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大脑容易“想得太多”(1 / 1)

性格内向的人在外部交际方面可能会有种种的不利,但在内心思维方面,他们似乎活跃得多。这是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虽然算不上缺点,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累,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想得太多”。

性格内向的人非常珍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很看重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为了内心坚持和看重的内容,他们经常开动脑筋思考,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有些人认为“想得太多”,会让人脱离实际,沉浸在白日梦中。当然,事情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在认真专注的事业上,需要这样的用功。例如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都是这一类“想得太多”的内向者。显然,他们的想法曾经都被看作“白日梦”,但实际上他们清楚自己的观点并非不切实际。

人们都知道,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不同的活动。德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研究了一个内向的大脑,发现内向者具有程度非常高的皮层唤醒,他们每秒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远高于外向者的平均程度。性格内向的人喜欢思考,这本身是一个显著的优势。同时,这也意味着内向的人对环境非常敏感。他们害怕受到过度的刺激,例如有大量噪音的环境,这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紧张不安,使他们的脑部活动活跃度降低。他们很可能会从大脑的皮质活动中感受到压力和疲惫,会觉得很不舒服。

客观来说,这个世界大多数的内向者不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大多数人的思考确实是“想得太多”,这主要源于他们敏感、焦虑的情绪,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缺乏安全感等。相对于参加喧嚣的聚会,他们更倾向安静的阅读;他们致力于创造却不愿自我推销;他们宁愿一个人独立工作,也不喜欢加入集体的头脑风暴之中。

内向的人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他们喜欢做大量的思考,比如在一个寻常的工作就餐场合,同事们闲谈着最近的网络热点或者影视节目。这时候,很多评价都是大家随口说说,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如果一个内向的同事很较真地分析这一类话题,深入剖析一个短视频,或者长篇大论地分析一部电视剧,当时可能会得到同事的赞许和好评,但次数一多就会显得小题大做。虽然他确实长时间关注网络传媒或者影视行业,对一些情况有精明独到的见解,但同事们可能会觉得:他这么较真干吗?这种娱乐助兴的事情有必要说得那么复杂吗?很多内向的人事事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剖析,容易被认为无聊呆板。

内向的人遇到事情喜欢考虑多种情况的应对方式。他们做事过于较真,遇到一些事情往往想得太多,会大量借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他们会把遇到过的情况与新的事实联系起来。哪怕是买东西,他们也喜欢在头脑中反复权衡利弊。有些考虑是必须的,比如每个月该怎么还款,生活怎样安排才能水到渠成,一般来说只要在承受范围内,大家就不会太斤斤计较。而内向的人却喜欢考虑多种情况,甚至要把每种情况的后果都弄清楚。

这些喜欢颠来倒去的思考者,容易被亲戚朋友拿来开玩笑。因为大多数内向者不一定是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但却喜欢在一些事情上左思右想、反复盘算,而且大部分是别人眼中无所谓的小事。有时候,他们被认为不干脆,不痛快,就算是亲近的人,也会觉得他们的举动不讨喜。这种“想得太多”的情况给大多数平凡的内向者制造了不少的尴尬,并且加深了他们在社交场合的焦虑和不安。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是耐心和积极的听众,在其他人需要理解和帮助时,能够提供极大的支持和力量,然而很多时候这些长处却并没有机会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呢?

1. 区别场合发言

在其他人说话时多观察,考虑好需要不需要自己发表看法,要明白察言观色并不是不好的事情。内向的人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比较容易感知人们的情绪。也正因此,他们才会对别人的看法显得特别认真。如果大家只是进行娱乐式的闲谈,那么点头或摇头也可以作为一种回应。如果同事说一部电影很好看,你看过了觉得很糟糕,说出来也没什么。一般没有人会对这种评价认真,也不至于激动地要同你展开辩论。

2. 将想法落到实处

现实生活里,内向的人容易被杂事扰乱,受一些外来影响干扰分神。但是,如果寄希望于通过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行动上就会犹疑不决、毫无进展,所以不要总是沉迷于思考,最后还是应该把想法落到实处,用行动去排除万难。面对自己需要完成的攻坚任务,或者答应给家人和朋友帮忙的事情,不应该把行动停留在满口承诺上,不应该空有一腔热血和想法,而不去推进实际工作。

3. 有信心发挥长处

内向的人一般在自信方面有所欠缺。本质上这是一种心态潜能。内向的人因为“想得太多”,常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因为见效不够快而状态疲软,如果多一些坚持,再多一分信心,可能成功的曙光比想象的来得更快。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你有动力克服困难,有勇气处理问题,有机会获得成功,那么,身上的一切能力都会被你的信心激发出来,你就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