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面孔(1 / 1)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日夜间,周某被害。经调查,有两人指认案发前二十分钟左右,曾看到庄某从小路走向现场方向,一个多小时后,又看到庄某慌慌张张从该路返回。现场勘查发现庄某行经的小路唯一通往的地方就是案发现场,且在现场附近侦查员发现了庄某的足迹,并在庄某家中找到了杀害周某的镰刀。在审讯中,侦查员指出:由于庄某的行进方向和时间与周某被害地点和时间重合,要么周某被害是庄某所为,要么庄某目睹了周某被害的过程,并拾取了作为凶器的镰刀。面对事实,庄某承认自己到过案发现场,但否定周某被害是自己所为。

他辩解说:“我当晚是去找白天掉在地里的镰刀,刚走到土埂上就看到周某在地里与邻村的谢某在争吵。谢某突然捡起我白天掉在地里的镰刀砍向周某,连砍几刀后周某倒了下去,而谢某扔掉镰刀后跑了。我后来过去看了看,发现周某好像死了,心里害怕,忙拾起镰刀悄悄地回家了。”侦查员问:“你为什么确定杀人的就是谢某?”庄某道:“那天晚上有月亮,谢某刚好面对着我,我藏在土埂边看得很清楚,谢某下巴上的痣都看得见。”侦查员立即指出:“案发时,月亮刚刚升起,按你在土埂边、谢某在地里的位置,月亮正好照在你的脸上。而谢某面对你,那么就必然背对月亮,你怎么可能看清谢某的脸,甚至还能看到他下巴上的痣?”庄某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庄某自以为聪明的辩解,却为自己挖了个坑。面对侦查员的诘难,他才发现无论怎样回答都在证明自己说谎,这就是二难法在论辩中的力量。在辩解中,由于庄某告知的自己案发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当时是必然面对月亮的。如果谢某面对月亮,那么他只能看到谢某的后背,不可能看清谢某的脸;如果谢某背对月亮,那么月亮照不到谢某的脸,他也不可能看清谢某的脸;谢某或面对月亮,或背对月亮,总之,他不可能看清谢某的脸。

二难法即二难推理,也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一个选言判断作为小前提构成,并根据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其大前提具有两个含义截然相反的假言肢,小前提无论肯定或者否定假言肢中的一个,都必然肯定或者否定其余的假言肢。

一位父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陶工,小女儿嫁给了农人。一日,大女儿回家探亲,闲聊中说到生活的艰辛:“近日阴雨连绵,做好的泥坯总是干不了,陶窑都闲着,再这样下去就麻烦了。女儿请求父亲帮忙祈祷上天不要下雨了,赶快出太阳吧。”父亲满口答应了。

大女儿刚走,小女儿便进了家门。进门刚一坐下,小女儿便喜滋滋地说:“这个天气真是太好了,前段时间总出太阳,地里的庄稼都快干死了。这几天连续阴雨,地里的禾苗全都返青了,绿油油一片可喜人啦。女儿想请父亲帮忙祈祷上天,让这雨再下几天吧。”父亲也满口答应下来。

小女儿离开后,父亲开始准备祈祷的用品。等香案祭品都准备妥当后,父亲却犯了难,他不知道该祈求上天下雨还是出太阳。

如果祈求下雨,那么对小女儿有利,对大女儿不利;如果祈求出太阳,那么对大女儿有利,对小女儿不利。总之,要么对小女儿有利对大女儿不利,要么对大女儿有利对小女儿不利。

手背手心都是肉,父亲看着香案上的满桌祭品真的是进退维谷、一筹莫展。

最著名的二难法莫过于“半费诉讼”:

传说欧提勒士向普罗泰哥拉斯学习法律,两人签订协议,规定欧提勒士先付一半学费,待学业完成后欧提勒士第一场官司胜诉,即付剩下的另一半学费。谁知欧提勒士学业完成后迟迟不出庭打官司,普罗泰哥拉斯等不耐烦了,多次索要未果后便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庭审时欧提勒士道:“无论法院怎么判决,我都不应该付剩下的一半学费。这是我的第一场官司,协议规定只有在我的第一场官司胜诉的情况下,才应该付剩下的一半学费。如果我败诉,那么按照协议我就不应该付这一半学费;如果我胜诉,那么根据法庭判决,我也不应该付这一半学费。我要么胜诉,要么败诉,总之,我都不应该付剩下的这一半学费。”普罗泰哥拉斯则说:“我认为,无论法院怎么判决,你都应该付剩下的一半学费。如果你胜诉,按照协议你必须付剩下的一半学费;如果你败诉,根据法庭判决,你也必须付剩下的一半学费。你要么胜诉,要么败诉,总之,你都必须付剩下的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和普罗泰哥拉斯都运用了二难法,但这两个二难法刚好相反,并且都符合推理要求,师生之间没有难倒对方,反而让法官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说到二难法,就不得不提到悖论,二难法与悖论极其相似,都是论辩中的诘难之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强行区分这两种方法。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的论断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非常有趣: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最著名的悖论莫过于罗素的“理发师悖论”了。

萨维尔村的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于是,有人提出疑问:“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就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就不能给自己理发。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1902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

再看一个例子:

鳄鱼抓住了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女孩,女孩的母亲泪流满面地哀求鳄鱼放了自己的孩子。狡猾的鳄鱼对母亲说:“你猜我今天要干什么?如果猜对了,我就放了你的孩子;如果猜错了,我就会吃掉她。”母亲非常无奈,想来想去,最后大着胆子道:“我猜今天你不会归还我的孩子。”鳄鱼顿时就被难住了。

如果鳄鱼不还孩子,那么母亲就猜对了,鳄鱼就必须把孩子还给母亲,否则鳄鱼就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孩子还给母亲,那么她就猜错了,鳄鱼又违背了诺言。这就是著名的“鳄鱼困境”悖论。女孩的母亲知道,无论她猜测什么,鳄鱼都会说她猜错了。因此,她只能选择让鳄鱼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