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1],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3],最难将息[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5],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6],怎一个、愁字了得[7]。
【注释】
[1]寻寻觅觅:若有所失、四顾张望的样子。
[2]戚戚:忧伤的样子。
[3]乍暖还寒时候:指深秋时天气虽偶然温暖,但总体上越来越冷。
[4]将息:调养身体。
[5]憔悴损:指满地**枯萎凋谢的样子。
[6]这次第:这种令人忧愁的情景。
[7]“怎一个”二句:一个“愁”字怎能够概括得了呢。了得,囊括得尽。
【译文】
仿佛是遗失了什么东西,到处寻觅,四周冷冷清清,人不由感到深深的凄凉忧戚。这乍暖还寒的深秋天气,最让人无法调养休息。喝下三杯两盏的清酒,也抵不住晚间寒风的侵袭。大雁从北方向南飞去,它们都是我旧时的相识,这情景怎不让人伤心无比?庭院里堆满了将要凋败的**,它们都已枯干憔悴,如今还有谁肯来采摘?我独自一人守着窗子,怎样才能熬到残阳沉西?黄昏时又下起潇潇疏雨,击打着梧桐叶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囊括无遗?
【背景故事】
这首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所作。靖康事变后,李清照和大多数人一样逃到南方,不久,丈夫赵明诚因患病而死,经历丧夫之痛的李清照又经历了许多辗转,最后才在杭州安顿下来,此时她已经五十二岁了。亡国之痛,丧夫之悲,使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完全改变了年轻时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节律,她由一位贵族妇女沦落为孤苦伶仃的孀妇。全词表现的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能够望其项背。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书香门第的家庭,再加上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够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但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成长途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学素养相当之高。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潇洒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是大气如虹。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座桥梁,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也会再迸发新的活力。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与一般人的爱情不同,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丈夫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完全听从父母意愿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轻松地写一点**,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擦身而过,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的和平繁荣之后,时局发生了转变,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其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顷刻间化为乌有,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动**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让国家蒙耻又让家庭蒙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定叛乱,而是偷偷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深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在听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时,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暴病而亡。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李清照本来是拥有美满爱情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声声慢》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四字既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遭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接着,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心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上下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写愁,末了却说,这情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词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外,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