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是去听音寺,坐的是大巴车。第一次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学校是战争时期存留下的一处遗址。教室门板、墙壁上口号、语录斑驳可见。院内有两棵芙蓉树,粉红花瓣开放时,我们就知道离春游不远了。但春天多雨,许多美好的等待最后常常落空,大都是在教室内索然无味地熬过。上午玩半天,下午放假。黄梅时节地板潮湿,老师怕我们打滑,撞到讲台,他每次都有一个特别的动作,将讲台上置放的一个青花瓷瓶收到边上。
那是老师从家里带来的。直口圆唇,腹壁微弧,腹壁纹样精致秀丽。除了装饰教室,主要是提示下课及上课出神的同学。每每如此,老师就用教鞭往上面敲几下,声音清脆不刺耳,余音绕梁。我们都爱听那美妙的声音,如同一眼清泉,会让我们心肺澄明。老师从不拍讲台,抑或大声叫喊、谩骂。那时没有钟、铃之类的东西。
-2-
那次春游,大家心花怒放。车子在弯曲的山道上绕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记忆中的听音寺是一个幽静所在,在临镇一座山腰间。门前有长长的青石台阶,两旁皆是自然生长的花木,正值旺盛。我们由外往内参观。寺里出来带领的老人面目清瘦,说话细声细气。来此地的香客,也是如此。这处古老的明式建筑,走廊阴暗迂回,尽头是围墙耸立的庭院,天井里有两棵粗壮的玉兰树,兀自开放,气味清雅。树下有一尊观音像,身后是一个很高的青花瓷瓶,直口平唇,腹壁上部近直,下部向内聚收。青色的花纹线条柔和,古朴典雅。白色玉兰花瓣飘落周围,花瓣与瓷器一样洁白瓷实,相映成趣。
老人让我们停在院内空地,一个一个排好队。然后开始听瓷音,我们紧跟在老师后面。老人先做示范似的,拿着一根小木槌往腹壁上敲了一下,然后把耳朵附上去倾听,绕过去。接下来是老师,然后是一个接着一个。
从来没听过如此美妙的瓷音,清澈宛如泉水回响,缭绕耳内,然后飘入脑际。后面的孩子见了好奇,会多敲几下,附在上面许久,不愿离去。结束后,老人带大家去圣泉洗手,之后就结束了。每个来寺里的人通常都会这么做。
-3-
在南方的一个古镇,行至一条窄长小巷时,不经意走进一家瓷器作坊。主人不在,也许在里间作业。素色木架上摆出作品,各式花瓷,大大小小,色调与质地显得圆润而质朴。白色与青花之间隐藏着古典中的庄重美感,是极为稳敛的风格。
一个高处的色白花青的直口平唇青瓷瓶,插着清雅拙朴的一朵**,摆姿极其优雅别致。不由得端详起来。地下红色标签处标写:听音瓷。不禁猛然仰头,心里敬畏得微微颤抖。那天站在木架前,顺手拿起旁边的木槌子,轻轻敲了几下。
耳熟的声音,令人瞬间想起了两段细碎的记忆。一是教室讲台上的青花瓷瓶。自从老师放置上去,每个人几乎一改往日四处滚打的陋习。每每靠近讲台,内心就变得严肃庄重。每每老师敲响瓷壁,那个声音如有魔力,把我们投向窗外的目光收回,让我们变得自觉。
那回春游,寺庙老人的简单话语,也随之记起:敲响的瓷音,会传入观世音耳里,她会知道一个人心里的所想和愿望,知道你所做过的事。
那个纯净无杂质的声音,似乎从古老的听音寺之内,悠悠飘来。
小学时光在昏暗窄小的教室里度过,老师教授的知识,被岁月的潮水几乎全部淹没,只记得那声声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