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孩子不服管,罪魁祸首是你的一句狠话“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1 / 1)

01

有一次我在肯德基排队买晚餐,本来是带了些困意,但是一个女人尖利的嗓音突然扎进了耳膜,吓得我困意全无。

“你要气死我呀!”女人对着身边的一个男孩喊。

这话显然不对,男孩怎么可能想把自己妈妈气死呢?把妈妈气死对他有什么好处?谁带他回家?谁哄他睡觉?谁给他买吃的?而且男孩也不知道怎么样会把妈妈“气死”,就像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止住妈妈的怒气。

“你给我下来!你给我好好坐着!腿别乱晃!赶紧吃呀你!”妈妈眉头紧锁,怎么看孩子怎么不顺眼。孩子呢,也是动辄得咎,怎么做都做不对。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妈妈,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这个女人心情不好,而且与她的孩子无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吧。

月宝喜欢玩水,经常玩得天上地下波浪滔天,满屋子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有一次过年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娃娃挨个儿拿出来洗澡,差点儿把客厅变成游泳池。我在旁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表扬她:“真好!洗得真干净!”其实,我的话外音是:玩吧玩吧,只要不拉着我一起玩就行!大不了一会儿再擦地呗!

然而她小时候,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玩水。每次我看她玩水就秒变火龙,说出来的话温度至少飙到120℃。还记得那次,她让我帮她端着小桶,我说不行!她把水洒在地板上,我警告她,再掉一滴就别玩了!她把水桶往身上抱,新换的衣服全湿了,我气得差点儿原地爆炸。她看着我满脸怒气的样子,哭着说:“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停了下来,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反感她玩水。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我实在太累了,她只要一玩完水,我就要从头到脚给她换衣服,她弄了一地水我还要收拾,好不容易她睡着了我还得爬起来洗衣服。最可气的是,这些工作在月爸嘴里都是轻描淡写:“小孩子哪有不爱玩水的,你就让她玩会儿呗!”说得多轻松啊!

其实现在看来,月宝玩水的行为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我心境的不同,我的反应却有天壤之别。我是脆弱的,我只是需要休息,需要理解而已,但是我表现出来的却是极大的愤怒,好像月宝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样。

02

我们生气的时候多半归咎于别人,好像是别人做了什么事情导致我们生气,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生气多半是我们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有个姑娘曾经气呼呼地跟我说,她非常非常讨厌住在婆家,因为她不愿意看到婆婆宠孩子的样子,而且她也不喜欢老公在婆家的状态。

什么状态呢?她说,就是好像老公也变成了一个孩子。

我说:“这不是你的真实想法,如果你不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我就没办法帮你。”

她继续想,然后说,她非常不喜欢看到婆婆宠她老公和孩子,这让她感觉他们无法长大。

我问她:“如果现在是你在宠自己的老公和孩子,或者你的老公和孩子在你面前是这样的状态,你会这么反感吗?”

她想了想,说:“不会。”

“又或者,现在是你的母亲在宠你和孩子,你会反感吗?”

她又说:“不会。”

“所以,根本就不是老人宠孩子和大人的问题,而是你在婆家看到老公和孩子的状态是轻松自然、备受宠爱的,而你却像个外人一样需要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这种反差造成了你的心理落差,所以你不愿意生活在婆家,想要独立生活,因为独立了,你和老公就平等了。”

听到这儿,这个姑娘开始“吧嗒吧嗒”地掉眼泪,她说,这么多年最后悔的事就是远嫁,在自己亲妈身边永远都是孩子,可是嫁出来后,什么事都得自己担着。

一个需要关爱的诉求变成了无休无止的指责、抱怨、争吵……而且吵到最后,就变成了无理取闹。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上演的戏码。

03

有一天我在地铁上听到一对老夫妻吵架。

老阿姨问先生:“你看这两件衣服哪件好看?”

先生说:“蓝色的。”

“蓝色的会不会太土了?”

“不土。”

“你看这花边,太土了。”

“那你随便吧。”

“嘿,我让你给我看看,你什么态度哇!”

“就这态度,你看行吗?”

“你有病吧你!出来玩一趟,你别找不痛快呀!”

“你找不痛快还是我找不痛快?”

“我让你看看衣服怎么是我找不痛快?”

(此处省略五千字……)

两个人一共吵了五站地,有七八分钟吧,老先生才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你问我,我说了,你又不听我的,那你问我干吗?”

其实老先生是觉得,他给了意见,对方却不听,所以他有不被重视,甚至不被尊重的感觉。但是老阿姨没听明白,她继续纠结在先生有没有病,是不是没事找事这个问题上,直到两个人一前一后气呼呼地下了地铁。

“你要气死我呀!”这就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呼声。但是事实上,他们只是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老先生需要被尊重,老阿姨需要拉个人陪她一起纠结,仅此而已。

04

每个人都会生气,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表达愤怒。有的人一生气就喊,结果落一个“情商低,脾气不好”的评价;有的人一生气就撕,结果不管撕赢了还是撕输了,都会让关系两败俱伤;有的人一生气就喝闷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伤身体;有的人一生气就拿别人撒气,于是就会让身边那些深爱你的人遭殃。

其实,生气的时候最先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生气,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是什么,然后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表达你的愤怒,更不是指责别人惹你生气。

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呢?

首先,承认自己很生气。接着,要了解自己为什么生气,自己的气愤和眼前的人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清空自己的思绪,专注于眼下的事,专注于眼前的人。如果有关系,明确地告诉对方,面对他的行为,自己有什么感受。

我们回到前文肯德基中发生的那一幕,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我会先面对一下自己的心境:我在生气,我很烦躁,我现在心情很不好——面对自己当下的心境很重要,这样我们就不会把情绪的根源往外推,推到无辜的孩子身上。然后我会想想,我现在心情不好和孩子有没有关系,他今天真的格外调皮吗?还是有其他事情让我很烦恼、很苦闷?如果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会马上清空自己的思绪,把别的事情先放下。孩子是快乐的,如果你跟从他,他就会感染给你快乐;但是如果让他跟从你,你就会传染给他不快乐。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就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让妈妈很伤心。”或者告诉他:“你的表现让妈妈感到很辛苦,妈妈很想满足你,但是妈妈也有疲惫的时候,也需要休息,妈妈照顾你,你也要照顾妈妈,这样我们两个才是最好的朋友。”

放低姿态、放低语调的倾诉有时候更能唤醒对方的爱,激发对方的保护欲,哪怕对方是个孩子。有了这么高效的方法,你又何须大喊大叫,浪费那么高的分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