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嫁得薄情郎,甄洛真的很受伤(1 / 1)

三国侃史官 李飞 2318 字 1个月前

甄洛,曹丕的媳妇,曹植的嫂子,曹操的儿媳妇,很多人说,她才是三国第一美女。因为貂蝉,只是投怀送抱,让小人着迷;二乔,虽然天姿国色,但史学家对其不过寥寥数笔,她们的名声更多是凭借那两位千古风流的夫君;而甄洛却能让三国第一枭雄、三国第一位王朝建立者、三国第一才子父子三人着迷,这才是真正的天香国色。当然,关于甄洛和曹家父子扑朔迷离的关系,只是后人的臆断和推测,但甄洛,的确美得让人惊艳。

甄洛幼年丧父,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显得缺乏教养。8岁那年,家门口来了杂技团,家里人和几个姐姐都爬上阁楼扒着窗户看,只有甄洛安静如初。杂技团走过以后,姐姐们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她,甄洛却说:“这些杂耍不应该是女人看的。”说这样的话,并不表示她守旧,而是她明白,看杂耍对女子而言并没什么用,只是凑热闹罢了。

甄洛还非常喜欢读书写字,常常借用哥哥的笔墨纸砚,哥哥有意逗她,说:“你应该多学学女红,针线活才是女人的本分,读那么多书干什么?难道想当女博士?”甄洛一本正经地回答:“凡是古代贤淑的女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前世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不读书又能学到什么?”

当时有会看相的人曾说:“这个女孩子将来一定贵不可言!”

那个时候,天下大乱,灾荒连年,老百姓们为了有口饭吃,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甄家是大户,甄洛的父亲和爷爷都做过官,家里有几年都吃不完的存粮,于是家人乘人之危以粮食换金银珠宝。十几岁的美少女甄洛知道后皱起了眉头,说:“现在世道这么乱,为什么要买那么多宝贝呢?难道没有听说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些都是引来灾祸的不祥之物啊!”接着,她又劝母亲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赈济乡亲,广布恩惠。家里的大人很是惭愧,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还不如个少女,于是开仓放粮,济人危难。

甄洛14岁那年,二哥去世,二嫂悲痛欲绝的同时还要含辛茹苦地操持家事,抚养子女。甄母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不是很好,甄洛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照顾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讲,您对待她要当成是儿媳妇,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被甄洛这么一说,老太太也觉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之后真的就把儿媳妇们当成女儿一样看待。

这种美若天仙又善良得如菩萨一般的女子,万里也挑不出一个来!袁绍听说甄洛的种种事迹以后,便为自己的次子求婚,于是,甄宓嫁给了袁熙。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甄洛原本安定平和的生活被打破。这一年,曹操率军攻陷邺城,曹丕不顾父亲的禁令,带兵闯进袁绍府中,一进正堂,就看到一老一少两个妇女正抱在一起痛哭。曹丕认得老年妇女是袁绍妻子刘夫人,再看身旁那女子,虽然穿着粗布衣裳,蓬头垢面,但依然遮不住玉貌花容的光华,曹丕一霎时由杀气腾腾的修罗,变成了温柔多情的公子。他轻轻挽起甄洛的发髻,用衣袖仔细地、轻轻地拭去甄洛脸上的污垢,但见甄洛“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曹丕当时就醉了,连忙改口说:“我是丞相的儿子,是专门来保护你们的。”说完,按着宝剑坐在屋中,当起了佳人的护花使者。

曹操来到袁府以后,看到甄洛的第一眼也被打动了,又看见儿子在一旁正襟危坐,守护袁氏婆媳,心中了然,发自内心地赞叹了一句“这才能够当我的儿媳妇啊!”于是为曹丕做主,纳了甄洛。

《世说新语》上另有说法。说曹操打下邺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甄洛来见,至于目的,估计是为了在收编敌人部队的同时,收编敌人的女人吧,毕竟,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谁知,左右告诉他,您儿子已经去了。事已至此,曹操来到袁绍府中看到曹丕时,只得改口说:“老子这次打仗就是为了帮你小子抢甄洛!”但对甄洛的特殊感情,一直压抑在心中,而在有生之年,他一直对甄洛照顾有加。关于此种说法,不知真假。

曹丕初得甄洛,自然喜爱得不得了,小夫妻之间的事情不做赘述,没几年,甄洛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甄洛虽被曹丕专宠,但骨子里的那份贤良和温婉一直未变,她承担起了曹丕贤内助的角色,对曹丕妻妾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娶出身优越美好的女子,让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里非常舒服,这种不争风吃醋的女子,哪个男子不喜欢?

曹丕的原配夫人任氏,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性格任性,有点小霸道,总和曹丕闹矛盾。甄洛来了以后,曹丕更加冷落她,二人的关系已然无法愈合。曹丕当上世子以后,更觉得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于是打算一纸休书将她扫地出门,甄洛连忙劝解:“任姐姐是乡党名族,不论德、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休她?”曹丕说:“这女人太任性,性子急,不温柔,心中对我的怨恨已久,所以必须休了她。”甄洛急哭了,说:“我受你宠爱,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肯定会说你休任姐姐是我捣的鬼。往上我怕公婆说我自私,往下其他妻妾会数落我受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但是,曹丕并没听从劝告,还是将任氏给撵了出去。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甄洛随着曹丕留守邺城,相隔遥远不能侍奉问安,心中担心不已,常常流泪。身边的人告诉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洛不信,伤感地说道:“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每次都得很久痊愈,现在怎么好得这么快?你们不用这样安慰我!”这样一来,她反而更加忧心了。后来得到卞夫人来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洛才开心起来。

大军回到邺城,甄洛赶紧出城迎接,看到卞夫人之后思念和欢喜之情一起涌了上来,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周围的人无不被感动。卞夫人见甄洛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说道:“真是难得的孝顺儿媳啊!”

