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儿进行的教育投资(1 / 1)

是否能够升读高等教育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能力。没有父母的支持,继续深造是不可能的。更明确地说,这取决于父母的经济实力。如果家长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是一种投资,那么就有“优良投资标的”,也有“不良投资标的”。在日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儿子是投资标的,但女儿不是。这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最终会成为一个为别人家干活的外人。为这样的女儿进行教育投资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一个家庭如果有很多孩子,而教育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在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兄弟姐妹的“家庭战略”之下,无论长幼次序如何,女儿都处于最低的地位。姐姐妹妹初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供兄弟上学的“美谈”到处都有。即使女儿不为家计做贡献,出去打工也能少一张吃饭的嘴。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各种调查中,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意向都是“儿子上大学,女儿上高中或者短大”。

在日本,有“学历上升婚”的惯例。女性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丈夫,而男性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低的妻子。在教育资源分配具有很大性别差距的情况下,当适龄男女相互选择时,男方选择的女方的学历较低的可能性很大;与此相对,女方则更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学历更高的男性。可以说“学历上升婚”不是一种主观倾向,而是一种在统计学上概率极高的客观现实。本科毕业的男性经常对着高中学历的老婆装腔作势:“你这家伙,脑子不怎么好使……”这样说话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女儿的教育背景是由父母的意图决定的,而不是由“脑子好坏”,即成绩和偏差值决定的。

那么父母一方的什么变量决定了女儿的教育背景呢?是父母的经济实力。女儿的教育背景,取决于父母有多少乐意“打水漂”的闲钱——短大两年,大学四年——也就是让女儿“玩几年”的闲钱。我在一所女子短大当了十年老师,见识了各式各样的父母。如果即将毕业的女生不想工作,而是希望继续深造的话,这样的台词等待着她们:

“爸妈没钱再让你瞎玩了……”

原来如此,父母认为短大也好,大学也罢,都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而已。

一直以来,希望在不依赖父母经济供给的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可以选择就读女子师范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校的“接班人”是御茶水女子大学和奈良女子大学。这些学校不仅学费便宜,而且还有免费生制度,即使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儿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有些女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有学历和资格证书的要求,对于她们来说,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护理职业学校。但在一个“职业女性”被鄙视的时代,很多人嘲笑那些进入师范学校深造的女生,说她们长着一张嫁不出去的“师范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