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就像一杯咖啡,不在于它有多苦,重要的是你能否品透它。能正视苦难的人,会慢慢品味,渐渐发现它苦中自有一缕浓香,这才是生活的真谛。惧怕苦难的人,会囫囵吞枣般地咽下,只有苦味留在口中。
每一道伤口,在醒悟之后,都会变成拥有
其实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你走得再远,爬得再高,也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一种压力,你能在负重中前行、障碍中奋进,那么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支撑自己。所以失败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激励,孤独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温暖,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因为你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如果我们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只看到生活中不完美的一面。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或者说我们本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素质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位朋友前去友人家做客,才知道友人3岁的儿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最近动过一次手术,胸前留下一道深长的伤口。
友人告诉他,孩子有天换衣服,从镜中看见疤痕,竟骇然而哭。
“我身上的伤口这么长!我永远不会好了。”她转述孩子的话。
孩子的敏感、早熟令他惊讶;友人的反应则更让他动容。
友人心酸之余,解开自己的裤子,露出当年剖腹产留下的刀口给孩子看。
“你看,妈妈身上也有一道这么长的伤口。”
“因为以前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生病了,没有力气出来,幸好医生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你救了出来,不然你就会死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妈妈一辈子都感谢这道伤口呢!”
“同样地,你也要谢谢自己的伤口,不然你的小心脏也会死掉,那样就见不到妈妈了。”
感谢伤口!——这四个字如钟鼓声直撞心头,那位朋友不由低下头,检视自己的伤口。
它不在身上,而在心中。
那时节,这位朋友工作屡遭挫折,加上在外独居,生活寂寞,孤苦无依,更加重了情绪的沮丧、消沉,但生性自傲的她不愿示弱,便企图用光鲜的外表、强悍的言语加以抵御。隐忍内伤的结果,终至溃烂、化脓,直至发觉自己已经开始依赖酒精来逃避现状,为了不致一败涂地,才决定告别这颓败的生活,辞职搬回父母家。
如今伤势虽未再恶化,但这次失败的经历却像一道丑陋的疤痕,刻划在胸口。认输、撤退的感觉日复一日强烈,自责最后演变为自卑,使她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
好长一段时日,她蛰居家中,对未来裹足不前,迟迟不敢起步出发。
朋友让她懂得从另一方面来看待这道伤口:庆幸自己还有勇气承认失败,重新来过,并且把它当成时时警惕自己,匡正以往浮夸、矫饰作风的记号。
她觉得,自己要感谢朋友,更要感谢伤口!
我们应该佩服那位妈妈的睿智与豁达,其实她给儿子灌输的人生态度,于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指导?人活着,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躺倒,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人,总不能被黑暗所吓倒,终究还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总是要自己走完。
所以,如果说,现实已然无法改变,那我们就改变自己,平安是福,但谁也不可能平安一生,生活总是要过的,我们犯不着与生活闹脾气,与其给自己拧上一个心结,莫不如好好享受这个过程——不是在眼泪中沉沦,而是在磨难中雄起。当然,我们未必一定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只要你用心努力过,这就够了,就算没有成功也是一种收获。
在你痛不欲生的时候,试着换个角度看人生
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痛苦的,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痛苦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痛苦,甚至痛不欲生,你也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不是改变诱发痛苦的问题,因为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于问题的看法,这会引导我们走向解脱。
有一位朋友,刚刚升职一个多月,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因为工作失误被裁了,雪上加霜,与他相恋了五年的女友在这时也背叛了他,跟着一个土豪走了。事业、爱情的双失意令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的他爬上了以前和女友经常散步的山。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曾经的海誓山盟依稀还在耳边,只是风景依旧,物是人非。他站在半山腰的一个悬崖边,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想,“不如就这样跳下去,反倒一了百了。”
