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自沛县起义开始便追随刘邦,他辅佐刘邦“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是功勋。可以说,倘若没有萧何,西汉王朝能否建立,还是个未知数。
西汉建立以后,论功行赏,萧何位列丞相之职。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但面对疑心颇重的刘邦,他还是过的如履薄冰。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独裁政治,这种政治体系总是不断弱化着君王与下属官僚之间的信任度。而且,在这一关系体中,君王往往占据着主动地位,相对,臣子则显得非常被动。是故,臣子、尤其是功臣唯有对君王的猜忌早作防范,才能保全自身性命。
刘邦可以说是历史上杀功臣杀得最凶的皇帝之一,在他手下做事,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这种情形下,萧何只有调动全部的智谋,才能求得一个善始善终。
【史事风云】
萧何在刘邦论功行赏时,被列为第一,许多将军都不服气。
当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尤其是在萧何用计诛韩信以后,高祖更是对他宠爱有加,除加官晋爵以外,又特别为萧何安排了由500人组成的护卫军。此时的萧何亦那面有些志得意满。多亏一名名叫召平的门客及时提醒。
那日,萧何在府中摆酒庆功,全府上下喜气洋洋,此时,召平却身穿素服,前来吊孝。萧何见状大怒,喝道:“你喝醉了吗?!”
召平其人,原为秦东陵侯。秦朝覆亡以后遂隐居郭外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召平见萧何仍未领会自己的意思,便说:“丞相不要太过喜乐,你恐怕即将大祸临头了!”萧何仍不明白,于是问道:“我身为丞相,位极人臣,圣上宠眷有加,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增封你为丞相,掌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戒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增封,献出自家的财产做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心中的疑虑。你没看到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翌日一早,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人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也是带兵亲自去讨伐。留在后方的萧何则勤勤恳恳,全力抚慰百姓,巩固民心。有人见他这样投入,非常担心,就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是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打听你的动向,唯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就要破坏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溜冰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 ‘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人物探究】
萧何,算是一个很精通儒家勤政、谦抑谨慎的窍门的人了,因此侍奉大杀功臣的刘邦多年而得以善终。
当身处高位、位极辉煌之时,要说萧何无一点骄傲之心,也许并不可能。不过,他深知骄奢之心愈盛,则危险愈大,因为这样常会遭人嫉恨,因此难免被心怀叵测的人所陷害。所以在门人的提醒下,萧何开始自污名节,以释君疑。
那么,萧何为何不选其它的方法避祸呢?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1.隐退。这不符合萧何为官入世的心理。生活在秦末汉初的萧何深知百姓的疾苦,他立志要“济天下”,“济天下”靠得是什么?是做官!做大官!所以萧何并不愿隐退。
2.请调。其一,这仍与其济天下的愿望有出入,其二,处在萧何的位置上,恐怕请调到外地做官,恐怕不太可能吧。
3.愚子。即不让子女读书做官,这不符合国人望子成龙的舐犊之情,何况堂堂相国的子嗣怎能是酒囊饭袋,若这样定被世人耻笑。
4.暴乱。萧何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他一心只想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兼济百姓。否则,他也不会在沛县起义之初,放弃做“领袖”的机会,力推刘邦主政。
基于此,萧何选择了“自汗之术”,说得粗俗一点,就是往向自己脸上泼粪,弄臭自己。对于萧何而言,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
1.可继续在朝为官,继续完成自己达济天下的愿望。
2.可以解除刘邦的猜忌。萧何深知刘邦忌讳的是什么,他知道自己犯些小错,把自己抹黑,刘邦非但不会真怪罪,反而会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一来萧丞相在百信心中的威信动摇了,便不会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做人难,做萧何更难。历史上能够像萧何这样自毁名节的能有几人?世事无常,过犹不及。你封侯拜相也好,做了君王当了皇帝也好,也不敢保证你会永远辉煌、永远平安。无常的世事可能随时惊醒你的美梦。早上你还在为王为侯为相,难保不到晚上就被打入大牢或早已身首异处了呢!“自汗”是一种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除非具备了相当旷达的品性。
【谈古论今】
世事诡谲,风波变幻,非人力所能把握控制;而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人所看不透彻、无从预料的一面。因此,只有让自己心如明镜,顺应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赢得自己做人的主动,不被无常的大势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