的儿子还是单身,女儿和女婿则带着两个小家伙。有点羞涩的儿子与项岳握了握手,大胡子女婿则友好地笑着使劲握了一会儿才放手。

跟中国的除夕相似,美国人平安夜的主要活动也是与亲朋好友一起吃“年饭”。圣诞大餐的主角是“烤火鸡”,还有火腿、甘薯、各种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沙拉等。圣诞大餐他们主要喝的是鸡尾酒。

吃罢饭,项岳跟着他们到教堂去参加圣诞弥撒。

去之前,Sarah特意跟他说要穿的正式一点。在路上,她又给项岳讲了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不难看出老美对这个平安夜的祷告特别重视。虽然对项岳来说有些单调和拘谨的感觉,但他想必须入乡随俗,这也是了解美国宗教文化的一种方式。

经过Sarah介绍,项岳才得知原来“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基督教徒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这一天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圣诞夜的**就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弥撒活动。最重要的子夜大弥撒在午夜才结束,此时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第一次进入教堂的项岳,好奇地看着十字架上的耶稣,以及庄严肃穆的环境。他小心翼翼地跟着Simsh一家,学着他们的样子祷告。一个小时以后仪式终于结束。

晚上九点过后,回到家里的项岳听到门口传来唱歌的声音。Sarah跟他解释说这是圣诞节的“报佳音”,教堂里的唱诗班到教徒家门前齐声唱圣诞颂歌。Sarah把唱诗班迎到家里,用茶点招待他们。唱诗班临走的时候,Sarah的女儿带着孩子们加入了“报佳音”的队伍。Sarah告诉项岳,唱诗班会一家家唱下去,不断有信徒加入到“报佳音”的队伍中来,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

这时冯波打来电话,通知项岳去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圣诞Party。

冯波再次开车来接他。坐在冯波的车里,他暗自思忖自己是否也要买辆车学着开开?

“冯波,学车难吗?”他试探着问。

冯波扭头看了他一眼:“怎么?你也想开车了?”

“嗯。入乡随俗嘛。在国内开车这种事想都不敢想。但是美国……”

冯波笑道:“不难。你学吧。拿到驾照也买辆车,我就用不着总是来接你了。”

“嗯。”

汽车在皑皑白雪中行进。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欢快气氛,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无处不在。寒冷冬夜中的美国仿佛变成了神话一般的所在。

车子停在了一幢普通灰色住宅前。项岳跟在冯波身后走进去。冯波告诉他这是一个台湾同学家。同学父母是台湾移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

温暖明亮的室内,依旧是灯火通明,硕大的圣诞树,蜡烛,彩灯,使得室内明灿灿如同白昼。

屋主人是一对台湾知识分子,说着清新雅致的台湾普通话,儒雅温婉让人感觉十分温馨。项岳把自己带来的礼物——一捧鲜花拿出来奉上。

在他们之前已经来了四五个同学。冯波把项岳介绍给大家。第一次见面的他与大家握手寒暄着。

学生中只有一个男生跟项岳一样是自费来美国的。其他都是公派留学生。因为公派生毕业之后必须回国,他们戏称自己为“飞鸽”牌,项岳和那个同学是“准永久”牌,可以争取拿绿卡留在美国。

屋主人李先生夫妻很热情,不但茶几上摆满了水果点心等零食小吃,还煮了饺子给大家做夜宵。

大家正在说笑着,只见一个女孩子推门进来了。女孩子脱下外套和帽子,一双大眼睛忽闪着巡视了客厅一圈,之后道:“多了一个人嘛。新来的?”

项岳明白她这是说的自己,于是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说:“你好!我是新来的,我叫项岳。”

李太太见状忙呵斥道:“明真,没礼貌!女孩子家的,小声点文雅点嘛。”

“妈,女孩子为什么必须小声说话?我就实话实说嘛。”被称作明真的女孩子一甩披肩长发,目不斜视地离开客厅进入房间。

看着女儿的背影,李教授有些抱歉地笑着说:“这孩子被我们惯坏了。”

李太太不同意老公的说法:“不是我们惯她,是美国这边的环境影响。”

冯波悄悄对项岳耳语道:“李教授的独生女儿,她就是大家常说的香蕉人。”

“香蕉人?什么意思?”

“外黄内白。黄色皮肤,白人性格。”

项岳恍然大悟:“哦……”

“因为生在美国并在这里长大,李教授的女儿完全西化。父母对她的影响和教育微乎其微。所以李教授老两口总希望女儿跟中国人多接触,受些影响和熏陶,希望她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每年圣诞节平安夜他们都要邀请一些中国学生到家里来玩。”

项岳点点头。

这时大家正在观看国内流行的电视连续剧《渴望》。有人悄悄议论着剧情。

换好睡衣的李明真走过来了。她看了一会儿电视剧之后说:“这个剧太愁苦了,慢腾腾没劲。咱们不如来K歌吧?”

冯波看了项岳一眼。项岳明白她的意思——看吧,这就是香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