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留给世人最大的诟病,恐怕就是发动玄武门兵变,诛杀弟兄一事吧。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倘若李世民不先发制人,诛建成、元吉于玄武门,那么他日引颈受戮的必然是自己。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频受太子、齐王迫害,手无兵权。若发动兵变,其实质是以秦王府区区一千余人对抗东宫数万人,力量非常悬殊。倘若李世民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是断不会冒此大险的。
再者,李世民是十分顾及道德评论的,否则,他就不必在后来编撰史书时,想方设法在道德上美化“玄武门”兵变一事。只不过,面对“敌不亡我亡”、生死存亡取决于一念之间的高危处境,他已无暇顾及后世的评论。因为一旦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落败,李世民丧失的将不仅仅是权柄,还有性命,那是秦王府上下近千人的性命,这他不能不顾及。
更何况,顾及道德无外乎是为身后留下美名,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成者王侯败者贼,他若失败,一切恶名都会被冠在头上,而李世民留在历史上的记录必将是一个野心勃勃、内心阴暗的失败者面目。对于这一点,相信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李世民深知,若不流血,就无法彻底击败李建成,若不先发制人,就无法保住自己以及秦王府诸人的性命。是故,他出手了,而且一出手便是杀招。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果断与谋略,才保全了全家人的性命,同时也将大唐王朝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史事风云】
唐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秦王李世民功不可没,因此李渊在称帝以后,特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其地位还要在诸王公之上。李世民又招贤纳士,使得大批名重一时的文臣武将聚集在自己麾下,诸如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侯君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等。李世民拥有如此声势,自然会招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恐慌与忌恨,尤其是太子李建成,深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胁,日夜担心太子之位不保。
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兄弟勾结起来,联合后宫一些嫔妃,在李渊面前大进谗言。再者,李世民确实有功高盖主之嫌,虽为李渊亲子,但帝王之家不同一般,高祖难免有些猜忌李世民,这令李世民一时如履薄冰。
一次,太子建成邀李世民赴宴,暗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饮酒后,突感心痛如绞,随后口吐鲜血。他自知遭遇暗算,急忙回到秦王府,幸好解救及时,才不致毒发身亡。
公元626年,朝廷突然盛传突厥将要入侵,太子李建成力荐齐王元吉领兵出征。李元吉趁机请求让尉迟恭、程知节、秦琼、段志玄随行,并挑选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充实军队,想借机夺去李世民属下的兵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密谋,等到饯行之日,便在昆明池设宴,乘机刺杀李世民。不料太子宫中的率更丞王晊将这一计划泄漏给李世民。李世民知道事情紧急,立即入朝将太子的阴谋告诉了高祖:“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之,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高祖一时愕然,难以相信,只说:“明当鞠问,汝宜早参。”即令通知太子、齐王明天早朝,由诸大臣公断曲直。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杀掉李建成、李元吉。
玄武门即长安宫城北门,地位重要,是唐朝中央禁卫部队屯守之所。负责门卫的将领是常何,此人是李建成的旧属,后被李世民所收买,这就为李世民的举事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守卫玄武门的其他一些将领如敬君弘、吕世衡等,也被李世民收买。应当说,在京师处于劣势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将领处打主意,是很有远见的一招。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玄武门是皇宫大门,是入宫必经之路,守卫玄武门的禁卫军统领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此时已为李世民所收买,正欲帮助李世民展开行动。然而就在此时,后宫张婕妤探得了李世民的动机,立刻向李建成报告。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认为应暂避一下风头,托病不去上朝,观察一下形势再作打算。李建成认为只要布置好兵力,玄武门的守将又是自己人,还有嫔妃做内应,怕他何来?不妨进宫看看动静再说。
