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国门,力争成为一流国际性企业(1 / 1)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已制订了第二次创业规划,我们将在科研上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个目标我们分三步走,三年内在生产和管理上实现与国际接轨,五年内在营销上实现与国际接轨,十年内在科研上实现与国际接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所谓的营销国际化,不是在国外建几个工厂,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就够了,而是要拥有5~6个世界级的营销专家,培养50~60个指挥战役的“将军”。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工厂,厂房的长度是300米,宽度是180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我们已投资1 000万人民币引进MRP II的软件,这个管理软件通过我们一年到两年的消化和提高,将使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同时,投资2.5亿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各种调测设备,实现引进与研制相结合。跨过这个世纪后,我们的工业产值将超过百亿。

我对奋战在各条战线,为此成绩而努力的人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他们都是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踏踏实实、矢志不渝、集中精力钻研一项成果的精神。自企业成立以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突发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儿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地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

成功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能力;成功使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去系统地克服迅速成长中的弱点;成功使我们有勇气、有胆略去捕捉更大的战略机会,使我们从根本上摆脱过去,获得内在可持续成长的生命力。

——摘自《加强合作,走向世界》

任正非认为,跨出国门,成为一家国际性企业是面对危机的必然要求。正如他所说:“我们总不能等到没有问题才去进攻。我们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养并造就干部队伍。我们现在还十分危险,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若3~5年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任正非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这正是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永立潮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华为在通信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员工培养成富有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任正非遭遇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的动**间有力生存。

当时国际市场上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先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西方公司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才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稀有的机会,无数优秀的华为员工离别故土和亲人,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任正非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拟定《华为基本法》时,他就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事实证明了任正非战略家的眼光,在走出去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华为除了价格、技术、市场等常规方法,还坚持把紧跟国家的外交路线作为华为的销售路线。任正非明确表示:“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能成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把差的人推荐到海外去,千万不要像卸包袱一样把人向国外卸,这一点大原则要明确。所以,他建议干部部门要建立制度,凡是有办事处推荐的员工在海外出问题,就要给予推荐他的主任一定的处分。

任正非是一个有野心的企业家,他一向坚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不断壮大、不断发展。对待国际化的问题,任正非同样表示,走出国门绝对不代表只在国外建设几个工厂,把一些产品卖出去,中国企业应该有更大的野心和更高的追求。

很多企业家存在这样的疑问:中国有很大的内需,中国市场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那我们为什么还非得要走出去?光把国内市场做好行不行?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一方面,先注重国内市场不错,中国本来这么大一个市场,如果在中国这个市场都做不好,走向海外、国际化可能无从谈起;但是另一方面,现在国际化是一种趋势,不是说企业想不想走出去,而是必须要走出去,你不走出去,别人会走进来跟你竞争。所谓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否在国外驻扎,员工是否派驻国外,而是看企业能不能按照一种新的全球化的理念和规则来运营。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培养这种国际化的视野。

国际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因为对自己的定位、对对方的市场认识不清楚,也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对国外的市场不了解,对国外做事的方式不了解,最根本的是还没有完全商业化,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在国际化之路上走得很坎坷。但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加深了解、不断进行战略调整都可以克服,而一旦克服了这些困难,企业势必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国内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并非毫无优势可言。首先,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的发达市场、发达国家的企业确实遭受了重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机会。从资金实力看,现在中国国有企业不存在资金问题,他们要走出去兼并收购,国家无论从资金上、政策上都会给予支持,这是国外的企业所没有的。

其次,中国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以前我们走出去或者要寻求合作的时候,对方不一定有兴趣,但是现在如果我们把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结合起来看,中国企业的介入及合作,就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因此,国内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明白:走出去是必然的,而既然走出去就不能满足于小小的成就,应该有更大的抱负和追求。只有在不断地进取中,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