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故事】
孙成今年念高二,很多同学都非常羡慕他,因为他能把那些难背的古文记得很熟,古汉语方面的知识懂得也比较多,而且他还能用古文写文章。所以有很多同学都向他请教这方面的问题。
其实他以前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看到需要背诵的古文就头疼,每次都需要费好大的工夫才能记住,而且记住没多长时间就忘了,效果很差,搞得他非常烦恼。有段时间他每天早上、晚上都会背古文,甚至还会抄写,这样效果才好一点。
爸爸妈妈看他这么辛苦,也挺心疼的,就到处打听有没有记忆古文的好方法,也好让孩子省点力气。后来爸爸有位做老师的同学知道他的情况后说,记忆古文最好的方法是“先理解、后记忆”,他管这叫理解记忆法,具体的做法是:看到一篇古文时,先不要急着逐字逐句地背诵,而是应该先了解每个词、每一句话、每个段落,以至于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尤其是要把那些实词和虚词所表达的意思给弄清楚了。了解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后,最好是再认真了解一下文章的创作背景或是历史背景,这样的话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又加深了一层,然后再去背诵,我们就会更有兴趣,速度自然也会比死记硬背快很多,记忆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从那以后,孙成在背诵古文时就运用理解记忆法,虽然前期花费的时间有点多,但是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他记忆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效果也越来越好。
【记忆宝典】
理解记忆法的另一种说法是意义记忆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理解是指当我们提到某个知识点时,大脑中马上就能够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事实,知道事物的意义或是该如何应用它,还了解它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因为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理解,所以理解记忆法可以说是最有效且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发现,人们需要平均重复16.5次才能够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重复54次才能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而只需要平均重复8次,就能够记住6首诗中的480个音节。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能被我们理解的记忆材料,就能够被快速记住,并且印象深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对所要记忆的材料做到理解记忆呢?
1.了解材料的大意和结构
当我们要记忆某段材料或是某个事件时,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要搞清楚材料大概讲了些什么。比如我们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做的是将这本书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或是浏览一遍;如果是记忆一首歌的歌词,那就要先把这首歌听上一遍,只有了解了其大概的意思,才能对局部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了解了材料的大意后,还要弄清楚其基本结构,比如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就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具体起到什么作用,还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2.要进行局部分析
我们对所要记忆的材料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就要逐一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我们在看一篇论文时,要弄清楚它的论点论据,还要找出各个部分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并对其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这样才能掌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找到重点、关键点和难点并做到融会贯通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要找到其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且一定要弄明白并将它们牢牢地记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和记住那些比较次要或是居于从属地位的内容。此外,我们还要将自己所理解和记忆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反复地进行思考,从而做到全面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弄清楚文章所表达的表面意思,还要理解其内在意义,也就是弦外之音。同时要做到能够解释文章所提出的问题,还要善于利用例子(最好不是文章中提到的)来说明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4.在记忆时要善于联系
在记忆材料时,我们要善于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所要记忆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起新的联系。而过去的知识或经验越丰富多样,所建立的新联系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利于加深理解。
5.所记忆的内容要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应用
如果我们没办法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或者说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干着急没办法,那就说明我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应用的次数越多,越是能够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记忆材料时,只要它是有意义的,那就一定要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且在记忆时还要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