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夫妇访问与老杨的官司(1 / 1)

1998年的6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首站选择到古都西安。克林顿在西安,被安排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第二天,新华通讯社对外发布消息:

克林顿总统在西安参观访问

参观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访问下和村并与当地百姓座谈

新华社西安6月26日电(记者辛怀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一行今天在古都西安进行一天的参观访问。他们参观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访问了兵马俑附近的下和村,并与当地百姓进行了座谈。

克林顿夫妇今天中午在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和夫人以及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的陪同下,来到兵马俑一号坑大厅,在一号坑的平台上,吴永琪向客人介绍了兵马俑的挖掘、修复和保护情况。随后,克林顿夫妇走下坑底,在兵马俑群中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有关兵马俑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面的问题。吴永琪一一给予解答。

克林顿夫妇在兵马俑群中不时停下让记者拍照。

一号坑是由车兵和步兵联合编队的方阵,共有6000多个陶俑。

在参观完一号坑后,克林顿夫妇参观了兵马俑的修复中心和二号坑,还参观了珍贵的出土文物铜车马。

下午,克林顿一行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访问。参观了体现陕西悠久历史的古文物展览并观赏了珍贵的大唐壁画。这里集中了陕西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多件。

今天上午,克林顿夫妇一行还访问了兵马俑附近的下和村。下和村因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由一个原来贫穷的村庄逐步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中60%以上的收入均与兵马俑的开发和旅游有关,成为陕西省著名的小康村。

上午10时,克林顿总统夫妇来到这个有1300多人口的村庄,村长杨云龙在村口迎接。在一户人家的院门外,克林顿夫妇和6位当地百姓座谈了40分钟。参加座谈的分别是农民、小学教师、企业家和大学生,他们围绕“我和中国的变化”这个主题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回答了克林顿夫妇的提问。

随后,克林顿来到下和村小学发表简短演讲。他说,他了解到下和村在农业方面应用了先进技术,使得村民可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工作,如旅游、工艺品制造和其他行业。他表示高兴地注意到,村里有了电视、电话和学校,村民的生活也像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有了很大改善,他祝愿下和村的未来更美好。

克林顿访华观看兵马俑的故事本来到此结束,但媒体似觉不够过瘾,继续深挖细刨,向四周扩展探寻新闻线索。于是枝节横生,一系列颇具传奇与黑色幽默的故事陆续出笼,直至闹到兵马俑的发现者之一杨志发走上法庭,并获得4万元赔偿金才得以消停。

故事之一:

克林顿来华之前,吹嘘说他比兵马俑要高。但进秦俑坑参观比照后,发现自己竟比兵马俑矮一个头,遂闭上嘴巴,再也不敢吹嘘了。当克林顿从坑中爬出,步上大厅时,发现一个小女孩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

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女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女孩:管美国(人民)。

克:(略微思索)准确地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有网络媒体就克林顿与小女孩的对话发表后,又进行讨论,其主题是:最能说明克林顿这一结论的是:

A.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按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置的。

B.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C.政党政治的存在置总统于人民监督之下。

D.美国民众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

答案是B。

克林顿结束了兵马俑博物馆之行,临走时,显得比当年的里根总统对兵马俑还情深意切,“马屁”也拍得更响,他对陕西省省长和博物馆陪同者说:“真希望到这里来当馆长。”有人对此撰文说:“克林顿能当好美国总统,不一定能当好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因为中国的人事关系盘根错节,政治制度复杂多变,非克林顿所能参悟与适应”云云。

故事之二:

克林顿总统访华要参观兵马俑。此前,很多国际、国内的要人前来参观,但没有一个提出要见一见兵马俑的发现人杨志发。那是下和村(原西杨村因与秦俑博物馆太近,搬迁到下和村)一个一文不名的老农,他发现兵马俑不过出于偶然,有什么好见的?然而克林顿却把杨志发当成明星来追,说一定要见一见这位了不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陕西省有关方面得到通知,火速请来杨志发,让他穿上新衣服来见,克林顿真具有追星一族的“素养”,他一见老农杨志发就激动不已,紧握着老人的手要签名,可老杨没念过书不会写字,平生更没见过这么庞大的官方场面,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只好哆哆嗦嗦地在本子上给克林顿画了3个小圆圈,克林顿见之大为赞叹:“你画了一个圈就发现了兵马俑,这要画3个圈还了得。”随后,克林顿又问杨志发当年发现兵马俑的感想,杨志发想了想,用右手食指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最后在圈中重重地点了一下。克林顿看了摇摇头表示不懂,通过翻译,杨志发解释说:“大圈表示中国之大,重重的点表示中国地下宝藏很多,秦兵马俑只是其中的一点,我也只是中国农民中的一分子,没有一点特别的。”克林顿听后竖起大拇指,连夸中国人伟大,中国农民心胸更大。

杨志发的一系列动作与解释,众皆满意欢喜,有人说老杨叫了一辈子杨志发而没有“发”,这次算大发了。不但是杨家祖坟冒了青烟,就算秦始皇帝陵顶也冒青烟了!

