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问:如果生活在群体中有这么多的负面影响,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寻求别人的陪伴呢?为什么人们这么重视群体呢?
毕竟,归属于一个群体是人类的深切需求。这种对融入群体的需要可以被追溯到史前时代。我们远古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团结起来的好处甚多,比如供应食物和提供安全。
当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我们的内在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不再是一个渺小、恐惧、脆弱的生物,而是一个勇猛且强大的集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重新面对这个充满威胁和危险的世界。
我们需要朋友,不是出于利他主义,而是为了生存。在史前时代,甚至在中世纪后期,如果你被逐出群体,那么很快就会受到暴力或者死亡的威胁。在群体里,你还可以安全地繁殖后代,如果你的社会地位不是太低的话。即使在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就需要他人的存在。
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研究之一便是“哈佛成人发展研究”(The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这项研究的第四任负责人是罗伯特·瓦尔丁格(Robert Waldinger),我曾听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一次TED演讲中说到,研究刚开始时有两组人:一边是哈佛学院的学生(于1939年至1945年之间出生),另一边是生活在波士顿贫困地区的同龄学生。研究人员让两组人都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和体检。之后,两组青少年都长大了。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医生、律师或公司员工,有一位甚至成了美国总统(他是约翰·肯尼迪,是那组哈佛学生的一员)。有的人在攀爬社会阶梯,有的人则没有。有的人患上了慢性病,有的人则保持健康。
众多数据显示,幸福健康的人—无论是贫是富,无论学历高低—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是数量多,这些社会关系的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毕竟,即便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中,你也有可能感到孤独。因此,拥有一个庞大的家庭或一个广泛的朋友圈本身是不够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冲突终究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温馨的、充满爱意的关系可以保护我们。
社会关系让我们保持健康。能决定你的健康和幸福的不只是你的胆固醇水平,还有人际关系的质量。与亲朋好友交往多的人,不仅寿命长,而且对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满意。相反,与世隔绝的人,平均下来普遍都不是很幸福。因为,好的情感关系和朋友关系不仅能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还能给你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大脑,这比其他任何运动都有用。有家人和朋友依靠的人,往往可以一直保持大脑的健康,直到老年。与他人关系比较冷漠疏远,没有真正的朋友的人,就很遗憾地失去了这个优势。难怪我在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里总能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便是与同事、与直属上司的关系不佳。
哈佛研究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但人们仍然很难接受它。我们更希望有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众多的食品行业靠着我们对健康食品和超级食品的痴迷正发着大财,然而实际上,和朋友、家人围坐在饭桌旁一同进餐,是最好不过的。要着重维持与身边的人的良好关系,和他们一起做一些新的事情,去旅行,关掉电视,谈天说地。给那个你一直想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和邻居们聊聊天。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也许这些建议听起来不是很诱人,但你最好还是将其牢记于心。你的迷走神经和离线大脑会感谢你的。
诚然,保持良好的友谊不总是很容易的。一部分是因为友谊不仅仅是一种利他主义。你维持友谊不仅是因为你喜欢对方,在某种程度上,你希望对方也能给予你一些东西。
在朋友关系中,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衡量成本和利益。我帮你办了一些事情,你下一次应该同等地回报我。朋友之间就是这样互相操纵的,有时候甚至是有意识地操纵。想一想那些在街头表演的音乐家,为了操纵你的行为,一个聪明的音乐家会事先在他的吉他盒里放一些钱。这样,观众往里面放钱的倾向就更大。如果音乐家在里面放一些硬币,观众很可能也会投硬币。如果他放一些5欧元的纸币,观众可能也会变得更慷慨。
你付出更多,也会得到更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朋友关系。如果这能让朋友双方都感觉良好,那就万事大吉了。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毁掉这段关系。曾经是挚友的两个人,有时候会反目成仇。你在像《宾虚②》这类的电影里就能看到整个过程。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在她的书中也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一过程。费兰特以精湛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年轻女孩之间友谊的演变。她们的关系有时非常好,但嫉妒常常会在其中作祟,一些卑鄙的动机也渐渐浮出水面。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你最好的朋友是怎样成为你最大的敌人的。
你和朋友在双方的生活中陷得越深,你们对某些不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事情就会变得越不满。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在某些群体中有时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们不一定能保持必要的距离,来使得每个人都能做真实的自己。在一个群体中,你必须时刻对这种情况保持警惕。
