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
化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一英亩草地所具有的能量聚集在蒸汽机的活塞杆上,那么它所产生的动力足以推动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机和蒸汽机。但是,因为能量是分散的,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化学家的这种设想基本上毫无价值。不过这也说明,能量一旦聚焦于一点,将会产生相当大的动力。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心车站问询处。每一天,车站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而过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回复。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一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面对前来问询的旅客们显得轻松自如、镇静自若。
现在,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她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脸上布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这位服务人员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听见她的声音。“你好,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士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好像没看见他似的,只是继续和那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
“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再看行车时刻表:“那班车在10分钟之内开,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
“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服务人员立即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那位戴昂贵帽子的时髦男士身上。但是没多久,刚才的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月台号码:“你刚才说的是15号月台吗?”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却集中精神在那男士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这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在嘈杂的人群中保持冷静的呢?”
他回答道:“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的问题。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的工作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的工作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
“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去完成手头的工作。倘若我们好高骛远,做着手头的,想着后面的,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也只能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就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故事中的这位服务人员之所以永远那么轻松自如、镇静自若,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事一清的好习惯。就像他所说,“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不会耽误工作,还不容易混乱,其实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工作密度,恐怕永远也不会像这个服务员那样吧?但总有人天天风风火火、急急忙忙地工作,然后又不断为自己出的错误返工。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到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学会“一事一清”。
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除此之外,富兰克林也将自己一生的成就都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
李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工作。一次,一个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商委托李果所在的公司做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广告创意的好几位文案创意人员拿出的东西都不能令制造商满意。没办法,经理让李果把手中的事务先搁置几天,专心把这个创意文案完成。
之后连着几天,李果都在办公室里摆弄着一袋洗衣粉,她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人家以前的许多广告词也非常有创意。那么,我怎样才能重新找到一个点,做出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创意呢?”
有一天,她在苦思之余,把办公桌上的那袋洗衣粉又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她灵光闪现,想把这袋洗衣粉打开看一看。于是她找了一张报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撕开袋子,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末,一边轻轻嗅着它的味道,寻找感觉。突然,在射进办公室的阳光的照耀下,她发现了洗衣粉的粉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晶体。审视了一番后,证实的确不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她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儿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制造商告诉她这些蓝色水晶体是“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产品才具有了超强洁白的效果,而且不伤手。明白了这些情况后,李果回去便从这一点下手,绞尽脑汁寻找最好的创意,并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广告方案。广告播出后,这个产品的销量急速攀升。
可见,当你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时,你就会随时工作,随时思考,那么新的创意、新的工作方法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你的工作也会变得更顺利。
订书针是工作中常用到的办公用具之一。当数十页纸摞在一起,即便是锋利的刀也不容易一次性穿过,为什么那短短细细、看起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针却能一下子穿透呢?真正的原因,在于它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两个点上,力量集中,当然就能轻而易举地穿透了。
爱因斯坦有一个朋友名叫贝索,他被爱因斯坦称为是“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他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启示,乃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他思维敏捷,知识渊博,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建树。对此,爱因斯坦曾直言:“我坚信,如果他具有专注的热情,那么他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中孕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高效是集中精力“钻透”工作的结果。尽管一个员工是否能有所成就受公司、个人的毅力和智慧等多方面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对每个人来说,专注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