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声(1 / 1)

夏商周断代工程自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至2000年11月9日对外公布成果,前后共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在这样一个或许有些短暂的时间界限内,要对两千多年来瑕瑜互见、纷繁复杂的前贤研究成果,给予全面综合评估,本身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要取得超越历代鸿学硕儒的研究成果,破解延续两千余年的学术悬案,参与“工程”的两百多位专家、学者所承载的学术重压和面临的现实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所幸的是,“工程”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由中央国家机关七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在整个“工程”开展过程中,始终给予支持和指导,并协调解决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切重大问题和困难。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不久的1996年6月,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即召集“工程”考古任务所涉及的各省市的文物局长到京开会,明确要求各省文物、考古部门要统一思想,无条件支持“工程”研究。继1996年2月,“工程”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做出“加快速度,争取时间,国家科委可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必要支持”的决定之后,随着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1997年,“工程”被国家科技部定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从根本上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作用,使参与“工程”研究的每一位专家、学者都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的环节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各种学术问题广泛进行反复深入的讨论,使“工程”所采用的以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测年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得以相互印证和启迪,从根本上保障了最终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不是任何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研究的成果,是所有关怀、支持、参与“工程”研究者的心血的结晶。

受“工程”研究途径、方法和重大意义的启发,北京大学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闻风而动,于1996年3月,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学·夏商周断代工程领导小组”和“学术顾问小组”。校长吴树青对此做出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发挥北大多学科的优势,在这项国家重大工程中,做出无愧于北大的贡献”的批示,以实际行动支持“工程”的开展。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校方还通过关心、参与“工程”,推动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读史爱国的氛围。“工程”启动的消息传出后,山西大学专门设立了与“工程”对应、配合的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提出请求,希望能参与到“工程”中来,为三代年代学的研究助一臂之力。国内学术界巨擘,如著名历史学家吴泽、杨向奎,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临照、钱伟长、彭桓武、何泽慧、柯俊、王绶绾等学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工程”表达了诚挚的祝贺与期待。苏秉琦说,“这是华夏子孙在寻找民族之根。一个民族有了深厚、坚固的根基,将永世长青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和进展,以及研究成果,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和鼓励。这位德高望重的三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表示,自司马迁以来,西周共和元年之前的纪年不很清楚,于是有些人就开始“疑古”,否定历史的真实。要超越“疑古”,就要拿出科学的证据,这个证据只靠查典籍是不够的,还要靠地下的考古材料,以及天文学、科技测年等方面的研究,要多学科一齐攻关。现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首次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取得的成果是可信任的,完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们常常这样想,历史给予了我们什么?历史给予了我们以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给予了我们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历史所赋予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功不可没。

除在国内引起的一系列反响和赢得的赞誉之外,夏商周断代工程同样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寓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对“工程”给予了极大重视和关切。美国最大的中文报刊《世界日报》,于1997年春节,刊载了《大陆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了》的长篇报道,该文除对“工程”的实施表现出相见恨晚的真情实感外,对“工程”研究的学术路线和方式、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此文刊出后,东西海岸的华人、华侨****漾,奔走相告,以真切的欣喜之情,企盼“工程”通过科学研究,早日对三代纪年“廓清悬疑”,把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带入信史。

媒体对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的报道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受到学界的瞩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524位院士投票,推举“工程”成果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2001年2月16日,“工程”成果又荣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在这个奖项中名列第一。

毫无疑问,“工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历史纪年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廓清了遗留千古的学术迷雾,填补了中国古代纪年中最令人迷茫的一段空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最为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这项成果在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一个缺憾的同时,也使两千多年来历代鸿学硕儒对三代纪年探寻的理想和求索的火种得以延续,并了却了前学先贤的愿望。同世界上其他远古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孕育了它的子孙一样,博大久远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坚毅的性格、不屈的灵魂和宽广的胸襟,炎黄子孙在这母体的滋润中,也在不断地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强壮不衰的养分,维持永不枯竭的源泉。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扇当代学者开启古老文明的窗,是一声当今人类投给历史的呼唤,是对中国新的关切和拥抱中国的开始。它将作为一盏文化的灯火,在未来的漫漫征程中,映照出一条科学的、远航的路,使更多的有识之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去做更加高深的研究,缔造更丰硕的成果,追索与探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源头,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

当然,由于时间、研究条件和科技水平等诸方面的局限,夏商周断代工程所达到的只是当前最好的成果,“不敢相信这是最后的真理”。但是,随着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的到来,中国古代文明大厦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寻与追索中,将以更加清新、亮丽、辉煌、壮观的面目呈现于世人的眼前,而这座古老文明大厦所昭示的,将是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崛起的繁荣富强、民主自由的现代化中国。

——历史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