我们必须留出余地,让人可以互相抱怨,发表反对意见。矛盾在一个群体或家庭中经常发生,它应该能够以一种“文明的方式”进行,只要不砸坏家具,不使用暴力;只要双方还能在相隔一扇门的时候,说声对不起,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你和别人争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总在求新求变的人,习惯比较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会和那些说话不是那么直接的人发生冲突。当然,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你的父母是怎么相处的?你和兄弟姐妹是怎么相处的?你又是如何与父母相处的?他们允许你时不时地发起争论吗?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以后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所以你很早就学会了,当自己不同意某件事情的时候,该如何与他人打交道。要想改变自己争论的方式并不容易,但你可以学着调整一下自己的风格,这样就不至于使局面变得不可收拾。我把这叫作:自信的争论。你既要坚守自己的地盘,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所以,你可以学会用好的方法和他人争论,而不造成伤害。以下是一些基本规则:
1.明确说明情况,不要玩弄对方。不要说:“你总是迟到,你永远都是老样子!”而是说:“你这次开会迟到了,我觉得这样很不好。”
2.澄清自己的情绪。在前面的例子中,我故意没有写:“你迟到了,这很不好。”因为真实情况不一定和你认为的一样。有些人对迟到的行为确实不屑一顾,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应该表明:“我本人很烦这一点。”
3.不要去找替罪羊,而是要找解决办法。在争论中,谁都不是罪人。
4.把末日四骑士③牢记于心。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信任。信任来之不易,而又容易失去,破坏别人对你的信任比赢得信任要容易得多。有些话说出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如果你知道自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说出伤人的话,不妨试着在张嘴之前先数到10。如果局势完全不能控制,两人之间的矛盾确实无法解决,或者你觉得在争论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可以寻求帮助,比如找专业的调解员。
避开末日四骑士
为了给自己离线的大脑一个机会,你需要学会在与他人交流时避开真正的死亡骑士。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教授描述了一些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顶梁柱,并解释了人们应该避免什么,他称之为沟通的末日骑士。你一定要像避开瘟疫一样来避开它们,因为它们也会影响你的离线能力。如果你在沟通中大量使用这些末日骑士,你会发现它们总是不请自来,扰乱你的思路,即使在你不工作的时候也是如此。这对你的人际关系很不利,让离线变得非常困难。你会变得没有创造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同理心。
就是这四位末日骑士,会阻碍你大脑的离线:
1.第一位末日骑士是批评。批评之后不久,你就可能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比如,你可能会说:“你这人肯定有问题,从来都不倒垃圾。”或者更糟糕的是:“你叨叨自己的事情已经有10分钟了,也不问问我的情况,你有什么问题?”一个受过训练、懂得怎么对待困难对话的人可能会说:“我发现垃圾袋没扔出去,这让我很心烦。你介意跟我一起安排一下今后垃圾的处理吗?”或者说:“我想跟你说一些事情,可以打断你一下吗?”
2.第二个末日骑士是防御。批评会触发自我保护,人们受到人身攻击,其反应当然是自卫,以“是啊,但是”为开头的这些话就出来了。“是啊,但我只是今天忘记倒垃圾了。”“是啊,但你自己不是也没倒垃圾吗?”这样,说话的人就不会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烦恼,也就无法达成协议。防御实际上是一种拒绝。
3.第三个末日骑士是蔑视。“你在家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说话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会给对方造成真正的伤害。讽刺、嘲笑、愤世嫉俗的言论和翻白眼这类动作,不属于建设性的沟通。
4.第四位末日骑士是沉默。置若罔闻,自我封闭,话说一半就离开房间。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场面:一位政客受到一名记者不住地盘问,他猛然站起来,说道:“我不想再和你这样的人说话了。”然后就起身离开了。对批评不做出回应的危害,比做出回应更大。因为你这样不仅仅是在回避争论,还在回避争论的对手。
为什么这些末日骑士如此有破坏力?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基本的需求:建立联系。不仅仅是在伴侣关系、朋友关系或家庭关系中,在很多正式的对话中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进行建设性的沟通,和谈话对象建立起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去一家公司参加谈判。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谈判的时候,对方的顶头上司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摆出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明显是在别人施加压力后才同意参加谈判的。结果你也能猜到,对方在谈判之后就杳无音信了。那个顶头上司放出了他的末日骑士—沉默不语,其他人没有发现这一点。这样的对话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也不为怪了。更糟糕的是,那个顶头上司让你无法离线动脑筋来想出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练习—————
描述一下那些导致沟通失败的交流方式、那些化友为敌的争执、那些永生难忘的冲突,它们怎样让你的大脑无法离线。
交流的时候,具体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过分的、会招来末日骑士的行为?
你能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持自己在一个紧密团体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