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海参崴的机场,我们见到了来迎候的旅行社翻译达娅。她是矮个子,非常矮,也就是一米五五左右吧。皮肤有点黑,我想是夏天晒多了阳光的缘故。典型的俄罗斯女人的面孔:宽额头,小洋葱样的圆鼻子,再加一个洋娃娃似的圆下巴。一双眼睛跟中国女孩相似:也是黑的。但是中国女孩的黑眼睛比较文静,或说是呆板吧,眼珠常常凝固不动。达娅不同,初跟人见面,那双眼珠就如同安着弹簧,不停地忽闪和跳跃,把一张原本平常的脸衬得特别生动。她的衣着也时髦,上身一件带拉链的收腰短袖衫,下身一条短短的A字裙,脚上是松糕鞋,鞋跟足有二寸高。她后来告诉我说,这一身衣服都是在哈尔滨买的,如果在海参崴买,价格会很贵。我估计她的一身行头(连鞋)在哈尔滨不会超过两百元。以这种价钱买了衣服再买鞋,可见不是什么好东西,在中国城市里也就是中学生穿穿而已,然而穿在达娅身上真的很时髦。她挺挺的胸脯和翘翘的屁股把衣服鞋子都穿出味道来了,再配上一双会跳舞的黑眼睛,说是“风情万种”一点不过分。
后来在海参崴的大街上,满眼见到的俄罗斯女孩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时髦。她们的衣服色彩都特别鲜艳:火红、桔黄、鲜黄、葱绿、雪白。眩目的色块裹在她们修长婀娜的身上,**着带弹性的双腿,大步流星地从我们面前走过去,飘散的金发和褐发旋起一股带香水味的热风,那真是大街上一道流动的风景。起初我以为那些漂亮的衣服应该是欧洲名牌,逛过几回市场之后,才发现原来都是中国的“垃圾货”,做工和质料都极差,有的针脚能有一个米粒那么长,近看挺恶心的。问题是如此廉价的东西一经穿在俄罗斯姑娘身上,怎么就显得那么光彩亮丽呢?能把差东西穿出一个“好”来,不能不说是她们的本事。当然这是跟气质有关的奥妙,我在这里就不准备啰嗦了。
达娅在政府的教育部门工作,月薪五十万卢布,折合人民币七百元上下吧。像大多数的俄罗斯姑娘一样,她化妆,睫毛刷得挺挺的,嘴唇涂得亮亮的。我问她用什么化妆品?她说是法国货。我说法国货很贵。她说是啊是啊,她全部的工资都用在买化妆品上。她的同事们也是这样。我想,工资全买化妆品,那么房子呢?汽车呢?日用食品和衣服呢?她笑笑说,各人有各人活下去的办法吧。比如她,暑假就是业余为旅行社当导游。她在中国读过书,口语相当不错。我们在海参崴的四天中,她把我们接过来,交给了另一个导游乔巴,尔后又去哈尔滨接别的客。尔后再来我们的宾馆帮助办理各种手续,紧接着又去哈尔滨,几乎马不停蹄,很辛苦。她说,为了去中国,她跟男朋友都吹了。此地的女孩子一般都是十七八岁结婚,她今年都已经二十一岁,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姑娘”。她说有一次在中国,带着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女孩,中国人问是不是她的女儿。说这话的时候她耸肩摇头,做出很无奈的样子。我感觉达娅虽看上去大了几岁,却怎么也不至于被误认为有个二十岁的女儿,我那位问话的同胞实在有些荒谬。
俄罗斯人似乎比较会享受(其实所有的欧洲人都会享受)。每天下午五点钟,街上所有的商店都关门,除了卖冷饮的小推车,你不可能买到任何东西。他们的作息时间迟,五点钟只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两点钟,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呢。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去海滩游泳,去体育场看足球,或者在街上遛狗,三五成群坐着喝冰水啤酒。对此我很有些感慨。会享受生活当然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可是西欧人悠闲是因为他们富足,俄罗斯人过得这么寒酸,竟也有这种优哉游哉的愿望和勇气,不能不说是他们乐观的天性了。像达娅这样整天辛辛苦苦为自己挣钱的女孩,在他们这里算不算是一个例外呢?我总觉得达娅是因为在中国生活过,她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轰轰烈烈,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又被中国市场上丰富的商品勾引出太多的欲望,所以她改变了自己。或者说,是中国的现状改变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