他还想看看曾经看过的斜阳和远处即将靠岸的船只,可是抬眼看去,除了冰冷的峭壁,就是阴森的峡谷,往日一切美好的景色全然不见。忽然间又是狂风大作,乌云从远处逐渐压了过来,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他给生命留了一个机会,他在心里想:“如果不下雨,就好好活着,如果下雨就了此余生。”
就在他闷闷地抽烟等待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半山腰有什么好看的?再上一级,说不定就有好景色。”老人的话让他再也抑制不住即将决堤的泪水,他毫无保留地诉说了自己的痛苦遭遇。这时,雨下了起来,他觉得这就是天意,于是不言不语,缓缓向悬崖走去。老人一把拉住了他,“走,我们再上一级,到山顶上你再跳也不迟。”
奇怪的是,在山顶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色。远方的船夫顶着风雨引吭高歌,扬帆归岸。尽管风浪使小船摇摆不定,行进缓慢,但船夫们却精神抖擞,一声比一声有力。雨停了,风息了,远处的夕阳火一样地燃烧着,晚霞鲜艳得如同一面战旗,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他自己也感到奇怪,仅仅一级之差、一眼之别,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的心情被眼前的图画渲染得明朗起来。老人说:“看见了吗?绝望时,你站在下面,山腰在下雨,能看到的只是头顶沉重的乌云和眼前冰冷的峭壁,而换了个高度和不同的位置后,山顶上却风清日丽,另一番充满希望的景象。一级之差就是两个世界,一念之差也是两个世界。孩子,记住,在人生的苦难面前,你笑,世界不一定笑,但你哭脚下肯定是泪水。”
几年以后,他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山水画,画中是一老一少坐在山顶手指远方,那里有晚霞夕阳和逆风归航的船只。题款为:“再上一级,高看一眼”。
当你以为不能忍受的事情出现时,请换一个角度看待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世观念。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换个角度看待人生,就是要大家跳出来看自己,跳出原本的消极思维,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你会认识到,生活的苦与乐、累与甜,都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你把自己的高度升级了,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你的灵魂就会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做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更高境界。
不幸就像一把刀,可以把我们割伤,也可以为我所用
困难可以将一个人击垮,也可以使一个人振作。这取决于如何去看待和处理困难。
美国,一所大学校舍里,住着两个大学生,一个叫法兰克,另一个叫保罗。贫穷的保罗几乎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不得不靠向同学四处借债度日。毕业时,负债达1200美元之多的保罗不辞而别,从此在同学中销声匿迹。
纷纷找上门来追讨保罗的债主要法兰克有机会时转告保罗,他们将向保罗提出诉讼。法兰克努力劝说这些愤怒的同学,他说凭他平日里对保罗的了解,保罗虽穷困至极,但他从未被穷困击倒过,他拥有着坚强的毅力,而坚毅的人总会有出头之日。他要求这些同学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凭借法兰克出众的人格魅力与沟通才能,诉讼风波暂时平息了,时间一过就是十年。十年后,在一次法兰克召集并主持的同学会中,有一个形容瘦削的人中途赶来,仔细一看,此人竟是保罗。
保罗从怀中掏出一张皱折斑斑的纸片,告诉在座的同学:“我今天是来还债的,我所借过的每一分钱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这张纸上……”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当时保罗负债离去之后并没有回家,在找遍工作不成之后,他上了一艘远洋货轮,做了一个勤杂工,他随货轮跑遍了大半个地球。最后辗转到了瑞士,登上陆地后,他找了一份做小学教师的工作,并用微薄的工资积存够了他当年所欠下的债款……
听完保罗的讲述,会场一片沉默,直到法兰克走上前去热烈地拥抱了保罗,大家才醒过神来。
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关键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遇到困难时,如果握着“刀刃”,就会割到手;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来割东西。
经得起生活的折磨,你就能赢得不一样的生活
对待那些不可抗的因素,我们多数人或许还能够释怀,但对待那些人为的折磨,我们多数人也许就要耿耿于怀了。
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呢?别把它当成消极的打压,要把它当成一种促进我们成长的积极因素。生命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有了折磨它才能进步,才能得到升华。如果说你已经是成功者,那么不妨回忆一下,真正促成我们成功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亲友的鼓励以外,是不是还有别人的折磨?不管那些人是善意还是恶意,他们在折磨你的同时,是不是也成全了你?这种痛苦是不是让你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成熟?
