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笼络关系,三十伏藏(1 / 1)

严嵩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权臣、奸相,他在嘉靖年间掌权近二十年之久,他凶狠贪婪、排除异己,正直人士谈其他时多义愤填膺,唾骂不已。

不过客观地看,严嵩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他自幼聪慧,八岁时便书史成诵,能做文章。读私塾时,曾与先生及叔父对对联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因为出语不凡,在当时被人称为神童。

成年以后,他以进士出身踏入仕途,做得好诗,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学问家和大书法家。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皆出自严嵩之手。只不过,受其“权臣奸相”的名声株连,他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反而被掩盖。

另一方面,严嵩又是一个深谙“关系学”的高手,他懂得为自己找贵人扶助,能屈能伸,善笼络,可伏藏,得益于此,严嵩才能在他的仕途之路上“脚踏云梯步步高”。

【史事风云】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与当时担任北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打听到夏言是江西同乡,就想利用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便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就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便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从此夏言很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从此他便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是极有心计的人,不露一点锋芒,耐心地等待时机,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只是暗中在寻找、制造机会,以便将夏言一下子打倒。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5顶香叶冠,分赐给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则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的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小车。

几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便马上一改他往日的谦卑,勾结皇帝所宠信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世宗时,世宗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世宗的话,似乎勾起了严嵩的什么难言之隐,只见严嵩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

世宗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怜悯之情骤生,连连催问。看见世宗怜悯,严嵩反而变得号啕大哭起来了。

世宗在一边既动情又义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朕为你做主,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这下严嵩才装出深受鼓励后已无顾虑一般,将平时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世宗闻听,便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怒起来,马上下令罢免了其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人物探究】

明朝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放下其功过是非不说,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却不能不让人佩服他向上攀爬的能力。

1.会拉关系。在人脉资源中,有一类人我们不可忽视,那就是老乡。严嵩对于人脉的挖掘就十分了得。夏言不过是个不曾谋面的老乡,就是这么一点关系,严嵩也能死死抓住,并且真的使之成为自己向上攀爬的助力。

2.厚脸皮、不放弃。严嵩几次试图接近夏言,都吃了闭门羹,若换做一般人早已挂不住面,扬长而去。严嵩令人称道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够忍受屈辱,厚着脸皮去逢迎夏言,并且最终感到了夏言,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试想,倘若现代职场人士能有他一样的执著,能学到他的一半,那么职场之路必然平坦很多。

3.能忍耐,甘伏藏。严嵩为了得到权势,竟然甘心伏藏三十年之久,其内心的城府之深可见一斑。虽然他的手段有些阴险和卑鄙,但是从中也可以学到一些职场生存的技巧。如果刚开始就和夏言争宠,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实力来说,都无胜算。于是,严嵩巧妙地伪装了自己,和竞争对手成为朋友,极力地巴结、讨好他,获得他的信任,消除他的戒心,之后再暗暗积蓄力量,寻找消灭对方的机会,当时机成熟时,就一举将他推翻。

严嵩的伏藏虽是反例,却足可以警示后人伏藏的重要性。我们伏藏的目的不是为了害人,却可以自保。如果建功立业的时机不够成熟,善藏锋芒可谓是上上之策。

【谈古论今】

我们在职场当中,当遇到一个比你强的竞争对手时,无论从实力还是资质你都无法和他对抗,那么我们不妨暂时隐藏自己的“野心”,等待恰当的时机。等到时机成熟时,一举出击,让他猝不及防。这个时候你就会以强者的地位出现,一揽江山。这不得不说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应注意,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毕恭毕敬的模样,一般而言,这样的人与人交际应对,大都低声下气,并且始终运用赞美的语气,其实这种人未必就像表象那般“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