曹丕称帝以后,收纳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又有一直备受宠爱的郭贵嫔在侧,逐渐喜新厌旧,甄洛红颜未老恩先断,新人在笑,旧人在哭。

郭贵嫔,即郭女王,后来的文德郭皇后。据说,她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因此父亲很是看重,曾感叹道:“此乃吾女中王也。”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便在闺名之外,为她取字为“女王”。

郭女王的少女时代非常不幸,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她的双亲和兄弟都在乱世中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之女没落在铜鞮侯家中。建安十八年,她因美貌得以进入曹丕府邸,郭女王的聪颖明慧、理智冷静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意,并且崭露头角。为曹丕夺取魏王世子之位多有助力,所以很受曹丕喜爱。

甄洛的聪明,更多地表现在家庭内部,而郭女王却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丈夫出谋划策,所以史书中才将曹丕的登位加上了一句“后有谋”。毕竟,皇位争夺中有太多不能对外人言的阴谋诡计,所以仅一句“后有谋”就代表了许多。郭女王的才智谋略,为曹丕的最后胜出乃至最终称帝铺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曹丕最终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帝,不用说,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更是旺夫之极。因此,在随后的册立皇后问题上,曹丕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他事实上已经偏向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郭女王。

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洛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轻的郭女王。自打曹丕称帝,他身边的美女便层出不穷。希望巩固权位的将相大臣们都上赶着把自己家的女儿往魏宫里塞。很快,在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贵人、阴贵人成为曹丕的新宠。

远在邺城连丈夫的面都见不着的甄洛,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甄洛既是曹丕长子长女的生母,更大得婆婆的欢心,按道理应该成为曹魏后宫的皇后。可是事实却让很多人惊讶不已。曹丕仅封甄洛为“夫人”,却同时也封郭女王为“贵嫔”。

在曹魏初年有夫人、昭仪等五等,后增为十二等,以贵嫔、夫人为最高,以下依次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贵嫔是曹丕设立的新的等级,地位仅次于皇后。也就意味着此时郭贵嫔的地位已经超过了甄洛。

更糟糕的是,此时的甄洛已经整整两年没有见过曹丕一面了。这时,人人都能看到甄洛的处境,也都知道曹丕对她的感情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想来,后宫中的诸位美人对甄氏这位正室的攻击不可能少了。

无法肯定地说,郭女王没有参与这些攻击,但从她的智慧与为人来看,她绝不是攻击得最凶恶的那一个。毕竟,曹丕不是傻子,你攻击得越起劲,越有可能给他留下心肠歹毒的印象,深谙政治博弈的郭女王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在曹丕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守着活寡的甄洛便有了怨言,这些话不知怎地传到了曹丕的耳朵中,他勃然大怒,由洛阳遣使者前往甄洛独居的邺城旧宫,赐死了她。这还不算,曹丕还冷血地侮辱她的尸体,令将其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可怜一个绝色美人,不但香消玉殒,连死都不得体面。

历来文人爱美人,甄洛恰是一位国色天香的绝世红颜,而人们又往往喜欢把这种罪责归于后宫争宠,一定要找个女人来背罪责。因此,郭女王似乎就成了甄洛死亡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上,就算郭女王有意争宠、迫害甄洛,倘若曹丕对她还有半点情义,她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凄惨。说到底,还是多情女子遇到了负心汉。

我们说甄洛,就不能不提一提曹植,因为不管是野史、坊间传说还是影视作品,都爱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描绘出许多缠绵悱恻的故事来。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甄洛和曹植之间到底有没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小故事呢?

最早传出甄洛与曹植有不伦之恋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中为《洛神赋》注解时讲的一个故事:

故事说,甄洛进入曹家以后,曹植以年龄小又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洛朝夕相处,两人日久生情,彼此爱慕。甄洛死后,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曹丕拿出甄洛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痛哭流涕。晚间,曹叡请叔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洛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叡就将金镂玉带枕送给了曹植。

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妃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写了一篇《感甄赋》。曹叡继位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而曹叡对他那位才华横溢的叔叔,也有了仇视之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转换他的封地,曹植四处漂流,“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云:“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这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甚至连背景都交代的清清楚楚。然而从年龄上看,这个故事似乎并不成立。正史上,甄洛跟随曹丕那年,21岁,曹植只有13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所以坊间“曹植先倾慕甄洛,只是被曹丕捷足先登”的说法,不太经得起推敲。

再看曹丕的态度。曹丕当上皇帝以后,对于曹植可以说处处提防,步步紧逼,巴不得找个借口将其置之于死地。就看这个情势,倘若曹植和甄洛之间有一丝说不清的瓜葛,他就绝不会有活路。

退一万步说,曹丕明知道自己的弟弟爱慕自己的媳妇,就算他大度不计较,和刘备一样“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也不至于在甄洛死后,还把她的遗物拿出来给曹植看,硬生生把自己帽子上的颜色再染一染吧。

再说说曹叡,后世给他的评价是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他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拿着母亲的遗物送给传言有私情的叔叔?

要知道,曹丕和曹叡父子,可没有一个是智障。更何况,曹丕的小气、猜忌、心狠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所以,甄洛和曹植有不伦之恋,可能性不大。或许是人们觉得,只有这样的才子,才能配得上这样的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