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请接受我的善意(1 / 1)

给孩子的礼仪课 李詹 943 字 1个月前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其传承的就是一种对家人的尊重,以及对孔融善良品性的欣赏,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如果孩子在与兄弟姐妹的争夺中做出了让步,我们要拿一些其他东西作为“补偿”。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孩子:做出让步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避免产生矛盾,与他人友好相处。

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礼仪。乐乐的妈妈汪女士就认为在家庭礼仪中,乐乐不但要学会如何与长辈相处,也应该学会怎样与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相处。因此,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汪女士就经常带她到附近的公园或游乐园玩耍,希望她能够学会同龄人之间的谦让。

有一次,乐乐在公园里滑滑梯。乐乐上去后却突然不敢下来了,这时候一个小男孩也上去了。见乐乐挡在那里,小男孩着急了,命令她道:“快点儿滑下去。”乐乐没回头,但是仍旧不敢滑下来。“下去!”小男孩发火了。

妈妈也在下面鼓励着乐乐,但乐乐却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可能一时间不知所措了。小男孩等得不耐烦了,伸出手准备将她推下来,妈妈看势头不对连忙站起,将乐乐抱了下来。其实乐乐还不想离开,她只是在给自己打气,这一下便哭了。

“乐乐,你占着滑梯但是又不往下滑,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妈妈柔声劝说道,“当然了,那个哥哥想把你推下去,也是不礼貌的行为,他妈妈肯定会批评他的。”听到妈妈分析得合理,乐乐也不再闹了。

孩子的情绪说变就变,乐乐很快又被一旁的秋千给吸引了。妈妈带着她走过去时,只剩一个后面没有护栏的秋千了。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从一个前后左右都有护栏的秋千上下来,对乐乐妈妈说:“阿姨,你让妹妹坐这个吧。这个安全,可以保护她,要不就摔了,可疼了!”

小女孩的举动让乐乐妈非常感动,但是乐乐却不愿意换过去,无论妈妈怎么劝说,乐乐就是抱着秋千的绳索不肯松手。最终小女孩在乐乐妈的道谢声中再次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乐乐的固执被妈妈理解成还在延续滑滑梯时的坏情绪,但是当妈妈询问她时,她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因为那是姐姐的。”

原来乐乐也是在谦让,只是她不善于表达而已。回去的路上,妈妈问乐乐:“乐乐,刚才的哥哥和姐姐,你更喜欢谁?”

“喜欢那个姐姐。”乐乐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她会让着我。”

“那你想做那个姐姐,还是那个哥哥呀?”妈妈再次问。

“嗯,做那个姐姐。但如果遇到不让着我的人,我就做那个哥哥。”

小小年纪的乐乐已经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但这可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应该有的行为。妈妈不放弃,想借着机会让乐乐把道理弄懂。

“宝贝,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姐姐,可不能区别对待他人哦。”妈妈顿了顿,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于是讲给了乐乐听。

“你看,孔融并没有因为哥哥比自己大,就让哥哥让着自己,也没有因为弟弟比自己小就欺压弟弟,而是都采取了谦让的态度,所以孔融得到了大人的夸赞,并且到现在人们还在称赞他呢。”讲完故事后,妈妈对乐乐总结道。

“哦,妈妈,我明白了。您是想告诉我,一个懂得谦让的乖宝宝,不管别人让不让着他,都会去让着别人,对吗?”这段绕口令似的话,乐乐费了老半天劲儿才叙述明白。

后来,乐乐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很快表现出“大姐姐”一般的风范,有时候还会对小伙伴之间出现的争执进行调节。每当这时,妈妈都会及时表扬她。如果她做出了让步,妈妈也会拿一些其他东西作为“补偿”送给她。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她:做出让步,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避免产生矛盾,与他人友好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曾对此表示过自己的担忧。他们既想让孩子学会谦让同龄人,但是又怕孩子养成软弱的性格,将来无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实际上,软弱并不是因为孩子学会了谦让,而是孩子缺乏自信。一个有自信的孩子,无论怎样谦让别人都不会因此变得软弱。

小故事

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事忍让方能成就大业。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与某生同住一寝室。某生脾气暴躁。曾国藩的书桌距窗口好几尺,为了取光,他将自己的书桌移动到窗前。某生见了大为恼火,说:“我案头的光线被你挡住了。”曾国藩却和气地说:“那么我的书桌该放在哪儿呢?”某生指指床边说:“可放在那儿。”曾国藩就按他的意见办了。又有一次,曾国藩熬夜读书,某生又大为恼火,说:“平时不读书,现在却如此吵闹。”曾国藩听了,立即改为低声默读。曾国藩并没因为对方过度的要求而发怒,或者去跟他争执,而是大度地按照要求去做,他知道,与其无谓争执,不如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汲取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这才是大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