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此岸情若尘沙,彼岸爱如流水 积极乐观地生活,才会活得精彩(1 / 1)

我还是一个没有肯定自己的人,我的下半生要如何度过,这一群当初被我视为老废物的家伙们,真给我上了一课在任何教室也学不到的功课。

——三毛

世界上有一种人,可以一生快乐。他们看似平常人一样,衣食住行样样必需,他们也会在太阳下为生活奔走,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疾病困苦,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们永远那样坦然而安乐地去欣然接受,好似他们的生活中从来不曾有过绝望与苦闷,有的只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永恒的快乐。

这种人的快乐来自一种智慧——生活智慧。他们好似与生俱来拥有非凡能力的天才一般,将自己的生活像解方程式一样推敲出答案,然后拿着这份安逸的答卷去一心一意过自己的美好人生。

其实,生活的智慧多数时候不完全是生而具备的异禀天赋,它更多的是表现在良好心态和对生活的巧妙安排上。这便好似幸福的金马车驶来时,那些已然从容淡定地等在路边的人,和金马车驶过后捡到地上金鬃毛而恍然大悟的人一般。对生活的安排和态度是决定我们是否可以登上幸福旅途的重中之重。

当然,生活智慧这节课若是没有在母亲的腹中得来,那便要在人生的某一时刻,等一些人来教授这些快乐的必备知识的。

1976年,三毛与荷西告别了沙漠与战争,在北非加纳利岛乡下的海边租了房子。三毛对这栋荷西租来的美丽新家赞不绝口,满意异常。

荷西下午五点到,我们六点已租好一幢美丽的房子,在海边,合同签好,一日旅馆费也不花,住进一幢美梦中的洋房,完完全全有家具,连墙上的画都布置好,有一大厅、一卧室、一小客房、小浴室,大窗对着海,家具应有尽有,有一小花园。这是海边的社区,远离城市,完全是几百千幢小平房造在山坡上,居民有四十多种国籍,街上白天不见人影,幽静高尚,不俗,人也高尚极了,是个人间天堂,许多老年人在此终老,此地四季如春。

在这个像是桃花源的世外岛屿上,三毛本该过得十分惬意美好。但是,那时荷西的工作受阻,薪水微薄得可怜,生活的拮据让他们的生活实在过得不是十分如意。三毛那时对自己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助感,她感觉自己一直在漂浮,像是浮萍一般,没有尘埃落定的踏实模样。

后来,荷西为了两人的生计,又回到战争中的沙漠去继续工作。临行前,荷西担心三毛一个人住在这个还不十分熟悉的岛上会不习惯,所以,他一直温柔地安抚她,鼓励她与邻居多多来往。三毛听后,想都不想便一口回绝了,原来,沙漠中太过熟悉的邻居早已让她谈虎色变,现在又要她去招惹那一群牙齿都要掉光的老家伙,她实在是不情愿的。当然,那时她也不会知晓,她人生的重要一课,便是要这些老家伙来教授的。

那时三毛总说,她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绝不与邻居交好或交恶,只维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诙谐剧却证明,三毛想也不想说出的论调,只不过是那天他们家房顶一缕飘忽不定的云,海风一吹,便不知所以地飞到九霄之外了。

首先出场的是那个每日推着小车的清道夫。他每日坚持顶着烈日,将马路先扫后抹,而后再仔细检验角落里的浮尘,直到马路被他清理得可以用舌头舔,才默然离去。他每日如是,从不间断。三毛对他用抹布擦洗马路的方式十分费解,更令她诧异的是,这个老人居然是主动向政府要求这份工作的免费义工。

后来有一日,老人在三毛的楼下捡落在地上的白花,他细致地一朵一朵捡起,海风吹一阵,他便捡一遍,又吹一阵,又捡一遍,又吹,又捡。他这样的动作让坐在窗前的三毛心里像是发了狂一般,她疯了一般飞下楼,握住路边的树开始一棵一棵地大力摇晃,直到落花被捡尽了,她才抬起头,叫老人一起上楼去喝茶。

后来,三毛劝阻老人不必如此辛苦细致,若真要这样,向政府拿些薪水也是好的。老人对三毛的话不以为然,依然如故,气得三毛站在窗前直骂他疯子。不过,骂着骂着她还是每日跟在老疯子身后,做了一个忠实的小疯子。

这样看来,清道夫不但有着对生活的执着热爱,还有着把这种爱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他人的好本事——三毛觉得这里的老人还真是有趣得紧。

其次上场的是两个加起来一百八十多岁的夫妇。三毛一次在无意间说漏了自己的地址给他们,几天后便被他们邀请去一起看夕阳散步。三毛向来最怕老人唠叨麻烦,但是碍于礼貌还是答应了。只不过,她略有不屑地对老夫妇说自己会走得很快。

三个小时后,三毛围着老妇人的手帕,穿着老家伙的毛衣,上气不接下气地坐在自家的门台上,听老人给她讲了一节健康知识课。

不得不说,三毛这一下吃了败仗。她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一群眼中原本的老废物,真真是藏了生活典籍在心中的。她从老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意识到:生活必是要认真快乐地去面对,积极乐观地去过活,才会活得精彩。

最后,当老年的艾里克在三毛的诙谐剧中上场时,三毛终于彻底地被身边的老废物们教会了描画生活的姿态。

那一日,三毛因为自己种的萝卜结识了艾里克。原来,她的萝卜长了许多天,还只是一根线。她看着老人后花园里的花红柳绿惭愧得几乎红了脸。后来,两人聊起来,三毛见老人谈起自己的亡妻时,丝毫没有悲伤,只是朗然大笑,心中便又开始不满起来。

“您不想您的太太?”我刺他一句。

“孩子,人都是要走这条路的,我当然怀念她,可是上帝不叫我走,我就要尽力欢喜地活下去,不能过分自弃,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

“您的孩子不管您?”

“他们各有各的事情,我,一个人住着,反而不觉得自己是废物,为什么要他们来照顾?”

三毛被艾里克豁达的人生观打动,更为他养儿何须防老的大智慧折服。她原本以为这些走在人生尽头的老人心中只有寂寞与悲凉,却不想,他们隐藏在心底的是春天和希望,还有年轻的自己都没有的对生活幸福的信心。

确实,老人说得精妙——上帝没有将人带去,便要尽力欢喜地活。

三毛对生活一直是爱着的,但是,她在没有学习生活智慧这节课时,尚且没能领悟快乐的真正意义。在加纳利生活的几个月里,她便懂得了,自己该如何面对生活,安排人生。

一群废人,一节小课,从此,三毛便敞开了心扉,生死也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