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奥巴马与兵马俑(1 / 1)

2014年3月24日,新华社对外发布消息: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20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这是米歇尔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美国第一夫人首次单独正式访华。24日中午,米歇尔一行抵达此行第二站陕西西安,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西安南城墙。

另据文汇报驻陕记者韩宏24日报道说,上午11时许,距离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Michelle LaVaughn Obama)抵达秦俑馆还有2个小时,许多游客已在馆前等候。

尽管不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亲临,但秦俑博物馆的安保措施还是异常严密,对媒体记者管控之严也超过之前历次总统来访。记者采访须有外交部、陕西省外事办等机构甚至美国白宫发放的记者证。馆内东南角广场,20多辆特勤车严阵以待。博物馆馆前大门的游客入口处,还特别安装了3个安检门,12名特警在此仔细检查入馆的每一位游客,就连中国记者和外国游客也是如此,打火机一律不准带入馆内。馆前广场的一个小卖部里,一位秦俑博物馆的职工说:“我在秦俑博物馆工作了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严格的安检。”另一位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轿车拉来了一车的特警,亲自把守着安检门,就连馆里的正式职工也得在这里排队一个个过安检,包也要过,更不要说游客了,很多老外的包也被特警翻来翻去!”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米歇尔一行安全,秦俑博物馆那个连接办公生活区域、职工们平时进进出出的大铁门,今天也关闭了,所有职工一律过正门的安检。

中午11时50分,10多名皮肤黝黑、戴墨镜的美国保镖进了一号坑参观大厅。下午1时整,在多辆警卫车的护卫下,米歇尔的车队抵停博物馆一号坑外的南侧广场,记者数了数,共有14辆车,内含5辆黄色的大轿车。中午12时,米歇尔·奥巴马一行乘专机抵达西安,车队直奔“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贵宾室稍事休息后,米歇尔·奥巴马便同76岁的母亲罗宾逊夫人和女儿玛丽亚、萨莎走进了兵马俑一号坑。陕西省外事办主任张宝文、秦陵博物院院长曹玮等陪同参观。

在大厅外的沙盘模型前,曹玮向米歇尔·奥巴马介绍了秦始皇帝陵园的概况、兵马俑坑位置以及陵区的发掘情况,随后进入一号坑参观大厅。面对眼前气势磅礴的秦代地下军阵,米歇尔显得十分激动。当得知眼前这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兵马俑平均身高1.8米时,身高1.83米的米歇尔·奥巴马很是惊讶。得知这些陶俑出土时全部残破不全,每一件都需要精心修复,米歇尔·奥巴马又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她不住地询问曹院长:“他们是怎样修复的?”“用了什么材料?”“修复一件陶俑大概要多长时间?”等等。曹玮告诉米歇尔·奥巴马:“修复工作是很艰辛的,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兵马俑已发现了40年,目前只有1/7的陶俑恢复了原貌。”米歇尔听后感叹不已。

在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米歇尔还与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文物保护专家进行了互动。作为中国官方对有身份的洋大人的特殊待遇,米歇尔·奥巴马一行进入一号坑西侧的文物修复区域,与那些已经完成修复的兵马俑近距离接触。米歇尔面对陶俑,看到它们“千人千面”、发型各异,有的还有当年工匠留下的铭文,更是惊叹不已。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她始终非常专注,用心倾听讲解,并向正在俑坑中进行修复作业的考古工作者详细提问,包括陶俑身上序号的含义,怎样修复,以及如何确定出土残片属于哪座陶俑,等等。当考古工作者回答,这需要专业的知识与足够的耐心时,她转头对自己的两位女儿说:“看,这正是年轻人所需要的!”

参观完二号坑精品文物,米歇尔·奥巴马一行来到大厅,在留言簿上欣然写道:“感谢能有这样独特的机会,看到让人着迷的中国古代奇迹。我的家人和我很荣幸能到这里来,我们会永远珍惜这次访问。”

在米歇尔·奥巴马一行进馆参观的1小时40分钟里,驾车的保镖身不离车,双眸不停地扫射四周。而米歇尔车队的车辆,是提前两天由美方C-17运输机运抵西安的,可见美国的气派之大,中国的戒备之严。

在米歇尔·奥巴马一行参观兵马俑期间,能近身摄影的中方记者仅一人,美方摄影、摄像记者各一人,随同米歇尔的还有17名外国媒体记者。在参观一号坑时,米歇尔一行走的是北侧的通道,其余媒体记者一直沿大厅南侧的通道远距离拍摄,相距大约有百米。米歇尔·奥巴马在一号坑西侧的修复区域参观时,媒体记者被规定在该坑的西通道远距离拍摄,不得越线。在米歇尔于修复区域接受美方摄像师采访时,其他媒体记者则在北通道做短暂拍摄,然后从北侧门离开一号坑。

下午2时40分,在参观完兵马俑三号坑后,米歇尔·奥巴马一行离开博物馆,又乘车参观了西安市内的明代城墙。在游览西安南门城墙时,米歇尔情不自禁地与现场表演的艺术家一起扭起了秧歌,还与西安学生一起放风筝、玩跳绳。下午6时,米歇尔一行乘专机转赴成都。

本来,随着米歇尔·奥巴马的离去,这位现任总统夫人与兵马俑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但无论是媒体还是当地导游或社会中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米歇尔·奥巴马风一样来,又似空中飘**的裙子眨眼而去,没能留下供人咀嚼的饭后谈资或令人回味的东西,有点虚无缥缈无处寻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大虚空里,各色人等觉得极不过瘾,该为此弥补点什么。于是乎,大家又想起了克林顿与杨志发,想起了杨志发当年画圈的故事。沿着这个故事的思路推延下去,一系列新的故事又在茶余饭后中出笼。其中一个桥段略谓:兵马俑的发现者杨志发没什么文化,但他却可以熟能生巧地应对众多国外元首。譬如,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前来参观时,曾伸出1个指头比画着与老杨交流。老杨一看奥巴马伸出一个指头,马上回以2个指头。奥巴马见状,一下伸出5个指头。老杨一看,笑了笑,只回4个指头。面对中外保镖与头头脑脑的疑惑不解,奥巴马说:“我问老汉一年接待几位外国元首?他说2位。我说那么累计至今有50位吧?老汉说只有40多位。”老杨则对身边人解释说:“奥巴马问我1天吃几顿?我说2顿。他再问每顿能吃5个馍?我说年轻的时候可以,现在每顿只能吃4个了。”

这个故事传到老杨耳中后,老汉认为与当年给克林顿总统签字时一样,又是新闻媒体与文人合伙编造,故意拿他开涮。米歇尔·奥巴马他看见过,但没有见过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后者压根就没有来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造者或许二者都没见过,就以讹传讹,编造出如此丑化人格的闹剧。上次为克林顿总统签名的事,老杨起诉多家媒体无稽报道名誉侵权案一审获赔4万元。现在,气愤难平的老杨更有了经验和底气,表示欲再度上诉法院,为人格与名誉而战,还自己一个清白云云。结果如何,尚在等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