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想法都是无意识的,我们必须学会与心中那个神秘的地方进行沟通。它有着自己的语言,而符号可以辅助我们进行沟通。”
—艾尔莎·蓬塞(Elsa Punset)
昨天坐火车的时候,我对面坐了一个女人。忽然,另一个女人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她看了第二个女人一眼,避开了眼神交流,然后拿出苹果手机,滑动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的大脑需要努力理解这一信息。这个情景中有着情感的交流和肢体语言,但没有人说话。现在我们就要靠另一种语言,也就是心智理论和同理心的语言了。我们提起共鸣的时候,一般也会提起离线大脑。我们可以通过经常让大脑离线来培养同理心和创造力。
心智理论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们在没有明确用文字表达的情况下,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意图、欲望、情绪和见解等等的能力。
这一切也许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却很简单。想象一下:你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当天你和一个同事产生了争执,但不想和别人说这件事。于是,当伴侣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的时候,你就会露出勇敢的笑容,回答“很好,很好”,然后很快就开始谈些别的事情。
但有些时候,尤其是如果你的伴侣对你有点了解的话,对方就会意识到,你肯定心里有事情。这就是心智理论:你的言语中并没有表达出什么,但伴侣却从你的行为中“读”出了这一点。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就有这样的一则逸事。一天,在某场各路政要都去参加的晚宴上,丘吉尔看到一位与会者将一个银制胡椒粉罐塞进了口袋。偷窃?但他又不能在那种政要云集的情形下随便提起这种问题。身为一个政治家,他可不想引发一场外交骚乱。如果小偷否认该怎么办?这绝对会引起一场骚乱:英国首相竟然会诬告别人。丘吉尔当时是怎么做的呢?他学着那个人把盐罐子放进了口袋,找到那个小偷,对他说:“我觉得有人在监视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盐罐和胡椒粉罐都放回去?”
丘吉尔显然精通心智理论:他能读懂别人的情感和借此做出的行为,并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
同理心和心智理论密切相关,但要比心智理论更深层,更接近本质。“同理心”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同情心,也就是对他人的处境和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或技巧。因此,同理心能够让我们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你不仅能清楚地解读别人的行为,还能设身处地地去同情他们。
但我们要如何获得这些能力呢?怎样才能解读别人的行为,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和想法?答案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在心智理论之中。
以说服别人为生的人,例如销售人员、演讲者和政治家,经常会善用这一能力。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对受众产生影响。比如说,有的总统候选人可能会在演讲中流泪(当然,也可能不会流泪)。观众很有可能会对此做出正面的反应:显然,演讲者也只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在场的观众也很有可能会被煽动情绪,落下泪来。
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尔·克林顿也是颇为令人信服的政治家,因为他勇于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同理心。例如1992年的时候,他遇到了艾滋病活动家鲍勃·拉夫斯基(Bob Rafsky),说出了那句令人难忘的“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约翰·肯尼迪也同样利用过人们的同理心。1963年6月26日那天,肯尼迪在西柏林的演讲中曾说过:“我是柏林人⑤”,这句话至今仍然颇负盛名。西柏林人立刻就相信了,觉得他们可以依靠“西方”的坚定支持。
虽然亟待研究,但同理心的根基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离线网络。洞察真实的自我能够提高我们与他人的共情能力。只要我们了解自己,就很有可能去理解他人的行为,有时甚至能够真的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对一个婴儿来说,如果你告诉他什么有趣的事情,他就会笑;而如果哪里出了差错,他就会哭。即便还不能完全理解语言的含义,婴儿也能够迅速明白别人想表达什么。他们很快就能够学会人类的各种反应,并且理解这些反应出现的原因。他们会笑,会和娃娃玩,把娃娃放在**,有的时候还会给娃娃盖上毛巾。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婴儿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我们在出生后不久就学会了去理解他人,并通过联想和自己的经验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再往后,我们甚至能够揣摩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观察和模仿来传达和理解信息。最后,我们学会了说话,但有关这方面的学习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心智理论在生活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生活经验越来越多,产生的联想也越来越多。同时,想要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还需要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研究员维默(Wimmer)和佩纳(Perner)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莎莉—安妮测试,目的在于考察儿童能否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测试开始时,被叫作莎莉和安妮的两个玩具娃娃躺在桌子上。桌上还放着一颗弹珠、一个盖着布的篮子和一个盒子。
莎莉拿起弹珠,将它放进篮子里,用布把它盖上,然后离开了舞台。等莎莉走后,娃娃安妮又从篮子里拿出弹珠,放进盒子里。她关上盒子,又把布盖回篮子上,让人看不出篮子现在是空的。之后莎莉回来了。她想把弹珠找出来。这个时候,调查员就会问参与调查的孩子(他们都是四岁),娃娃莎莉会去哪里找弹珠?
维默和佩纳的测试表明,大多数四岁的孩子都认为莎莉会去找盒子。他们理所当然地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看到了最后弹珠是放在盒子里的,那么每个人就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如果你对六岁的孩子做同样的测试,他们就更有可能回答:莎莉要去篮子里找弹珠。这些孩子确实知道弹珠在盒子里,但他们现在也能想到莎莉不知道这件事。换句话说: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设身处地地为莎莉着想,而更小的孩子通常还做不到这一点。
思想和感情是隐秘的。但在六岁左右的时候,我们似乎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知道,人都有特定的信念、感情和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猜”到对方到底在想什么了。举例来说,我的邻居对我很友好,所以她可能会喜欢我。严格地说,你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但从这位邻居的行为中,你能够推断出她喜欢你。
渐渐地,这个心智理论的范围越来越广。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四个人,再到整个群体、社区、民族……心智理论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基础。我们在本书的第四章中会看到,这种群体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但有时也会导致匪夷所思的冷漠和残酷。
我们一辈子想要实现的所有目标,都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有关。在这种互动中,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离线网络。毕竟,离线网络会首先对别人的思维内容和具有强烈感情冲击的社会时事做出反应。当我们想知道别人的心境时,离线网络就会变得活跃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意识到别人对世界的认识可能与我们自己的不一致,是大脑发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离线网络让我们有机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至关重要。像是良好的沟通、同理心、领导和教学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离线网络轻松地得到增强和提高。
所以优秀的心智理论非常重要,可以让你了解其他习惯不同、肤色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人。你要明白,如果没有这种技能,人生就很难获得成功。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都可以追溯到心智理论的发挥失误。每次我们调查职业倦怠的原因的时候,总会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同事工作不到位、与同事有强烈意见分歧、上司难以沟通或与之发生了冲突。
通过离线网络,我们可以正视、减少甚至解决这些问题,降低职业倦怠的风险。当然,这种方法也需要定期休息,这样我们的离线网络才能够发挥作用。
自闭症与心智理论
想知道心智理论和同理心之间的区别,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看那些大脑工作方式不同寻常的人。举例来说,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心智理论运作方式就和常人不同,所以他们接触社会的能力就比较差。这一群体很难正确地解读对话中的隐喻或双重含义,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讽刺和挖苦。当然,这往往会导致误解。他们也难以理解肢体语言,很难真正与别人产生共鸣,因此也很少表现出同理心。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情形,但对这些人而言,让大脑离线可能比常人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