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厨师庖丁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妙呀!你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我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19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的锋利程度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19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于是我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专访】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庖丁在讲解牛的道理,但文惠君却说懂得了怎样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生与解牛具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不要做危害己身的事。刀刃要保持长久的锋利,就不要去碰牛体的硬骨;人的身体要想长存,就不能触及那些有伤于己的硬东西。而这就需要我们顺应自然。
自古以来,人们就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健康与长寿,颐养天年,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学习和切实遵循养生之道。
《庄子》一书记载,纪淆子替齐王训斗鸡。10天后,齐王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太骄横,不够参战的资格。”20天后,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虽然不骄横了,但见了鸡的影子还冲动。”过了30天,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还不行,它虽然不冲动了,但眼睛还有锐气,气势也太强。”40天后,齐王看已经训好的鸡,其状态是听到别的鸡叫毫无反应,神似木鸡一般。纪淆子说:“它的神已凝聚于心里,没有外露以致泄掉。现在已没有鸡敢应战,即使想应战,也必定被它内在的力量所镇服。”经当场实验,果然如此。
上面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力量在于心,才能和自然交融。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养生也是如此,当心悟出天地间大道理时,才能健康长寿。所以,养生也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养生之道要遵循养生原则,这就要求人们在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与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融为一体。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环境中,势必受自然的制约和影响。只有认识天地,掌握和适应自然规律,进而调神摄生,才能健康长寿。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天供养人以新鲜空气,地给予人以营养物质,所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正是通过对五气五味的物质代谢,构成了人类生命活动,而且生命的活动必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必然对一切生物产生影响,而一切生物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人体的生命活动也不例外。中医正是据此而提出了“四气调神”的观点,要求人们的活动(包括精神活动)与四时季节的变化相适应,在春夏季节精神活动要活泼,以顺应时令之生长;在秋冬季节精神活动要收敛,以顺应时令的收藏,可概括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违背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不随自然界的变化而作出适应性的变化,就有可能会破坏体内阴阳的平衡,从而容易招致疾病的发生,甚至过早夭亡,即所谓“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那么,人为什么要顺应自然养身呢?
因为人所处的环境是纷繁复杂的,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处理好这些事情,首先就需要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应自然的发展而行,这样才能颐养天年。即便自己遇到了困难,也要小心处理,将事情处理好之后,还要将自己的锋芒收藏起来,这样可以保养生命。
人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人体也存在着自然的发展规律,既然如此,那么,人就需要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否则,如果你逆自然规律而行,那么,你的身体规律就会被打乱,你的健康将受到威胁。所以,想要养生,就要练就庖丁一样的技术,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天年。这大概就是庄子的养生之道。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息息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何病能生?又何患不寿?老子认为自然界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不然,逆自然规律而动,则会生病折寿。
【专访总结】
人应该自然地活着,活得心理健康,活得滋滋润润,活得简单快乐。道家有语“心静养智”,以恬静的心境孕育智慧,再以生成的智慧养心,水乳交融,最终达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