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出来”的面包王子(1 / 1)

1951年,他出生于台湾眷村,家境贫寒食不果腹的日子让他无比向往能每天有面包吃的生活。13岁那年,为了能吃到梦寐以求的面包,他开始在面包房当学徒,但是他很快发现,虽然每天要与无数面包与伍,他却仍然吃不到一块面包。每天起早贪黑只能挣到50元台币,除了留下2元用来剪发,其他要全部上缴给父亲,全家八口人的开销都要由他和父亲负担。

由于能吃苦又爱动脑,他的面包越做越好,渐渐在台北一带有了名气。16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蒋经国府邸的糕点师傅。有了好的环境,他更加努力。在17岁那年,命运眷顾了这个比别人加倍勤奋的年轻人。

由于表现出色,他进入了美军顾问团工作,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台湾,吃到他做的蛋糕后连声夸奖,他被连升两级,在行业内一举成名。两年后,台湾首家希尔顿饭店开业招聘,他借此迈进了五星级饭店的大门,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位恩师。其中一位是来自瑞士的西饼大师,曾为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服务。他激动之余万分焦急,小学毕业的他连最简单的鸡蛋、糖等单词都听不懂,根本无法和大师交流,最后,他想到了一个窍门:把所有原材料的中文写下来,向酒店服务生逐一请教英文读音,并将每个单词的读音和单词开头的几个字母死记硬背下来。

过了语言关,他迅速成为意大利人和瑞士人的首席爱徒。两位嗜酒的大师都因为轻微的酒精中毒而导致双手发抖无法亲自操作,于是他成了他们的左右手,跟随两位大师在亚洲多个国家的希尔顿饭店“巡回演出”。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帮助他夺得“台湾金厨奖”点心组冠军,并让他有机会为撒切尔、萨马兰奇、克林顿等首脑及名人服务,从此他在烘焙界平步青云。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他感到这是一次餐饮业的重新洗牌。不久,一家名为“新糖主义”的西点面包店出现在台湾街头,琳琅满目让人看花眼的蛋糕和面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顾客。四五年后,“新糖主义”连锁店在台湾达到了几十家分店的规模,每月的营业额高达几百万人民币。

他就是姜台宾。

然而,一直厚待他的老天却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狠狠地给了他一大巴掌。

因为心中的大陆情结,2000年,49岁的姜台宾第一次回到上海。经过考察,他决定投资开一家复合式餐厅。没想到在装修了7个月之后,他才突然发现餐厅的地点是个临时建筑,砸下去的50万人民币全部打了水漂。2003年,姜台宾受新加坡一家企业的邀请,前往北京帮其开连锁面包店。他将台湾所有店铺交给胞妹打理,只身前往北京工作。某日却突然接到银行电话,称其三位胞妹卷走了约1亿元新台币的资产并跑到了美国!这一消息瞬间被媒体传开,成为轰动海峡两岸的“家族政变”,结婚多年的妻子此时也提出要离婚。

“当时真的尝到了从人生最顶峰突然跌落到最低潮的滋味,尤其是心态上接受不了——从老板身份一夜间回到打工者的位置。”他想起从前的事情仍然耿耿于怀。

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原谅背叛自己的亲人,并且很快走出了阴影。“本来我就什么都没有,全靠白手起家,回到原来起点也不算很糟糕。何况我还有技术,重来好了。”

尽管他很快平复心情,从台湾到北京埋头工作,但命运却再次开了个玩笑。双方的合作由于新加坡方面未能履行合约义务而导致破裂。随后,姜台宾一直辗转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在多家企业就职,然而心中的创业热情却从未熄灭。

2010年7月,他终于遇上了他心目中的“梦幻组合”,并选择将广州作为在大陆的第三次创业的摇篮。

今天,他在天河北的面包屋开张了。姜台宾长长地吐了口气。“我最怕接受采访了,尤其电视台录像时亮堂堂的灯光。”眼前的“面包王子”表现出与年过半百不符的孩童般的率真,兴奋起来手舞足蹈地说,“你可是第一个采访我的大陆记者哦!”

之前一直想不通,这位号称“开店从未失败过”的台湾商人必定精明,怎么会被骗了好几次?聊了才发现,他根本不像商人,或者说不是典型的台湾商人。难怪张学良老人晚年能与他结成忘年之交,并直呼他“小山东”。

私下聊天时偷偷问“面包王子”:您被骗了这么多次,有没有总结出什么看人的心得?他乐得嘴巴一咧:“没!其实人生里不管遇到多少坏人,只要能遇上一个好人,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