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你是在消费还是在投资(1 / 1)

我们平时看一个人忙来忙去,都在辛勤工作,但是他背后的心智模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在和世界做交易,有的就是在给自己做投资。最后结果不同,其实取决于心智模式的差异。

在品牌这件事上,你花钱花精力,把它看成是消费还是投资,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华杉的方法论,是建立在底层世界观上的,所以不仅对做品牌、做公司的人有用,对我们思考商业世界,甚至自己立身处世,都有价值。

这套方法在世界观上对我很有启发。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颠覆:我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在和世界做交易,还是在对自己做投资?

我们先来看品牌世界的事,过去企业做品牌,尤其是在做广告投放的时候,有一句名言:“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要花钱做广告的人,听到这句话,总是会点头。对啊,我花钱做广告,但是看到我广告的人,又不会全来买我的东西,我这部分的广告费可不就浪费了吗?

所以,长期以来广告业努力的方向,就是不断提高精准度,把浪费广告费的那一半人找出来,省下为他们花的广告费,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投放。这个道理朴素得就像是我到饭店点了一桌子菜,但是有一半我没吃,那下回这些菜我就不点了。

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番话用的是交易的心态和消费的心态来看品牌经营的问题。在这种心态下,花钱做广告,本质上是在买用户。我有钱,你有人,大家做个交易呗。这么做,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你看待品牌经营的唯一心智模式就是这个,就有问题了。

比如,现在有一家媒体跟你说:“我是良心商人,我不浪费你的广告费。你到我这里做广告,用户没点开看,我不收你费,甚至他不买你的东西,我都不收你费。只有当一个用户实实在在为你花钱了,你再给我广告费,好不好?”有这么好的事吗?有,现在互联网上的精准广告,就是这样的。那结果是什么呢?你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笔交易,你能赚10块钱,你愿意花多少钱做广告?1块还是5块?

如果有人说,我能确保你的广告费变成利润,那你肯定会说,就是花9块9毛9做广告,我也愿意。因为赚1分钱也是赚。但是旁边你的竞争对手说了,我赚10块钱,我愿意花10块钱做广告。生意虽然没赚钱,但是我赚到了一个用户啊,这个账还是划算的。

这种博弈到了最后,局面很清楚:全行业都在盈亏平衡线上生存。整个行业,就是在为这家媒体打工。这不是在推演极端情况,在互联网精准广告领域,这已经是活生生的事实。

这不是互联网媒体在算计这些企业,这背后是有天理的。整个产业链条上,谁创造了价值,谁就拿走利润,这就是天理。你的用户不是你自己创造的,是媒体导给你的,你一点没费劲,连风险都没有,你凭什么拿走利润?你可能会说,我的产品和服务很好,凭什么不能赚钱?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好,怎么不能自己吸引来用户呢,你要去买流量?如果你大多数用户都是买流量买来的,你拿什么证明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好呢?

如果用消费模型来理解品牌建设,这是有内在矛盾的。你花钱买,越有效,广告资源就越贵,最后反而像吸毒一样,把自己的竞争力和未来都买掉了。

那该怎么办呢?这就是“品牌资产”这个概念的价值了。你投放的每一笔广告费,不是在买用户,不要谈什么性价比,本质上你是在往一个账户里存钱。这个账户,往小了说,就是那个超级符号。往大了说,就是整个社会公众对你的认知。

比如,你在机场竖了一块大广告牌。竖了1个月,一看,好像销售没有什么增长,就撤了。这就是在用消费的心态买用户,一看没有用,你只好承认这次消费失败。花掉的钱也就白白扔掉了。

但是如果你不管什么销售数字,坚持把这块牌子竖上10年20年呢?经常坐飞机的人,对你这家企业多少就有点印象。时间越长,印象越深,不仅有印象,甚至是好印象,这家公司一直靠谱地戳在这儿。这就是投资,花掉的钱,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储在品牌账户和公众认知里了。

当然你别有一个误解,投放广告就是不算账,玩儿命往里傻投。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只要你按照文化母体、品牌寄生、超级符号这一套方法论不断往里投资,只要你别动不动就搞营销创新,乱动资产账户,那企业的所有活动,不仅是广告投放,也包括产品包装、办公室装修、名片设计、产品升级,都是在一点一滴地往这个公众认知账户里存储资产。最后的结果是你的品牌账户越来越满,而你的流量变成免费的了,顾客自动来了。

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按照这套逻辑在行动。比如,我从2012年12月21日起,每天早上6点半,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里发送一条60秒的语音。1秒不多,1秒不少,风雨无阻,假日无休。到今天,已经是2372天。一开始,我就承诺,这个语音,我要发10年,也就是要这么一直说到2021年的12月21日。

刚开始,因为这种坚持,罗辑思维公众号用户猛涨,我们迅速成为国内的头部大号。但是现在呢?因为各种原因,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整体都在下降,我们这个号虽然还有1200多万用户,但是每天听我60秒语音的人,已经只有几十万了。

那我继续坚持做一件不增长的事情,还有意义吗?有意义。这个意义,不仅在于遵守承诺。实际上,记得我那个10年承诺的人,估计也没几个。坚持下去的意义在于,我在用自己的劳作,往一个账户里存钱。这个账户往小里说,是“罗辑思维”这四个字的符号,往大里说,就是公众对我、对我们这家公司的认知。

你就想象一个场景。某个用户,早年听过我每天早上的60秒语音。但是后来听烦了,公众号的信息也太多了,他就不听了。但是,多年之后的某一个机缘巧合,他又偶尔听到了一条。他的心里一定会感慨,这个胖子居然还在这里每天叨叨60秒。你说,那个时刻,他对我,是不是会多出一份尊重?对于我们这家公司,会不会多出一份信任?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的投资就成功了。这和这个公众号用户涨不涨、有多少人听,没啥关系。到了2021年的12月21日那一天,我正式结束这10年发语音的生涯,那我就积累起了一笔可观的品牌资产。不仅可观,而且独特。因为再也不会有人做这样的事了。十年时间筑起来的门槛,非常非常高。

在品牌这件事上,你花钱花精力,把它看成是消费还是投资,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不仅是做品牌,对应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与其天天钻头觅缝、找各种机会,不如把这些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己的能力建设上。机会稍纵即逝,而且别人给你的机会,没准儿反而是陷阱。而投资个人能力就是积累一个资产账户,只能越存越多,看起来慢,但是你永远在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其实快得很,收益也稳定得多。有了能力之后,机会也就来了。

所以我们平时看一个人忙来忙去,都在辛勤工作,但是他背后的心智模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在和世界做交易,有的就是在给自己做投资。最后的结果不同,其实取决于心智模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