每一种折磨或挫折,都隐藏着让人成功的种子,那些正在向成功努力的人更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要害怕别人的折磨,更不要因此萎靡不振。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受着某种意义上的折磨:老师对于我们落后的批评、同学对于我们错误的指责、朋友对于我们偏差的纠正、父母偶尔扬起的巴掌……这一切一切,我们都把它当成理所当然,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的折磨,都像在我们脚下垫了一块砖,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那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心智更加成熟了,反倒无法释怀了呢?或许真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们觉得自己不再需要鞭策;又或者我们太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我们心中的“自我意识”容不得别人的侵犯。但事实上,我们错了!你要知道,没有经历过折磨的雄鹰不可能高飞,没有被生活折磨过的人不可能坦然看世间。其实,那些折磨过我们的人和事,往往正是人生中最受用的经历。你不觉得它就像牡蛎一样吗?虽然会喷出扰乱前途的沙子,可是内涵却在于体内那一颗颗绚丽的“珍珠”!
所以,当有人折磨你时,不妨想想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从远处看,人生的不幸折磨还很有诗意呢!”是的,这个时代,诸多竞争对手使我们立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中,也许我们无法选择,也许这场战争使我们饱受折磨,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充满诗意的鞭策,就让别人来驱散我们的惰性,逼着我们不断向前。假如大家能够具备这种心态,那我们就可以成功了。
转念一想,幸福原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生活的现实对于每个人本来都是一样,但一经各人不同“心态”的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环境和世界。心态改变,事实就会改变;心中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有位朋友,干什么都不顺利,濒临崩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暗无天日,似乎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找到心理医生,诉说着自己的失意与苦恼。
心理医生听完他的抱怨,取来一张中间带有黑点的白纸:“先生,用你的心去看,你看到了什么?”
“不就是一个黑点么?还有什么?”他感到莫名其妙。
“这么大一张白纸你都没有看到?”心理医生故作惊讶,“那好吧,既然你眼中只有黑点,就盯着这个黑点看2分钟。记住!不能将眼睛移向别处,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他依言而行。
“黑点似乎变大了。”
“是的,如果将眼睛集中在黑点上,它就会越来越大,乃至充斥你整个人生,这是非常不幸的。”说着,心理医生又取来一张黑纸,中间部位画有一个白点:“你再看看这张。”
他似乎有所领悟:“是个白点,如果我一直看下去,它也会越来越大,对吗?”
“非常正确!如果你的心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并将它集中在光明上,你的世界也会越发明亮起来。”
人这一辈子,短暂也好、漫长也好,都需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用心去经营。人生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既然是摸索,就免不了有失误,免不了要受挫折,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受一丝风雨地走完人生。只不过,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质量。
有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感到备受煎熬,因为他习惯了盯着生活中的“黑点”:某一个困难、某一次挫折,甚至可能就是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唤起他们的消极想象,心灵被一种渗透性的负面因素所左右,黑点被越放越大,遮住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其实,这种“糟透了”的感觉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被严重夸大的、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惯性的却又十分荒谬的心理倾向,其实正是使我们心灵备受煎熬的罪魁祸首。
真正快乐的人都善于做积极思考,他们看到的多是生活中的“白点”:哪怕处在人生的低谷,他也在接受生命中的阳光。在他们看来,跌倒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懂得站起来时手里能够抓到一把沙。跌倒了的确会痛,但快乐的人转念一想,手中抓了一把沙也是一种收获,尽管这把沙子看上去毫不起眼,可是积累多了也能聚沙成塔。
生活永远是这样矛盾而又辩证统一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同一环境下,不同的思考会得到不同的心境。
如果有火柴在你的口袋中燃烧起来,可以这样去想:感谢上苍,幸亏我的口袋不是火药库;
如果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可以这样去想:幸亏没有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一颗牙疼,可以这样去想:幸亏不是满口牙疼;
如果你要去郊游,途中突然下起了雨,让人扫兴极了,可以这样去想:老天真是照顾人,这么热的天怕我中暑,及时来降温;
米煮熟了,却忘了关掉电源,结果饭糊了,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锅巴,别懊恼,可以这样去想:真好,可以吃到一顿纯绿色、原汁原味的锅巴了;
就算是事业失败,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
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去做这种积极的思考,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当困境来临之际,你就有能力将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动力,将能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心理平衡的同时,就会接近人生的成功。
这种积极的思考,其实就是给我们的生活一个假设,假设“黄连”可当“蜂蜜”尝,假设棚顶滴水亦可当作琴声听,假设不幸就是幸运……这样转念一想,你眼前的镜像就会大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给我们的心灵一种追求和期待,是一种心境的胜利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