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一些油腔滑调的人,他们懂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人们对于这类人,既是羡慕又有些反感。羡慕的是他们的口才,能够在各种人面前游刃有余,反感的则是他们的油滑。那么,要如何来看待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呢?在现实生活中,倘若我们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让自己变得油滑一些,以适应社会呢?
对此,早在二百多年前,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纪大学士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他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依据具体情况,适度掌握尺寸,该方则方,该圆则圆,但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这样,不但不会被别人反感,反而会得到他们的尊重。
事实确实如此,纪晓岚身处清朝盛衰交替的过渡时期,凭借着天资聪慧,在黑暗、复杂的封建官场中游刃有余。因为他懂得随机应变,深谙方圆相之道,所以上得君宠,下得民心,生前死后,殊荣不减。
他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将“方圆”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生活与事业、为学与为官等看似对立的事物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史事风云】
清中期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言语,他留下了许多巧妙诙谐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晓岚泛舟湖上赏风景,突然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笑眯眯地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纪晓岚愣了一下,只好说:“臣领旨。”
乾隆看着他迷茫的样子,更高兴了,说:“那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纪晓岚想了想,说:“跳河。”
“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真的去自杀,于是静观其变。只见纪晓岚走到船头,作势欲跳,忽然又停了下来,向湖中拜了几拜,然后又像是在和什么人讲话的样子,神情渐渐气愤,又过了一会儿就走回到乾隆身边。
乾隆笑问道:“纪爱卿何以未死?”
纪晓岚坦然道:“臣刚才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
“哦?”乾隆来了兴致,“此话怎讲?”
“我站在船头正准备往下跳的时候,忽然看到屈原从水中出现,他站在水面上对我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他若真是与当年的楚王一样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我非常生气,当即回复他说:‘我主当然不是昏君,所以我今天也不会跳下去陪你。’”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也。”
还有一次,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他出了一个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语。纪晓岚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做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我也不收厚礼,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时,对于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后感到莫名其妙,进而想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下决心破格提拔这批官员。
【人物探究】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如果不能正面反击,那么不防采用迂回婉转的策略,避开对手的优势,尽量维持自己的原则,攻其不备,巧妙获胜。
第一件事中,乾隆以纪晓岚解释的“忠孝”之道为难他,命他去死,纪晓岚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有迂回出击,才主动创造了契机,改变不利的局面。
第二件事中,乾隆出的上联是为了显示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的才气。乾隆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第三件事,纪晓岚则是用的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的礼金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做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他主要是出于两种考虑:
1.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
2.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做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做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显然,正是由于纪晓岚的巧舌如簧,巧妙迂回,才使自己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祸事”,并一生无忧,名垂青史。
【谈古论今】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离不开上司的栽培和提携的。要想与上司相处得融洽,首要一点就是不能碰触上司的忌讳,并适合时宜地维护上司的权威。纪晓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深知乾隆“爱显摆”、好大喜功的个性,所以言行总是谨慎小心,不去触乾隆的霉头,尽量捧着乾隆去说,是故虽在喜怒无常的乾隆手下多年,倒也一直相安无事。我们不妨学学纪大才子,平时多去揣摩上司内心深处的需求。须知,只有体察到上司的行事意图,我们才能成为其得力助手,而不会因不慎的言辞使自己的事业横生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