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1941)
1914年 5月来华任中国农商部矿政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对搜集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朋友处得知周口店发现化石的消息后,特意到周口店考察了两天。
1921年 年轻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来到中国,与安特生合作。安特生派他到周口店进行发掘。8月,安特生与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兰阶到周口店考察,并看望在那里发掘的师丹斯基。在当地老乡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了龙骨山。安特生敏锐地感觉到:“总有一天,这个地点将成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926年 师丹斯基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维曼教授的实验室整理他1921年至1923年在周口店发掘的化石标本时,发现了两颗人牙。为慎重起见,他把它定为“真人”。10月22日,瑞典王储伉俪环球旅行途经北京,在学术界为王储夫妇举行的欢迎会上,安特生在发表的学术报告中,宣布周口店发现了人类化石,震惊了整个学术界。
1927年 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解剖科主任的步达生教授,得知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同意拨款2.4万美元,作为周口店的发掘经费。2月,他与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签订了协议和发掘方案。周口店的正式发掘从4月开始。这一年发掘深度近20米,挖土石3000立方米,采集化石约500箱。10月16日,在距师丹斯基发现人牙不远的地方,又找到一颗人牙。这一年的发掘工作10月20日结束。
1928年 4月始发掘。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杨钟健回到国内,接替了地质学家李捷的工作;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年轻人裴文中接替了步林的工作。这一年挖土石2800立方米,采集化石约570箱,并发现一个女性右下颌骨,以及一块带有3颗牙齿的成年男性右下颌骨。由于有了新发现,步达生又从洛克菲勒基金会争取到了4000美元的追加拨款。
1929年 4月19日,中国农商部正式批准了“新生代研究室”的组织章程,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秋季发掘就要结束时,在12月2日下午4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步达生欣喜若狂,赞誉这具头骨的发现是周口店1929年发掘工作的辉煌顶峰。这一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
1930年 清理龙骨山表土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山顶洞。这一年发掘工作转移到了鸽子堂。
1931年 春季,卞美年和贾兰坡参加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这一年的主要工作仍是发掘鸽子堂,除发现很多石器外,还发现一层厚厚的灰烬层。灰烬层中有被烧裂的石头、骨头和木炭。灰烬层是成堆的,说明“北京人”不但会用火,还能控制火。
1932年 在发掘鸽子堂东坡时,裴文中采用了先挖深沟,探明土层内部情况,再打格分方进行发掘的方法,使发现的化石方位更加清楚,并防止疏漏。
1933年 对山顶洞进行系统发掘,发现了属于晚期智人的山顶洞人完整的头骨,以及分属七八个男女老幼不同个体的化石。其中一个60多岁的男性老人,保存最好,上下颌牙齿完整无缺,并保存有骨盆、肩胛骨和一对大腿骨。另外,还发现许多装饰品和一枚骨针。
1934年 3月15日,步达生由于心脏病发作,猝死在办公室里。这一年的发掘除山顶洞外,拓宽了发掘面积,从鸽子堂洞以西延展到山顶洞洞口处。这一年投入人力最多,仅在鸽子堂最多时就投入了120人,花的力气也最大。6月,从顶部向下发掘后不久,在山顶洞洞口的下坎处找到了“北京人”成年个体的左颞骨和一块下颌骨,以及多以燧石打制的石器。
1935年 年初,魏敦瑞受聘来华接替步达生的工作,裴文中到法国留学,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贾兰坡主持。6月开始发掘鸽子堂第6层。秋季,贾兰坡为了寻找新地点,打算3年内调查周口店方圆100公里内的所有洞穴。
1936年 6月发掘到第7层,发现不少猕猴的牙齿和下颌骨。到第8—9层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猕猴头骨,以及很多石器。6月28日,发现了2颗人牙。6月29日和7月2日找到2小块头盖骨化石。在秋季发掘中,11月15日上午9时半和下午4时许,贾兰坡发现了2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1月26日上午9时多,贾兰坡又发现了第3个头盖骨化石。12天之中发现了3个头盖骨化石,再次震惊了中外学术界。
1937年 4至5月间继续发掘。在第8—9层底部发现人头骨残片:1块眉嵴、成年人的5颗牙齿、1块成年人的下颌骨残片,以及保留了6颗牙齿的上颌骨。那块眉嵴与第二个头骨相拼,严丝合缝。7月7日,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7月9日,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停止。
1938年 5月中旬,在周口店留守的3名工人赵万华、董仲元、肖元昌被日本兵杀害。6月9日,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下发公函,发给每位死难者家属一年的工资,以示抚恤。
1941年 春季,魏敦瑞离开北平去美国,不久新生代研究室解散。为了防止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和山顶洞人化石等珍贵化石被日本人掠走,11月底,把它们装入2个木箱,准备运往美国暂时保存。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2箱化石全部丢失,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