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话圆事自圆(1 / 1)

办公室作为工作的地方,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是正常的,一个人就是再聪明,面对七零八碎又纷繁复杂的职场“事故”,也很难都能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事先掌握一些办公室说话应变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1)开玩笑却遭到怒骂时

开玩笑也是人际关系的交流方式,但必须得到对方的共鸣才能成立。

自己觉得有趣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样的玩笑,充其量不过是自己在耍猴罢了!

不理会对方的心情而一味地自我欣赏,是很容易激怒对方的。

如果一个职员能看清上司喝茶时那副不高兴的神情,就不至于会想到要和上司开玩笑了。

其实,上司是早上开会时,因为科里所提出的企划方案做得不好而受到批评,没心情出去吃中饭而在办公室生闷气。

当上司向部属板起脸时,大都是因为其部属的表现令他不满。这时受到斥责的部属不但要顺着他的意思,而且要赶快找出上司不愉快的原因,这样才能化不快为愉快。

所以,遭到上司这出乎意料的斥责时,应马上道歉:

“对不起,我竟然开了这种无聊的玩笑!”

同时,要赶快回想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上司这么不高兴。

早上,有什么事呢?早上科长不是只去开会吗?——对了,一定是开会时受到了批评吧!这么说,问题大概出在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吧!

“我们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怎么样了呢?”

一确定问题点,就大胆地提出。

“那个企划不行!早上开会时……”

憋了一早上的闷气,上司终于可以借着这个问答发泄出来,等事情讲完时,刚才所造成的尴尬气氛,也会云消雾散了。

(2)说那个人,那个人就到时

午休时间就快要到了,科长又出去参加业界的聚会。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办公室内一派闲散的样子,几位同事也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不知不觉间就开始说到科长身上了。

李君做事认真,个性又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很好,只是有点冒冒失失,喜欢一高兴就恶作剧一番。

不例外地,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科长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

“我也这样认为,科长实在是一位老古板,动不动就要拿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数说,他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

大家怎么突然都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呢?

当李君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经大事不妙了,原来科长已站在自己的后面。

“怎么,我又哪里不好了吗?”

科长当场就冲着李君丢下这么一句火药味极重的话,糟了,李君这下子万事休矣!

在会话礼节中,最忌讳的是背后说人坏话。可是大家大概都不否认,能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是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人都有劣根性,明知说人坏话是最要忌讳的事,可是却总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既然如此,明知偶尔免不了要对别人说长论短,那何不在说法上多注意点呢?至少要先弄清楚说话的场合和坏话的程度。

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

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反而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反效果。李君的情形不算是说得过分,问题在说话的地点不对。

像上述的例子,尽管上司不在,但在办公室内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方。

像李君这种情况,无理地强辩只会把气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还是赶快低下头道歉!

通常一位通情达理的上司看到下属诚心认错时,应该都会既往不咎的,至少也不会让属下难堪或下不了台。

科长听到李君的道歉后,反而装蒜似的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科长已经故意佯装不知了,李君这时就要心存感谢地在表面上唱和着说:

“还好刚才的话没有被科长听到,真是谢天谢地!”

换句话说,就是彼此都装糊涂,这样才能化解尴尬的气氛。

可是事后,必须谨记这个科长明明听到却放自己一马的恩惠,而在往后的工作上好好地表现以作回报。

(3)别人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时

在外面邂逅以前认识的朋友或同事,待上前去打招呼时,却因对方记不起自己的名字,致使彼此尴尬而散。这种情况应该很多人都曾有过吧!

例如参加讨论会或公司集训时,碰到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于是自己便很兴奋地过去打招呼:

“赵老,好久不见了,您好吗?”

对方也像看到了熟面孔似的回答,可是寒暄问候的话一讲完,对方就显得很局促不安而想找理由离开。

假如您碰这种情形,您会如何应变呢?

尤其像演说家等之类经常需要和很多人接触,虽然别人对他了若指掌,可是他却经常无法一下就叫出别人的名字。

通常遇到这种情形时,他们都会很自然、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请教,譬如说:“请问您贵姓大名?”或“——您是哪位呢?”

可是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答,似乎令人很难启口。

还有,就是叫不出对方姓名时,既不敢开口请教,又害怕被对方看穿真相,因此,心虚、不安,于是当然就想要尽早离去。

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姓赵的老同事,说不定就是心虚而想离去。这时,你就应该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夹在谈话中。譬如:

“最近偶然也会碰到当时跟我们在一起的伙伴,他们还是老样子,仍然取笑我叫小呆。想从前,真是多亏您的照顾……”

这样对方可能就比较能安心,至少不会急着想要打退堂鼓。

人总难免会有忘记别人名字的时候,因此将心比心,即能体谅别人的处境,尽量避免让别人出洋相。

相反地,要是自己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时,怎么办才好呢?这时您可这样去应变:

“对不起,您可否给我一张名片?”

“嗯!名片吗?!”

“是的,拜托!拜托!”

或许,一开口就讨名片,别人会感到唐突,因此,您要非常不介意似的,等接过名片后,再说:

“以后有机会,我即可很快地凭这张名片和您联系了……”

然后,你就可以依名片上的姓名来称呼对方了。

(4)名字被叫错时

名字类似的同事在同一个集体内,经常会有张冠李戴的笑话发生。

像朱华先生就是这样。因为在同一公司内凑巧就有一位老同事叫作“陈华”,因此,他就经常被误叫名字。

今天一位新分配来的女职员一时疏忽,又叫他“陈华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恼,因此就默不吭声不理睬对方。

这样做对吗?

首先要忍住一时的气愤。

被当面叫错名字,不论是谁都会觉得不舒服。可是当事者在那一瞬间的对应,将会造成极端不同的结果。

中国字有很多同音异字的情形,譬如一个名字叫作“健”的人,难免会有被错写成“建”、“贱”……这时候倒可以说:

“对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贱’哦!”

名字被弄错时,这种近乎诙谐的指正方法,反而会令大家皆大欢喜,更加融洽。

一个经常跟自己碰面的人,却搞不清自己姓氏名字,这是很令人不愉快的事。可是,这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事吧!既然对方记不清楚,自己干脆再报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

“我是朱华呀!这个名字也实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记。”

其次,把自己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

一时疏忽而弄错姓名的事,似乎屡见不鲜。其中有很多是没有把对方的姓名和外貌记清楚,所以才造成把别人姓名张冠李戴的错误。

无论如何,对被弄错姓名的人而言,如果不想办法叫对方记住自己,以后仍会经常有不愉快的情形发生。最好的应变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告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