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做好准备,抓住机遇(1 / 1)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不是科举出身,又没有文治武功,更谈不上什么资历,因而刚入朝时,毫无威望可言。与其同一时代的阿桂、嵇璜、王杰、福康安,都是辅助乾隆多年的军国重臣,论军功、论政绩、论资历、论门第、论威望、论才干、论人品,任何一个人都比和珅强了不知多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珅的权利和地位与日俱增,这四位军国大臣竟没有一位能比得上和珅。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和珅太会玩手腕,令自认为聪明一世的乾隆皇帝不知不觉走进了自己的圈套。他的智慧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权术运用也不得不让人惊叹。

【史事风云】

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乾隆盛世”,但后来却每况愈下,这与和珅不无关系。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的父亲常保本是不知名的副都统,和珅年少时家境一般,至乾隆中叶,还不过是八旗官学生,只中过秀才。以这种出身,和珅要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在父亲死后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之爵。从此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年俸为银160两,米180石。但这还不是主要的,这一世爵给和在政治上带来了转机,为他提供了一条接近皇帝的便捷之径。由于他的高祖是开国功臣,其后人就有可能随侍帝君,所以和袭三等轻车都尉不久,便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间实授三等侍卫,在侍卫处扈从皇帝。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和珅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和珅巧逢机缘,得见天颜,奏对称旨,甚中上意,从此便攀龙附凤,飞黄腾达。

一日,乾隆准备外出,仓促间黄龙伞盖没有准备好,乾隆帝发了脾气,喝问道:“是谁之过?”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各官员都不知所措,而和珅却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皇帝心头一动,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不仅更为惊异,叹:“若辈中安得此解人!”问其出身,知是官学生,也是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是不多见的。乾隆皇帝一向重视文化,尤重四书五经,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学生,当然更加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珅问起四书五经的内容来。和珅平日也是很用功的,所以应对自如,使乾隆帝龙颜大悦。至此,和珅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都管仪仗,升为侍卫。从此和官运亨通。

和珅虽然不懂得治国,也不会统军,没有什么功绩,但他在揣摩圣意、迎合君心方面颇有能耐。乾隆八十岁大寿时,以国库充盈为名,准备下旨取消武将“名粮”,改为“养廉银”,增补绿营兵,如此一来,则每年要增加军费三百万两白银。当时,乾隆皇帝假意征询臣下意见,问及阿桂时,阿桂不赞同——费银太多,不应增补。而和珅早已猜到皇帝必然一意孤行,于是极力赞成。

正因为和珅精于此道,摸透了乾隆好大喜功、志得意满、文过饰非、爱听奉承话的心理,处处迎合皇帝,又能敛财以供皇上享用,因而成为了乾隆的心腹,是当之无愧的乾隆第一权臣。

【人物探究】

和珅的最终结局不好,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抹杀他身上那些“优点”,事实上,若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没有对于机遇的准确把握,就不会有权倾朝野的和中堂。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1.做好准备。很显然,和珅之所以能抓住机遇,是跟他平时的准备分不开的。实际上,和珅不但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颇通诗书的能人。拿他在狱中所写的两首《悔诗》来看,其中有“一生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和“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几句,不次于李斯临死前上书之以罪为功。说和无才无能是不符合事实的。

实际上,和珅在青年时代是相当刻苦的。他的诸多才能大都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

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只记载: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除此之外,有关和青少年时期的记载很少。但从笔记和野史中可以知道,和珅童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到了少年时期,他们两人一起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这种学校一开始主要是为了培养内务府人员的优秀子弟而设立的。到了乾隆年间,除了继续供内务府官员的优秀子弟就读外,还大量招收八旗官员优秀子弟入学。

咸安宫官学的课程,主要有满、汉、蒙古语言以及经史等文化课。此外,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习骑射和习用火器等军事课程。因为满族是靠武功“马上得天下”的,故清代前期十分重视军事课程。可见,咸安宫官学的学生绝非一般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从众多的八旗子弟中经过仔细筛选,择优录取的,这些学生不但品学兼优,而且相貌英俊,个个都是一表人才。在这所学校里任课的教师,绝大多数为进士出身的翰林,最差的也是举人。该校课程多样、全面、正规,要求严格,教学效果好,成绩显著,培养了大批为朝廷服务的干才。这说明咸安宫官学是清代各种学校中的佼佼者。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人品”出众、才貌双全的八旗子弟。

和珅大概是在十多岁后进入这所学校的。由于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加上他锐意进取,勤学苦读,所以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如后来得到他信任、照顾和提拔的老师就有吴省兰、李璜和李光云等。

2.抓住机遇。皇帝震怒,百官怯懦,但和珅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机遇,是他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一旦错过,恐怕不知何时才能让皇帝注意到自己这个无名小卒。于是,他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发出了一生呐喊。正是这登上政治舞台之前的第一声叫喊,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正是由于他抓住了这瞬间的机遇,他才能顺利地爬上了梦寐以求的高位。

3.体察上意。如果说对于机会的把握,是和珅敲开权力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对于皇帝心思的揣摩,则是和珅征服乾隆的杀手锏。和珅为官多年,从不做直言上谏的诤臣,而是处处以皇上之意是从。他善于揣摩圣意,能够洞悉乾隆的所思所想,能够摸透乾隆的性格极心理,并极力迎合,投其所好。这样的一个人,即便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树,好大喜功又刚愎自用的乾隆也喜欢把他留在身边,当作心腹。

和珅,是在是一个聪明的大贪官,他在贪婪中所表示出来的技巧、方式,不得不让人承认是一种用错了地方的智慧。

【谈古论今】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否则,就算机会来了,你却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而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与机会失之交臂,是一个人再痛苦懊悔也难以弥补的。所以,在机会尚未到来之前,请做好准备迎接机遇,在机会出现的一刹那,请务必快速出手,抓住机遇。这样,你的人生或许就会少了很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