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庄子·田子方》肩吾向孙叔敖问道:“先生三次被任命为令尹,没有见您为此而显示荣耀,三次被解职还乡,也没有见到您为此而懊恼。开始我对您的这种心态还很怀疑,可现在看您的表情,的确是坦然的,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孙叔敖说:“我有什么超人的地方啊!我不过是把那任命的事当成一件不可推卸的事来办罢了,我不过是把那解职的事当成了一件不可阻止的事来对待罢了,我把它们都看成是由不得我的事情,所以就任它们去了,因此才能没有忧愁。我有什么超人的地方啊!不过是弄不清楚所谓的荣耀和所谓的懊恼到底是归于谁而已,是归于我呢,还是归于令尹呢?如果归于令尹,那就与我没有关系。既然与我没有关系,那么我有什么荣耀和懊恼呢?如果归于我,那就与令尹没有关系。既然与令尹没有关系,那么我为什么还为担任不担任令尹而感到荣耀和懊恼呢?我正要去散心呢,我正要去游览呢,哪里有时间去考虑什么贵贱,哪里有闲暇去顾及人的尊贵与卑贱啊!”
【专访】
生活的艺术就在于知道何时应该紧紧抓住生活,何时却又该放弃,因为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既让我们依赖它的许多赐予,又限定了我们依赖的程度。犹太先知说过:“人紧握着拳头来到世上,却松开手离去。”
的确,我们应该抓住生活,因为生活是奇妙的,到处都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在回顾过去并突然意识到它再也不会出现时,我们才认识到这一真理。
那么,关于取与舍,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馋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棚栏挡阻,无法进入。于是狐狸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它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狐狸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的时候,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棚栏。无奈,它只好再饿肚三天,才钻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东西有很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学会取舍,该取的时候要取,毫不迟疑;该舍的时候要舍,不能留恋。狐狸的挨饿,就源于它不知取舍的“贪欲”。
弃取之间是一种智慧,世上万物,都因“缘”而来,“缘”尽而别,这不是偶然,没什么好留恋。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最好低价出手或慷慨送人。相信一般人如果把用不着的东西都拿出来,世上一个匮乏的人也不会有。但总有些人喜欢把东西留作备用,喜欢敝帚自珍,就像传说中的赑屃。
美国有好多旧货市场,无数的人把用不着的东西开车送去,售价只是市场价的1/10或1%。一边有人成车送东西来,一边有人分批买回去,要者取,不要者弃,皆大欢喜。我们身边这样的市场极少,有所幼儿园曾举办过旧物交换活动,鼓励孩子们把家里不要的书、玩具、衣物拿出来自由买卖。这个孩子们玩腻的东西,可能对别的孩子充满**。孩子们一面像做游戏似的讨价还价,一面得到爱物,个个眉开眼笑。
人们总是提醒自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可是人们的欲望和贪婪却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越满足胃口就越大,得到的不能放下;得不到的,欲望的贪婪更是让我们不顾一切去窃取,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人们总是在“取”与“舍”面前更多地选择“取”,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放下欲望的贪婪,舍弃不现实的一切,总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该为自己拥有。人们总是会得陇望蜀,过分地迷恋或贪恋那些物欲横流的东西,不断地往自己的行囊中增加无穷无尽的身外之物,也不管是必需的还是无需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而不择手段地占有,在利欲面前早就忘记了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其实,我们的人生是否幸福,关键是看一个人是否知道取舍。欲望太多,会成为一生的累赘。
一个人的追求应该是有限度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紧抓不放。一旦让名利迷住了心窍,那么,他就会弄巧成拙,让本来美好的追求化为泡影。
做人,要求我们学会争取,也要求我们学会放弃。如果你感到太苦太累太烦太忙太杂,如果你有太多的心事和苦恼,如果你失去了表现真我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得到真爱真情,如果你的生活被众多的迷雾遮住了眼,请尝试放弃一些包袱和拖累。
及时放弃,放弃得当,勇于放弃。明天,你的太阳会在明朗的天空蓬勃火红地升起;明天,你的人生花园有了赏心悦目的规划清理;明天,你家园的土地会有一片清静和平旺盛生长的新气象。
知足者常乐,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快乐。名利最终会在我们逝去的那一刻离我们而去,为什么我们还要苦苦地去追寻这些注定将要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专访总结】
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分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