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充满**地、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幸运的是,人人都有着让我们能够拥有这些特质的离线网络。下一章中,我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训练离线大脑,以便更好地应对世界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VUCA)。但在此之前,我还需要将一些缺失的信息补充完整。
我已经阐述过了人类的大脑和当今世界的关系,但人类本身作为独立个体也非常重要。因此,接下来我将谈一谈如今人们划分的各类人格。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区别极为重要,我将重点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群人正坐在礼堂里听讲。有的人在做笔记,有的人在认真观察,有的人很无聊或者在讨论其他话题,有的人开始不耐烦起来,还有的人想要尽快发言。
同一场合下,人们反应各异。这些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于外部世界还是内心世界有关。
本章中,我会尝试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诸多个体差异。我的科学依据主要是基于大五类人格测试的各项最新研究。经历了数不胜数的精密研究,人们发现各类人格之中总是包含着五个最基本的因素。我们应该仔细地审视这五个因素。没有百分之百内向或外向的人,每个人都非常复杂。但我们只在这里讨论极端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你没法直接把一个人分解成五个因素,人格要比这复杂得多,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因素,建立起一个模型,从而让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
1. 神经质与情绪稳定。神经质的人容易怀疑自己、紧张、脆弱或者冲动。他们容易忧虑,缺乏安全感,往往会比别人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但他们非常擅于观察和团队合作。情绪稳定的人具有冷静、自信、稳重的特点。但这些人的缺点是觉得离线是在浪费时间,甚至觉得离线是懒惰的行为。
2. 外向性与内向性。这个因素描述了人们是如何看待外界的:外向的人更注重外部的世界,内向的人更注重内心的世界。外向的人喜欢与人相处,喜欢将一切付诸行动。他们的特点是健谈、有支配性、表现力强、情绪积极、开朗。内向的人则往往会有意识地去寻求宁静与安和。通常情况下,这些人更容易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发挥出内心中蕴藏的能量。他们往往更善于分析,也更容易转换到离线网络。
3. 开放性。这个因素体现了一个人是如何处理新的信息、知识、感情、行动和价值观的。一个人有多擅长学习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世界?他有多想做新的事情?他是如何对待艺术和文化的?这一因素中,我们会使用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术语。开放的人很容易使用离线网络,并且能够通过这一网络找到自己内心的能量。他们也很有同理心,因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很有魅力。这些人会觉得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他们的优势是创新能力。
4. 宜人性。这一因素指的是善良、真诚和慈悲等特性。宜人性高的人愿意相信他人,而这又是离线网络的特质。
5. 严谨性。这一因素体现了一个人对其任务的态度,包括一个人的可靠性、秩序感、结构感、守时性、注意力、毅力、目标性和业绩导向等等。这些显然都是积极的特征,与在线网络有关。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严谨性有时会导致人们沉溺于完美主义,从而忽视离线网络。
你的性格中,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人们正就生理和遗传对基础性格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但成长和环境也对性格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还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以或多或少地拥有上述五个基本因素,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情绪完全稳定或者情绪完全不稳定。大多数人都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除了这些人格特质的差异之外,人们的价值观、预期、态度、兴趣和喜好也各有不同。这些要素也将决定你更注重外部世界还是内心世界。
雷内·迪克斯特拉(René Diekstra)在《个人保养⑧》一书中,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说明五个基本因素的作用。他把这些基本因素比喻成五种不同的颜料。受到遗传的影响,这些颜色会相互混合,形成各种色调。有的颜色非常浓烈,而其他颜色则不那么明显。当混合的色彩接触到画布时,这幅画的基础就已经形成了。然而,我们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涂一层薄薄的颜料图层,这就是教育和(积极或消极的)环境的影响。现在,画上有些颜色更加突出了,而其他颜色则更不显眼起来。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对画作进行润色和修饰。这就相当于人们等到更成熟之后接受的训练、教育或者治疗。但原有的颜色依旧会保留在画布上,永远无法消除。
对于那些前来欣赏画作的艺术爱好者来说,悬挂画作的环境非常重要。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幅画是不是会被人们当作美丽的艺术品。有的画作能在家中的客厅里营造出非常令人愉悦的氛围,但一旦放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说另一所房子的门廊里),这幅画看起来可能就像是一块不起眼的油漆。
