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1]。数声啼鸟怨年华[2],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3]。□□白露收残月[4],清风散晓霞[5]。绿杨堤畔闹荷花[6],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7]。
【注释】
[1]潮平:潮涨。
[2]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华易逝。
[3]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分离时日。
[4]白露:露水。
[5]散:送。
[6]闹:形容花开之盛。
[7]年时沽酒:去年买酒。
【译文】
走在江边潮湿带泥沙的路上,向那远在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寺庙。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继续行走在没有归宿的路上,走在河堤上发现这是故地重游便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
【背景故事】
仲殊和尚俗姓张,名挥,字师利,江苏人。此人与苏轼交往密切。由于颇有文才,张挥受到推荐去参加进士考试,谁知一回家居然撞见他妻子跟人私通,他当下极为气愤。只因是家丑,他没有声张。谁知心肠歹毒的妻子竟在给他吃的食品里暗暗地添加了有毒之物,想要缓缓地把他杀害。后来,投毒事件终于败露。逃过了这生死劫难的张挥,顿时看破了世事的虚伪和丑陋,一气之下就出家为僧,并改取法名为仲殊了。
仲殊和尚爱吃蜜,不吃肉,因为佛规不许吃肉,还因为城里的郎中说了,一旦吃肉可使自己体内的毒药发作。但他是要喝酒的,这种佛家的清规戒律,有时对他是不管用的。尽管“蜜殊”现在是一名可以云游四海的僧人,但他毕竟跟一般的和尚不同,尘世间的喜怒哀乐难以从他的视线里退出。事实上,他原本就是因难以完全看开那些卑污的事情才去做的和尚,所以,人世间的许多纷繁情事也就会时不时地诵上他的心头。在一个夏日,仲殊和尚孤独地走在江岸上,脚下潮水涨平了沙路。远远的是一抹青山,不远处偶尔有鸟啼声传来。此时,残月西坠,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轻轻地撩开东边天上的朝霞。
忽然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于是,他便抑扬顿挫地吟起一首叫《南柯子》的词来。
这首词是写词人在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出他眷恋尘世、往事的复杂心境。上片写作者云游四方,在江边孤身行走,自感寂寞,慨叹年华虚度。下片写词人在荷池旁边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这首词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开篇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正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的对年华虚度的怅恨。
下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作者继续行走在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的夏天早晨的旅途美景,一面也咀嚼着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活况味。行行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绿杨堤畔闹荷花”,“闹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做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地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的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家”在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潇洒自得的飘洒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