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壮志难酬的无奈(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883 字 2个月前

贺新郎(九日[1])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2],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3],赖有高楼百尺,看浩**、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4],尽凄凉不向牛山滴[5]。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湛湛:浓重的样子。长空黑:形容天空阴云密布。

[3]空四海:望尽四海。意谓自己一生阅历丰富。

[4]白发书生:指作者自己。

[5]牛山:古山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县南。

【译文】

天空中阴云四合,一片昏黑,再加上斜风细雨,令人愁思纷乱如织。一双老眼已看尽人世沧桑,亏得有高楼百尺,让我尽睹秋光中的千岩万壑。想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仍常为神州沦陷而伤心落泪。虽然是满目凄凉,也决不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泪下沾衣。往事如烟,无从寻索。少年时自负有凌云健笔,到如今才华耗尽,只剩满怀的萧瑟。常怨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每到重阳,便拈出风吹落帽的南朝狂客。如果面对**不痛饮,怕是**也会笑我太寂寞。望鸿雁离开北方向南飞去,夕阳西下,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背景故事】

这首词为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抒发的是对国土沉沦的悲痛,其中也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词中“破帽年年拈出”一句说的是历史上孟嘉落帽的故事。孟嘉是阳辛人,也是陶渊明的外祖父,少年时代就以才华出众而远近闻名。孟嘉曾经担任过东晋庐陵从事、征西大将军长史、从事中郎。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沉着豁达,行不苟合。公元346年,孟嘉回到故乡,任阳新县令,后卒于家。

据相关史料记载:晋朝永和年间,明帝的女婿桓温任征西大将军,孟嘉任参军,颇受桓温的赏识。有一年重阳节,桓温在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设宴招待文武官员,场面十分隆重,官员们都穿着肃穆的戎装,大家饮酒赋诗,啸咏骋怀。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了,但是孟嘉本人却一直没有察觉,仍然兴趣十足地和别人作文酬答、饮酒赋诗。中国古代是十分讲究冠冕礼仪的,子路有“君子死,冠不可免”的名言,所以,在这种正式的场合落帽而没有发现,实在是有伤体面,为士吏的大忌。桓温暗令与会的文学家孙盛趁孟嘉入厕的机会,把帽子放到孟嘉的座位上,并且作文对他进行讥笑。孟嘉回来一看,立即乘兴创作进行唱和。由于他知识渊博,文辞俊雅,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左右的官员无不叹服。后人便把这件事变成了一则著名的典故,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笑怜从事落乌纱”的佳话也就成为登高雅事。又因为重阳节之后天气逐渐变寒,因此称重阳节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

诗仙李白在回忆起孟嘉落帽的往事时,写下了《九日龙山饮》一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次日,李白意犹未尽,又作《九月十日即事》一诗:“昨日登高罢,今朝又举觞。**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还在《九日》诗中借用这一典故:“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辛弃疾的《念奴娇》词:“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张子容《除夕乐成逢孟浩然》“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尊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豪华。”都是借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认为,重阳节登高饮宴风俗的产生,与孟嘉落帽的故事有着密切的渊源。刘克庄的这首《贺新郎》也借用了孟嘉的典故来抒发感情,这首词上片写景感怀。“湛湛”六句写词人登楼远望情景,“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老眼洒泪乃为神州残破、沉沦而极度痛苦、伤心。“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三句则写出词人老来萧瑟却不冷漠,依然情系神州。“若对”二句写词人赏菊饮酒的逸兴,以移情方式赞美了**高洁孤傲的品格,故怕**笑我冷寂,借**自振,表现出不辜负**的逸兴,颇见词人豪旷之性情。“鸿北去”二句暗示出词人赏菊饮酒,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意余言外,令人寻味不尽。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