换句话说,人格因素并没有特定的好坏。比如说,内向并不比外向好,也不比外向差,只是一个内向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会比在另一些情况下做得更好。此外,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在迅速变化着。一个人现在的职场优势,可能在几年后又会变成劣势。遗憾的是,招聘面试的时候没有人考虑到这些。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公司总是招聘同一类人,却总是希望公司里能有多元化的人才。
一直到几年前,内向的人还常常被人们低估。但现在人们的口风已经变了:越来越多的外向者发现,他们有许多要向内向者学习的地方。内向型的人可能会在离线网络上花更多的时间,他们比其他人都更需要离线:长时间的在线会让他们承受很大的压力,变得焦头烂额。
很不幸,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依旧不那么适合内向者。在压力巨大而又繁忙不堪的现代社会中,内向者的很多特质都没能发挥出来。内向者们对过度刺激更为敏感,当遇到太多刺激、面对太多工作的截止日期和各种问题、社会交往不顺利甚至是生活过于常规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不适,离线网络就会无法正常地运作。
比利时作家西奥·康柏诺尔(Theo Compernolle)将这一现象比作煤矿中的金丝雀。煤矿工人曾经会带着一只金丝雀一同下井。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要密切关注这只鸟,因为如果它的呼吸出现了问题,就说明矿道中有矿井瓦斯气体。内向的人就像是公司中的金丝雀,能够让我们看出一家公司究竟是哪儿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种人格因素,也就是开放性,同样体现了离线大脑的重要性。开放的人们总是对新的观点充满好奇。他们喜欢认识新朋友,也乐于进行新的体验。他们追求变化,不愿意拘泥于传统的信条和规则。
那么,理所当然的,开放的人往往都很有创造力。他们通常也富有感情,很容易读懂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并慎重地考虑这些因素。如果身边的革新不够快的话,他们甚至会显得有些叛逆。他们想象力丰富,常常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开放的人还能够对别人的世界感同身受,喜欢置身于别人的想法之中,能够和意见相左或者来自异地他乡的人相处融洽。他们同理心很强,喜欢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擅于倾听不同的想法和理论。换句话说,这些人喜欢待在离线的世界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却都要适应同一种生活模式,这一点在工作中尤为明显。无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无论你是否开放或者严谨,我们的表现都是通过标准测试来衡量的,而这些测试很少或根本不会考虑到你的特质。
我们为什么不根据人的特质来分配工作呢?我相信,如果内向者和开放者有更多机会让离线网络运作的话,得职业倦怠的人会大幅减少。同样,人们应该给严谨性高的人分配能够让他们充分利用这种特质的任务。
如果想让所有人都变成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们就会失去大量人才。如果那些适合离线的人不再成为累赘,而是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特质(例如创造力和利他主义)的话,公司经济和个人的发展都会从中受益良多。
不同的人格因素都在大脑中有一席之地。例如严谨性因素在额叶,更具体来说是在前额叶皮层,也就是在线网络的地方。我们用这块区域来计算、进行抽象思考和解谜,能够抑制或允许外界刺激的通过。这是一个有着逻辑和精准思维,充满工作截止日期的区域。我们可以用这块区域精准地执行任务,完善最细枝末节的工作。
你大致应该明白,一直这样严谨下去会很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必须离线一会儿,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情绪稳定(或其对应的神经质)在另一个脑区。这个区域会对杏仁核产生影响。大脑中的杏仁核能让我们感到自己受到要挟并引发恐惧。产生这种恐惧不一定要经历真正的事实,它也可能会突然发作。这就是所谓的“杏仁核劫持”,是一种恐惧反射,体现了人对微小刺激的情绪反应。有时候,所有的刺激都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
杏仁核劫持
杏仁核劫持一词来自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他在《EQ:决定一生幸福与成就的永恒力量⑨》一书中使用了这个词,用于强调我们大脑中的旧脑结构会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有时甚至会做出不恰当的反应。
虽然这种结构产生于数百万年前,能够保护我们,告诉我们周围有危险,但它也会影响我们在现代世界的生活,因为现代社会之中的威胁往往更加微妙。我们可以将杏仁核比喻成瞭望台上的水手。他日夜守在那里,向地平线眺望着,探寻着危险:有没有风浪、有没有变天、有没有海盗船,当感受到威胁时,杏仁核可能会劫持大脑。但杏仁核感受到的危险却并不一定存在于现实中,因为杏仁核会立即对任何可疑的、或真或假的危险做出反应。
有些恐惧是后天学来的。比如说,孩子要通过学习才能知道烧热的炉子很危险。某些其他恐惧似乎就没那么合理了。但不管恐惧是真是假,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其效果都一样。
让大脑离线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控制恐惧网络,提高创造力。然后我们的杏仁核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我们陷入沉思,感受自然。我们并不会去探求危险,而是去享受宁静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