因为克林顿的接见,农民杨志发的命运在他发现兵马俑24年后,终于有了重大转折: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依葫芦画瓢地练字,且只练“兵马俑发现第一人杨志发”几个字。几个月后,杨的字可与书法家一比高下。杨志发从此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开始调往秦俑博物馆给游客们签名售书。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秦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高达8000元人民币。据说,年逾七十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名人效应,使老农杨志发也身价百倍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克林顿提出要见老杨的同时,又提出要到老杨的村子看看乡亲们。于是当地政府接令大为紧张,立即请来装修队装修村民的房子,为每家每户发钱,又怕他们舍不得花钱,还配上电视机等家具,老杨家竟然配了一台当时最大型号的彩色大电视。村民们一下子富了起来。老杨在秦俑博物馆给克林顿画完圈,又带领一行人来到村子里参观,与乡亲们交流,搞得美国总统一家、中国的各级官员、老杨与村子里的乡亲皆大欢喜。克林顿走后那一年春节,下和村村民们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队部的大门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联曰: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

故事之三:

克林顿走了,但关于这位美国总统与老杨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到了2003年,又有消息传出,杨志发因克林顿总统找其签名引发官司,报道失实,配图丑化,兵马俑发现者杨志发一审胜诉获赔4万元。据媒体报道,官司的来龙去脉大体如下:

2002年1月4日,一家《广州日报》刊登了作者赵牧的文章《三个画圈的人》。文中称:机关单位里的文件后面往往会印上几个领导人的名字。意思是文件送这几个领导审阅。要想知道这文件谁看过,谁没看过,只要看名字上是否被画了圈就知道,所以便有领导“圈阅”一说。至于那领导是否真看过,是否认真看过,就只有天知道了。据说,画圈的始作俑者是宋代著名宰相、文学家王安石,表示的意思就是“知道了”。

作者赵牧接着说:“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画过圈的人无数,但以著名程度而论,能与王安石画圈匹敌的却是屈指可数。在我看来,鲁迅笔下的阿Q可以算一个,虽然阿Q是个文学典型并非现实人物。阿Q被押赴刑场,一辈子没正经过的阿Q,在死刑判决书上却认真了一回,努力画了个正圆——签字画押,砍头只当风吹帽了。这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寓意就不多说了。20世纪末,中国又出了个足以传世的画圈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陕西老农杨志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西安参观兵马俑。这时秦俑博物馆早已蜚声世界,财源滚滚。它的发现人杨志发仍在下和村当他一文不名的农民。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时克林顿求见兵马俑的发现人,就这么一个不可预知的事情彻底改变了老农民杨志发的命运。陕西省有关方面火速请来杨志发,让他穿上新衣去见克林顿。克林顿见了杨志发就请他为自己签名。有趣的是,杨志发大字不识一个,不肯签名。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更令人发笑的场面出现了,杨志发哆哆嗦嗦在本子上画了3个小圆圈。克林顿望着3个圆圈叹道:‘你真不简单,在地上打个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迹,真该请你去美国多打几个圈。’喜剧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接着,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书法——专练签名。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秦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据说月薪高达8000元人民币;据说如今年逾70岁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

最后,作者赵牧感叹道:“在这3个画圈的故事中,3个人正好扮演了3种不同的角色。王安石演的是正剧,阿Q演的是悲剧,杨志发演的则是喜剧。我曾想,如果发现兵马俑的是个文物专家,故事会怎样发展?最可能的情形是这样的:克林顿求见的文物专家彬彬有礼地介绍发现过程,然后在克林顿的本本上签上名字,然后陪同克林顿参观博物馆,然后共进一次午餐或晚餐,之后就没他什么事了。把3个画圈的人放在一起,已经能让你知道什么叫命运了,而老农民杨志发恰恰因为是文盲而成为一个喜剧式的历史人物,恐怕更会让你领悟甚至感叹什么叫命运。”

此文发表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各报刊纷纷转载,其中某杂志在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并配一幅插图。图中一小人物张开双臂挣扎于一巨人的牙齿之间,题图题记为:“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实在不是自己能掌握得了的,往往被某些人在一张一合间定了乾坤。”同年,发行数量巨大的《读者》杂志在2002年第12期上亦转载该文,同时也配了题图,图中有一农民模样的人,赤脚、衣服褴褛、双膝跪地,锄头撂在一旁,与王安石、阿Q围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地上一个正在旋转的硬币。

《读者》杂志《三个画圈的人》配图

据中新社2003年2月13日报道说:作为报刊文中所反映的真实人物——西安临潼农民杨志发,在得知上述情况后,十分气愤,认为这些报道严重失实。为维护自己的名誉权,他将此3家媒体单位告上法庭。西安市临潼区法院受理了此案。法庭经调查查明,现年64岁的杨志发小学文化程度,1974年与村民打井时挖出了秦始皇兵马俑。1998年8月,在与来华访问参观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见面时,曾将签好名的书送给了克林顿。现在原告杨志发每天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签名留念,但未担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也无8000元月薪等。法院审理认为,报纸、杂志对刊登的真人真事负有核实事实的义务。三被告刊登或转载的《三个画圈的人》一文,编造虚构原告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特别是其他两家杂志转载时又加配了明显贬低、丑化原告的插图,给原告的名誉造成一定损害,应承担法律责任。判决前,一被告与原告达成和解,两名被告则被法院一审判决在其各自的刊物上刊登声明,为杨志发恢复名誉,并各赔偿原告名誉损失费2万元。

至此,克林顿找杨志发签名的故事才算稍微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