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突破自己现在的思维方式,并将现在生活的限制打破呢?其实有很多种做法可以供我们选择,但是,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做法就是“换位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国庆节的假期里,一位教授接待了10多位学生。教授和他的学生关系很好,在一块儿坦诚相待,不需要说客套话、好听话,气氛自由、开放,让人身心舒畅。这些学生中还有人带来了自己的孩子。
吃过饭之后,大家都围坐在一块儿,闲谈着。慢慢地,大家的谈话中心从孩子转到了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上,比如,教育、社会等。
有一个年龄只有11岁的小男孩加入了大人谈话的阵营。大人都坐在椅子上,而这个小男孩因为没有座位而坐在地毯上,靠在自己妈妈的腿上。那个时候,教授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个念头:“我应当坐在地上,与他做伴。”然而,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一瞬间就消失了,教授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忽然,小男孩十分严肃地询问道:“我能否打断一下你们的谈话,因为我也想说一句话。”大家回答:“当然可以啦。”令教授没想到的是,那个小男孩的话居然深深地震撼了自己:“你们知道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婴儿会哭闹吗?”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有人说,因为环境过于吵闹;有人说,因为婴儿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小男孩继续说道:“有一个心理学家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就自己坐下来从婴儿的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结果,他发现,婴儿只能看见人们的腿。”
这个时候,大家都无声地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接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小男孩的勇气与其所说的话,教授是十分赞赏的,与此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高高在上”的行为实在是不妥。于是,教授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在小男孩的旁边坐了下来,这不但从口头上给予了小男孩肯定,而且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我认同你所说的话了。”
接着,教授开始与小男孩进行交谈,尤其是谈到对于“恋爱”的看法,年仅11岁的小孩的言论令教授相当惊讶:这孩子太成熟了。最后,小男孩与教授谈得非常高兴,年龄的差距使得两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完全不同,却又惺惺相惜,能够平等交流并分享各自的经验。
如果对对方的立场、感受以及想法不了解,那么我们就没办法好好地思考和回应,此时换位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惯性的思考位置,如果我们能试着多套用几种思维模式、多换位思考几次,针对同样的问题,就不会只有单一的见解,你可以再依情势挑出最有利的答案。
例如,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时,你可以如此换位思考:“倘若我就是老板,我会如何去做?”或是:“倘若我就是主管,会希望身为职员的自己采取怎样的行动?”
套用别人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让你窥见那个过去不了解的世界,反而突破了原本单一的解决方式,使解决方式更多元,问题就能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
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会像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一样,依靠自己的力量褪去没有用的蛹,摇身一变,成就更加美丽缤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