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昭仪、丞相共吟满江红(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772 字 2个月前

满江红[1]

王清惠

太液芙蓉[2],浑不是、旧时颜色。曾记得、承恩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3],晕潮莲脸君王侧[4]。忽一声、鼙鼓揭天来[5],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6];千古事,凭谁说?对山河百二[7],泪盈襟血。驿馆夜惊乡国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8]。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

[2]太液芙蓉:太液,本汉武帝时建章宫中池名,唐代大明宫内亦有太液池。这里泛指池苑。芙蓉,即荷花。

[3]名播兰馨:声名像兰草一样芬芳。

[4]晕潮莲脸:晕潮,含羞的模样,此指因得宠而露出光彩。莲脸,像莲花一样美丽的脸。

[5]鼙鼓句:鼙鼓,军中的小鼓。此句从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化出,指元军南侵惊天动地的声势。

[6]龙虎散二句:龙虎,指南宋君臣。风云,形容政治上的威势。

[7]山河百二:这里借指宋朝的江山。

[8]问嫦娥三句:肯从容,容许我追随。从容,同怂恿,有诱导之意。这三句说要追随嫦娥到月宫中去,不愿意留在人间。

【译文】

皇宫池苑中的荷花,原来娇艳无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颜色。想起往昔得到浩浩皇恩,能够在皇宫里过着富丽堂皇、繁华的生活。当年在后妃当中自己的名声就像兰草一样芬芳,而且面容美如荷花,因此得到皇帝宠爱。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入侵,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了。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朝廷政治上的威势已去。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面对宋朝江山的破碎,痛哭流泪。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宫妃们饥寒露宿,被迫翻山越岭,驶向荒凉的关塞。月里嫦娥呀,您能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吗?

【背景故事】

南宋末年,战争不断,元军南下,宋朝政权岌岌可危。宋端宗景炎丙子年,元军攻破了南宋王朝的京城杭州,包括谢、全两位皇后在内的三宫六院里的美女都被俘虏北上,昭仪王清惠当时也在其列。她在途经夷山驿时,有感于国家的败亡,便在驿站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阕《满江红》词,来抒发她对自己这悲凉身世以及国家命运的深沉喟叹。

在这首《满江红》词中,王清惠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宋宫室往日的繁荣、欢乐,被俘后的凄惨与愁苦。词中将悲惨的现实情景,沉痛的历史回顾与不甘屈辱、渴望自由等熔铸于一炉,议论纵横、慷慨淋漓。词的最后三句采用疑问句式表达了自己的不向元朝低头,渴望脱离苦难人世的思想。全词血泪和流,令人难以忘怀。她由开始的戚戚于个人身世浮沉,最终升华到反省国家兴亡、历史功罪的思想高度,负荷了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恸。

南宋丞相文天祥,在他被押送北上的途中读到王夫人这首感慨深沉的词作时,摇头感叹道:“哎,‘问嫦娥、相顾肯从容,随圆缺’,可惜啊!可惜啊!王夫人在此境况下怎能说些缺少思考的话头呢?”也就是说,文天祥觉得,作为皇室成员的王夫人应该是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丝毫不能有随人左右而惜命的态度的。基于他这种至死不移的忠诚爱国之心,文丞相便仿王清惠的口吻提笔代她写了另一首词作《满江红》。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瑶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全盘侧。听行宫、夜半雨霖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新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当然,到了元朝首都北京的宋末昭仪王清惠,表现得也很大义凛然,当来到元朝的都城,在元兵的百般威逼下,王清惠至死不降,元人无奈,便让她出家做了女道士。不久,王清惠便在郁愤之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尽管文天祥代写了王昭仪的词作,但两人的高风亮节,都足以同日月争辉,与天地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