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世纪下半叶,中国官商界的风云人物,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富戏剧性的。他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摇身一变从一个钱庄伙计成为闻名朝野的红顶商人,被赐穿黄马褂,足以见得他为人的道行之深。他强调“先做人,后做事”,以“仁”、“义”二字为经商核心,使得自己成了一个后世商人顶礼膜拜的魅力人物。
同时,胡雪岩其人善于随机应变,而又不投机取巧,遂使生意日益兴隆。他富贵又不忘本,在当时的社会上大行义举,不但为自己赢得了美名,亦换回了心灵的满足。
时至今日,人们仍忍不住发出感叹——“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足以看出他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的历史影响。
虽说胡雪岩亦未能摆脱商人“以利为重”的俗套,且生活方面极尽奢华糜烂,但正所谓“金无赤金,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颇具神秘特色的第一红顶商人身上,毕竟有很多值得世人学习的东西。
【史事风云】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后来,几经努力,胡雪岩成为杭州的一名小商人,但他非常善于经营,又很会做人,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所以他常常给周围人一些小恩小惠。然而,这样的小打小闹逐渐不能令他满足了,他开始琢磨怎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胡雪岩心想:在中国,一贯都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的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像秦朝大商人吕不韦,就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不也名利双收了吗?所以,胡雪岩最后决定,他也要走这条路子。
当时,正好杭州有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他一直都想往上爬,但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雪岩与他素有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于是王有龄就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听了就说:“这个好办,我愿意倾家**产来帮助你。”王有龄听了大喜,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就这样,胡雪岩变卖了所有家产,筹措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让王有龄上京求官。王有龄去了京城后,胡雪岩仍然重操旧业,别人都嘲笑胡雪岩,认为他的银子是有去无回了,但他对别人的讥笑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几年以后,有一天,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了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什么要求,于是胡雪岩对他说:“我祝贺官运亨通,但我并没有什么要求。”王有龄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想报答当初赠银之恩,于是便利用职务之便,命令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比以前更密切。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占领杭州城,而王有龄也因此上吊自杀了。虽然骤然间失去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但胡雪岩并没有苦闷多久,他开始寻找新的目标。不久,他盯上了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当时,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 往来于宁波、 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硷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 ,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 、左宗棠、 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一代豪商胡雪岩在商场中叱咤风云,写尽人间风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富贵不忘仁义,乐善好施,做出许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美名、 加身的同时,亦赚取了更多的财富,广为后人所称道。
【人物探究】
纵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安身立命的策略。胡雪岩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善于做人、“用人”。
1寻找将来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人。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利用,什么样的人可以拉来做靠山,并适时地雪中送炭,因而为自己聚集了丰富且极为受用的人脉,这是成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手腕,很多人做不到,但胡雪岩玩得不亦乐乎,前有王有龄,后是曾国藩,胡雪岩为自己拉拢人脉的技术可谓炉火纯青。
2.施小惠而获大利。其实,真正聪明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人。而受到此种看似不求回报好意的人的恩惠,只要稍微有心,对方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与你合作。透过这种交流,彼此关系会愈来愈亲密,终至成为对你很有用的人。胡雪岩经商之初,便对此了然于心,而后在结交王有龄、左中堂等人时,更是乐此不疲,而这也正是他功臣命就的法宝。
3.“施恩不图报”。其实,胡雪岩的“施恩不图报”恰是一步妙棋,既兵法所云的“欲擒故纵”。当初王有龄仅仅是一介落魄文人,不得志的小官,而胡雪岩却毅然决然地倾囊相助。试想,这雪中送炭之举,怎能不让王有龄对其感激涕零?不过,胡雪岩并没有急于求报,倘若如此,恐怕王有龄纵为宽厚之人,也必然暗生厌恶之情。
而后王有龄时来运转,攀上高位,登门前来报恩,他又想没事人一样“一无所求”,更是令王有龄心生敬佩与负债感,这一招看似静守,实则隐攻,令人叫绝。于是乎,王有龄心甘情愿、自发自觉地“涌泉相报”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般,有时“失”就是“得”,“得”就是“失”。今天你在朋友面前“吃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厚报,这些“报酬”有可能是朋友的“还礼”,有可能是朋友的信任与尊重,也有可能是其它不明因素。相反,如果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心想着占便宜,到最后吃大亏的一定会是你,轻者会朋友尽散、求助无门,重者甚至有可能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谈古论今】
懂得存情的聪明人,平时就很讲究感情投资,讲究人缘,其社会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遇到困难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样的聪明者其交友能力都较一般人占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