两人骑马进入玄武门,叫亲信侍卫在宫外等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李元吉对李建成说:“殿下,今天气氛怎么这样肃杀,连一个侍卫都不见,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两人拔马便往回走。
其实,李世民带领亲信将领早已进宫,这时见二人要溜走,便从隐蔽处走了出来,喊道:“殿下,别走!”李建成、李元吉料想不到李世民会在此时现身,而且全副武装,知道事情不妙,走得更快了。不一会儿便来到玄武门前,大喊:“常何,快开门!”然而任凭他俩叫破嗓子,也无人搭理。李元吉大骂:“我们上当了,常何投靠了李世民。”说着,他弯弓搭箭射过城门,落在城外的草地上,在那里等候的亲随接到警报,立即驰马去东宫报信。
李建成也动起手来,他不问情由,一连向李世民连发三箭,因为心慌意乱,失去准头,皆末射中。李世民却早有准备,只一箭就把李建成射中落马,顿时气绝身亡。
李元吉急忙从横里逃去,迎面碰上尉迟敬德,他回转马头逃跑,忽然一阵乱箭射来,他趁势滚下马鞍,想钻进附近的树林里躲藏,谁知李世民此时已绕过来堵住了他的退路。两人相见,立即扭在一起。李元吉拼着全身力气,压在世民身上,要用双手去扼他的脖子。恰在这时尉迟敬德赶到,李元吉放开了李世民,撒腿就跑,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此时玄武门外已聚集了不少兵马。东宫接到警报后,大将冯诩、冯立和齐王府的薛万彻带领2000多名卫士在攻打大门,常何急命人抵住大门,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出城作战,不幸战死。东宫、齐王府的人马又分兵去攻打秦王府,一场更大的战乱就要酿成。正在此时,尉迟敬德走上城楼,扔下两颗带血的人头,大声喊道:“太子和齐王联合谋反,奉皇上之命讨伐二贼,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下场,你们要为谁卖命!”东宫和齐王府的人看见两颗人头果然是他们的主子,既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被杀,除了作鸟兽散,他们还为谁卖命,于是局势旋即平定下来。事后李世民对他们不予追究,并把他们争取过来为秦王府效力。所以这次兄弟相残之事并没引起更大的战事。
当三兄弟打得你死我活时,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嫔在太极宫中乘船游玩,此时尉迟敬德却一身豪气地前来“逼宫”:“陛下,太子、齐王叛乱,已被秦王杀死,特派微臣前来为陛下保驾!”
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难过,一时无话,只赶紧吩咐船只靠岸,便问在侧的大臣裴寂:“此事该如何收场?”
裴寂是个佞臣,忙推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萧璃、陈叔达却趁机进言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妒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上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周事,无复事矣!”
李渊见大势已定,便顺势说:“善,此吾之夙心也。”此时,宿卫及秦王府兵与东宫、齐王府兵的战斗尚未全部结束,李渊便写了“手敕”,命令所有的军队一律听秦王的处置。
玄武门之变就这样以李世民的成功而告结束。
李渊及时改立秦王为太子,并敕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要其处决。8月,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人物探究】
常言道:“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李世民不是没有忍,面对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一次次挑衅、排挤与迫害,他尽量退让,力求不与兄弟内斗。然而,心胸狭隘的太子及齐王依然得寸进尺,他们对劳苦功高的秦王忌讳甚深,不除之难心安。当李世民意识到自己以及秦王府上下上千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他决定不忍了,这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兵变。抛开李世民统兵征战、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说,单单重读这段历史,我们便可从中窥出他过人的谋略。
1.出其不意,果断出手
李世民得知太子、齐王要加害于自己。他没有丝毫的犹疑,便决定将计就计,反戈一击。太子与齐王二人依仗自己在皇城内势大,又得益于秦王做得滴水不漏,遂没有丝毫防备。也正因如此,玄武门兵变并没有掀起太大战乱,秦王轻而易举地诛灭二人。
2.深谋远虑,绝不草率
李世民得知太子的阴谋以后,先去告知李渊,这就为他诛杀二人找到足够的理由——是他们不仁在先,就休怪我不义了,所以李世民发动兵变以后,李渊未多加责怪,满朝文武也多“无话可说”。
李世民选玄武门为埋伏点,乃建成、元吉二人入宫必经之路,又收买守将,调兵遣将,步步为营,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足见其心思是何等细密。
在这紧要关头,他出其不意,反戈一击。击得稳妥,击得有策略,才将胜利牢牢握在手中,否则一击不成,很有可能便会打草惊蛇,反遭蛇噬。
【谈古论今】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人与人之间“兵戎相见”,但倘若对方得寸进尺,一再威逼,甚至威胁到你的身家性命,那么我们就不能再“以和为贵”,坐以待毙了。人的命运由自己主宰,倘若你太过软弱,放纵别人来操纵你的命运,那么你注定会失去很多,这其中可能包括你的财富、你的地位、你的妻子、甚至是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