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是如何毁掉孩子的(1 / 1)

01

我闲来无事在短视频播放平台上,刷到一个小女孩蹦极的视频,10岁左右的她站在跳台上哭得梨花带雨,说什么也迈不出那一步。

旁边的工作人员打趣道:“刚才你妈妈说,你要是跳下去,给你多少钱?”

“两千。”小女孩擦着眼泪说。

这时旁边的妈妈说话了:“一万,给你一万好吧?”

小女孩表情猛然变了,她决绝地抹了抹眼泪,突然坚定地一转身,“唰”地跳了下去。

……

我反复把这段视频看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孩表情变化的一瞬间,从恐惧到决绝,从犹豫到果断,一万元,有这么大的动力吗?

我问月爸,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会用一万元去做什么?

他看我一眼,露出“你真是啥也不懂”的神情:“你知道月宝最喜欢的娃娃多少钱吗?”

“哪个娃娃?”

“舞蹈房门口的那个。”

哦,我想起来了,月宝有一次下了舞蹈课回来,路过一个芭比娃娃店,橱窗里摆着一个骑白马的公主芭比,就指着那个说:“哇!爸爸,我想要这个!”

“她就随口一说,早忘了好吗?”我说。

“但是我没忘啊,你知道多少钱吗?大几千呢!”

我和月爸鲜少在月宝面前谈论金钱,所以对于钱,月宝完全没有概念。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和小姐妹丫丫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丫丫妈妈指着她们拿的娃娃说:“太贵了!”

月宝竟然问了一句:“什么是贵呀?”

丫丫妈妈背地里对我说:“你这样不行啊,你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她对金钱有概念,不然她长大了连财都不会理,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也不理你。’”

丫丫妈妈从丫丫三岁起就开始培养丫丫的“财商”了。她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穿一次给1元钱;教孩子打扫卫生,扫一次地给1元钱。丫丫上小学后,我有一次带月宝去她家玩,发现她的卧室门口贴了一张计划表:完成作业——1元钱,小测验考100分——10元钱,考级成功——20元钱。赚来这些钱,用来做什么呢?除了日常零花,每年过节,孩子要请父母吃饭,表示感恩。乍一看,挺实用,利用金钱的刺激,让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又可以借用消费的机会培养孩子感恩。

初衷是好的,但是结果呢?丫丫妈妈戏言,每次丫丫请他们吃饭,都挑那些便宜的饭店,而他们带丫丫出去吃饭,丫丫则是哪儿贵闹着去哪儿。这是感恩吗?为什么我闻到了机关算尽的味道?

丫丫妈妈还说了,丫丫现在变得特别功利。比如丫丫妈妈有时让她写一些课外的补充练习,丫丫竟然说,你给我加钱我才写;给她报个英语辅导班,她也说,你给我钱我就去。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赚钱一样。

我非常同情丫丫妈妈的无奈,可是倒退几年看一看,丫丫这种功利的心态还不是丫丫妈妈自己培养的吗?

02

很多家长都用过这样的方法,当不知道怎样让孩子按自己要求做的时候,就给一些物质刺激:默写全对就给块棒棒糖,考试第一就带出去旅游,做了家务就给零花钱……

在外国,的确有让孩子通过自己劳动来赚取生活费的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借鉴过来就变了味道,把孩子很多分内的事变成了有利可图的有偿劳动。这样做,在短期内的确是有效果的,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弊端更大。

从心理学上说,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和追求由内而发的,它能够促进个体产生内驱力。而外在动机是通过外在刺激促使个体去进行某种行为。如果一个人经常被外在动机驱使,他就会成为外界因素的“奴隶”,被外界因素左右和控制。

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刚开始的第一阶段,所有的参与者答出题目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他把大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另一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没有报酬。第三阶段为自由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也可以继续去解题。结果,实验组被试者虽然在第二阶段十分努力,但是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无奖励组却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所以德西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用物质刺激去促进孩子培养良好习惯,激励孩子学习,虽然可以省时省力,短期见效,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违背做一件事的初衷,淡化他们的兴趣,丧失孩子原本该有的主动权。这种奖励一旦停止,孩子马上就会采用要挟的方式表示对抗,这往往会让家长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03

现在有很多的成人非常拜金,拼死拼活地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让自己背名牌包包,戴奢华饰品……还美其名曰:我这么努力,就是因为想去的地方很远,想要的东西很贵。

其实一个人再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自己的物欲,因为物欲是会膨胀的,比你进步的速度还快。马云曾说过这样的话:20年的所有决定,都跟钱无关。我们在思考,投入和技术,是否与价值观和愿景吻合。阿里不愿意做一家只会赚钱但平庸的公司。我们不想变成强大的公司,只希望在百姓心里,我们是一家好公司。强公司是商业能力决定的,好公司是担当、责任和善良。

有朋友很不屑,说马云不可能不在乎钱,他说钱不重要,是因为他太有钱了。我的理解恰恰相反,我相信马云的初衷并不是钱,他一定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景,钱只是随着他的初衷一步步落实后产生的附加价值。

很多人都觉得精神追求太形而上,太不接地气,人们评价一个人,习惯看他外在有多少财富,却不在乎他有多少内在追求。但是事实上,我们都能体会到,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往往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虔诚,以及做事时心无旁骛的纯粹和踏实。只不过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进入社会,忘却了这种纯粹的快乐,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唯利是图。

我不想让孩子变成那样,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她“纯粹”的时间更长。当她读书时,我只是和她沉浸在一起读的故事或诗歌里,而不去告诉她这些东西要怎么应用到作文里;她做数学题时,我只和她一起研究那些难题有什么破解方法,就像做游戏一样,而不去告诉她捷径,鼓励她考试得高分;我们只是一起开心地做家务,享受屋子被清扫干净,物品摆放整洁的清爽,而不去研讨这些工作可以赚多少钱。

全心投入,不问回报地去做一件事,是多么珍贵的能力呀!我希望有朝一日月宝步入社会,被很多功利的想法包围时,还能想起她儿时,我们一起单纯做事的快乐、自由,那种当下的精神乐趣。我希望在面对一些不平之事的时候,她能开心地对自己说:“无所谓的,我开心就好。”面对一些得不到的**的时候,她能平静地对自己说:“没关系的,我已经很富足了。”

我不相信什么财商教育,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内在富足的时候,修养和价值都会源源不断地显化出来,那么他的外在也绝不会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