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1 / 1)

我走我的路 王代如 848 字 3个月前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先生上大学之前的学历是初中,——其实,若按现在呆头呆脑的所谓“标准”,当时的他连初中生的实际水平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学校上初中时就是经常玩的,初中毕业回家后更是在农村种田玩,学的东西不丢在田间地头才怪。

种田间隙,他更是玩:在钓鱼摸虾里玩,在田间地头玩,在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里玩……就这样痛痛快快,整整玩了三年。三年玩完,也不考试,直接就推荐上了大学,——于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就这样玩出来了。

类似事例,其实举不胜举。看看一些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看看影响世界100人的成长经历,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智者乐者,在学习的路上,有哪个像今天的中国人这样死学死考、疯学疯考?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告诉我:学习上真正的智者、乐者、强者,个个都自小贪玩、会玩!

“陈景润就是玩出来的”(浙大郑强教授语),“读大学前先到农村搞一年”(厦大易中天教授语,大意如此,原话我不记得了),这样的话,今天死学死考的中国人听都听不懂。因为按照现在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这是不可思议的。

按照现今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当时玩了整整三年的张业遂根本就是没资格进大学学习外语的。要想学也可以,他得先补学高中三年的规定课程,跟外语无甚关系的数理化也是逃不掉的,这叫做“打牢基础”,这叫做“全面发展”。——最后,“全面发展”变成“全面折腾”、“全面摧毁”:等到进入大学学习外语的时候,随身带进一大堆学外语根本用不上的所谓“知识”,而学外语至关重要的青春活力却被消耗大半!

按照现今呆头呆脑的学习“标准”,中国的农村还会玩出这样一位优秀的外交官吗?天方夜谭!

你所不知道的旷世才子伽罗华,也是一个大玩家。

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在少年时代曾两次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都未被录取。但20岁就因决斗而辞世的伽罗华这个年轻的生命,却是公认的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16岁就开始研究高次方程是否存在代数解的问题,这在当时是数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虽然耗费了许多大数学家的时间和精力,但一直持续了长达三个多世纪都没有解决,所以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称这一问题是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两次“高考”都被大学拒之门外的少年伽罗华另辟蹊径,第一个提出了群论,彻底解决了高次方程是否存在代数解的问题,且其群论一直是20世纪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但在创立之初,由于群论太过超前,就连高斯、柯西这样的大数学家都不能理解接受,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数学家们才开始认识了解到伽罗华以及伽罗华群论的价值。

直到今天,伽罗华作为伟大数学家的地位仍然无可争议,可是,伽罗华的生平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并没有相应的学历背景。在数学这一最讲究连续性、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结构并不那么连续、并不那么系统的伽罗华,数学成就却远远超过很多知识结构系统、严密的数学家。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主导知识创新的,首先是人的生命活力而非其他。

我父亲桃李满天下,他挑起大拇指称赞最得意的学生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他们这几个在我班上,最会玩!”接着是如数家珍:留美定居的几个博士,当时班上唯一的篮球被他们“霸占”;国内名校几个海归博导,长期“垄断”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在京的几个大老板,二胡笛子玩得顶呱呱……

有人恭维父亲说:“这都归功于您教育有方。”

父亲总是实话实说:“不,不,不,你们搞错了,我班上这些一流人才,确实是天生的才子,这是我们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

“不过,要说功劳,也是有的,主要是不管、少管和不教、少教,我想这就是我们老师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那种自然纯朴的学风考风。我们那个时候,高考内容跟现在基本一样,但哪像现在这样死学死考?担心管少了、教少了学生就成不了才,纯粹是杞人忧天嘛!”话锋虽转,但耿直的父亲所说的,还是大实话。

“有天分、有本事的学生,你就是不管不教,他照样会成才,谁也挡不住。反之,靠老师管出来、教出来的学生,也有不错的,但却难得出色,难得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父亲的观点,也是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并非受父亲影响,我一直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