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 徐无鬼(节选)(1 / 1)

徐无鬼,人名,魏国隐士。取篇首三字为篇名,以人名为篇名。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5],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6]。’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7]。’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惠子:惠施,宋国人,庄子的朋友。《庄子》一书中多处写到他和庄子的辩论。郢(yǐnɡ):楚国的国都。垩(è):白灰。漫:涂。端:尖。蝇翼:像蝇的翅膀一样,这里比喻非常微薄。

[2]匠石:人名,姓石,是木匠。斫(zhuó):削。

[3]运:挥动。斤:斧头。成风:隐喻动作非常快。

[4]听:任意。鼻不伤:没有伤到鼻子,说明技艺高超。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

[6]为之:指把鼻尖上的石灰去掉。

[7]质:对手。

【译文】

庄子送葬时,途中经过惠施的坟墓,他回过头对随从之人说:“有一个郢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涂了一点像苍绳翅膀那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让匠石把这个白点砍掉。匠石挥动斧头,动作犹如疾风一样,嗖嗖几声把白点砍尽了,而且没有伤到郢人的鼻子,郢人从容自若地站在那里,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也试着把我的鼻子上的石灰砍去。’匠石说:‘以前,我是这样砍削过的,但是,那个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手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死了之后,我就没有辩论的对手了!再也没有人能成为我辩论的对象了!”

【原文】

管仲有病[1],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2],可不讳云,至于大病[3],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4]?”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5]。”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6],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7]。其得罪于君也,将不久矣!”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8]。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9]。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10]。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11];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12]。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注释】

[1]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鲍叔牙的朋友,被齐桓公拜为相,尊称为“仲父”。著名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书。

[2]病病:病重。

[3]讳:忌讳。大病:死亡。

[4]恶:怎么,何。属(zhù):同嘱,托付,嘱托。属国:指委任国政。

[5]鲍叔牙:齐国的大夫。

[6]不己若:即不若己,不如自己。比:亲近。

[7]钩:违背,拘束。逆乎民:违背民意。

[8]勿已:不得已。隰(xí)朋:人名,齐国大夫,贤臣。

[9]上忘:对上无心窥察不计较。下畔:对亲善不违逆民意。愧:感到惭愧。哀:怜爱,同情。

[10]以德分人;用美德去影响别人。以财分人:把钱财分给别人。

[11]以贤临人:以贤人自居而凌驾众人之上。

[12]以贤下人:虽然自己已经是贤人了,但是仍然能够谦逊地对待别人。

【译文】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去问他一些国政问题,说:“仲父,你的病已经很重了,现在再不能避讳不说了!如果你一旦病危,那么我应把国政托付给谁呢?”管仲说:“你想托付给谁呢?”桓公说:“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是个廉洁的善良之人。对于那些不如自己廉洁的人,他就不去亲近。并且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把国政交给他去治理,对上要约束君主,对下要讳逆民意。他得罪国君的日期,不会太久了!”桓公说:“那么你认为谁可以呢?”回答说:“如果迫不得已,那么隰朋还是可以的。他的为人,对上能细心观察不计较,对下能亲善不违背民意,他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黄帝而惭愧,并且能同情德行不如自己的人。能够用美德去影响别人的人称之为圣人,把财分给别人的人称为贤人。以贤人的身份自居而凌驾众人之上,就不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以贤人的身份自居,仍然能够谦逊地对待别人,就没有得不到人心的。他对于国政有不亲自苛察的时候,对于家事也有不亲自过问的地方。若不得已,隰朋还是可以委托的。”

【阐释】

全篇由十五章文字杂纂而成,各章文意不相属联,所选文字分别为第六、第七部分。庄子送葬一章,写出了庄子对看似对手实为知己的惠施的怀念。惠子死后,庄子发现自己“无以为质”,流露出惺惺相惜的真挚且深沉的情感。管仲与桓公对话一章,谈托付国政给谁的问题,说明治国之人万万不可自负自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