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杨万里烧诗痛改前非(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599 字 2个月前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1],先到万花川谷[2]。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3]。□□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4],看十五十六。

【注释】

[1]诚斋:词人自名其书室为诚斋。

[2]万花川谷:乃作者自名其花圃,圃内栽花甚多而名。该圃就在诚斋旁边。

[3]修竹:竹长而直且排列整齐,称修竹。

[4]奇绝:最美妙,最美好。

【译文】

明亮的月光啊,未走进我的书房,却先钻入了我的花圃。不是月光不肯进入我的书房,而是房前那一片高高的翠竹,挡住了月光的去路。今天才是十三之夜,月色已如此皎洁如玉。可这还不是最美的月色,最美的月色,要到十五、十六日才能领略获得。

【背景故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归家,终忧愤而殁。谥文节,赠光禄大夫。其诗构思新巧,语言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写诗。他年少时背了好多唐代诗人写的律诗,后又学习宋代有名的丞相王安石的绝句。成年后,他最喜欢称作“江西诗派”的诗。诗读多了,心中充满诗意,他就模仿前人的方法写起诗来。朋友们说他的诗风很像“江西诗派”,用词精巧,还常用典故,杨万里听了很高兴。去湖南零陵当县官时,杨万里已35岁。到这时,他共写了一千多首诗。可是,他渐渐觉得,自己写的诗虽然精炼,遣词造句花了不少功夫,但有时不流畅、不顺口,别人读得很吃力,有的还缺乏生活气息。他认为,总是仿照古人的写法,没什么新意,是不会有进步的,应该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苦苦思索了很久,找不到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决心与过去告别,把以前写的千多首诗稿堆在院子里,狠下心来,点一把火全烧掉了。望着燃烧的诗稿,他松了口气。烧掉了旧诗,一切从头开始。杨万里不再模仿前人,独自开辟新的天地。公务之余,他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去与百姓交谈,到山野之中去听小鸟的歌唱,去观赏翠竹流水。他把听到的事情、见到的情景,都在笔下描绘出来,变成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他还在诗中吸收民间俗话和群众的口语,使诗句好读易懂。烧掉了旧诗不走老路,他感到心胸舒坦了,视野开阔了,手脚放松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好写,便自由自在地描景抒怀。他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写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诗像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像一卷卷社会风俗图,清新自然,活泼生动,给庄重的诗歌王国吹进了一股新风。他的号是“诚斋”,人们把他别具一格的诗歌称作“诚斋体”,在文学史上自成一派,影响深远。这正是杨万里敢于否定自我,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