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常常要求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因为诚信的品质会对孩子将来的个人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培养孩子这种高贵的品质,父母们尝试了很多办法:讲道理、严管、劝勉……而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办法是父母在生活中慢慢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诚信。
曾参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参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参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参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一切。而熏陶正是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父母以身作则向孩子施加好的影响,这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父母的好品质。比如在这个故事中,曾参为了不给孩子留下“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真的把猪杀给孩子吃了,而他的苦心也没有白费,就在曾参杀猪给儿子吃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儿子本已睡下了,突然忆起借了朋友的书简该在当日送还,于是毅然爬起床送还书简,做到了诚信。
英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富有的英国人,像许多英国绅士一样,他觉得教给孩子承袭绅士应有的品质,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为此要付出一定代价。
福克斯的家坐落在漂亮的花园内。在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有一天父亲决定将它拆除,然后在另一个开阔的地方重建一座。正巧,这天小福克斯从寄宿学校回家度假,赶上工人在拆迁亭子。福克斯对亭子被拆除的全过程非常感兴趣,为此他打算晚几天回学校。但父亲却不许他耽搁学习在家看这无聊的拆迁过程。为此,父子间颇有不和。这个时候,福克斯的母亲如同大多数母亲那样,永远都是孩子的支持者,所以她便为儿子向丈夫求情。
最后,福克斯的父亲答应将亭子的拆迁推迟到第二年假期。于是,小福克斯心满意足地离家返校了。
福克斯的父亲想,儿子在学校里忙于学习,肯定会慢慢忘记此事。所以,儿子一走,他就命人把亭子拆了,并另盖了一座新的。可没想到福克斯却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假期又到了,刚一回家,福克斯就朝旧亭子走去。回来后,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
老福克斯听后大为震惊,心想自己纵有万贯家产也不能抵消食言给孩子心灵带来的污点,所以他严肃地对儿子说:“儿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马上改。诚信比财富更重要。”说罢,这位英国绅士随即让人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亭子,再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拆除……
这是父亲给福克斯上的最为生动的一课,在少年福克斯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老福克斯再也没有对儿子失过信。而后来,成为英国政治家的福克斯更是以其诚信著称。
在孩子的心中,对诚信这两个字的概念还很模糊,孩子是否能做到诚信,除了要靠自身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父母的行为。因为孩子总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这对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中不自觉地完成的。这就像一片片雪花,它们从空中轻轻飘下,每一片新增加的雪花在雪堆上没有引起人们的感官上的什么变化,然而正是这一片片的雪花的积累,造成了雪崩。重复不断的行为也是如此,日积月累,最终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形成了人的品格,决定了人的善良或邪恶的举动。
父母应从每件小事做起,时刻用诚信的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诚信的氛围内长大,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诚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