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有不同话题(1 / 1)

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心智成熟程度不同,所关心的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所以,父母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用他所能理解的方式灌输财商,这样不但利于消化吸收,而且能真正收到实效。

记得我儿子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吧,有一天我吃完晚饭,邻居家邀我去打麻将。儿子第二天早上醒来关切地问:“昨天你赢了多少钱?”我说:“××元”。

儿子年纪尚小,对钱的数量没什么具体概念,无论多少钱,在他眼里都是个大数目。所以当我说出来后,他就理解为这是“很多”钱,接着就手舞足蹈地说,“今天晚上你再去(打麻将,赢钱)”。

当天晚上又有人来邀约,于是我“遵照”儿子的嘱托赴约了。次日早上儿子兴冲冲地问我“赢了多少钱”?我说“输了××元”。儿子一听气呼呼地,说,“今天晚上再去(扳本)”。

小小年纪就知道输了要去“扳本”,这时候轮到我教育儿子了。我说,儿啊,打麻将是赌博行为,它本身是不会创造财富的,有赢就必定有输,所以决不能把它当成一项“工作”来做,否则就会如何如何。

经过这样一番促膝谈心,儿子终于从和我的谈话中明白了“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道理。

决不要小看这种平时生活中的亲子交流,哪怕是再小的孩子,他也会从中懂得点点滴滴的。所谓家庭教育,莫过如此。轰轰烈烈地讲大道理,决不是可取办法。

当然,对于有些话题,父母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情节让孩子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印象、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全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事业和成功。

例如,台湾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为了谋生,他跟着母亲卖过鸭蛋和文具、摆过槟榔摊。而实际上,正是这种童年的艰苦生活,对他的财商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例如他发现,每斤3元钱的鸭蛋利润率是10%,每卖掉1斤鸭蛋差不多能赚3角钱;卖文具的利润高,利润率可达40%,同样是3元钱的文具卖出去后差不多能赚1.2元钱。更何况,鸭蛋摆不住,过段时间后卖不出去就会变成臭蛋;而文具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摆放多久都可以。

如果简单地进行这种比较,完全可以说,卖文具的利润是鸭蛋的4倍。可是从另一角度看,买鸭蛋的人多、货物周转率高,进一批货最多两天就卖完了,所以虽然利润率低,最终赚的钱仍然会大大超过卖文具;经营文具利润率高,可是有时候一年半载都卖不出去。

不用说,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薄利多销”。

可是施振荣从实践中得来的这条经验,比其他孩子从书本上读到的字句印象要深刻得多。而这种深刻印象,就贯穿在他之后的事业中。

施振荣创立台湾宏碁集团后,马上联想到这种鸭蛋和文具销售对企业利润贡献的不同作用,所以,自始至终坚持薄利多销原则——产品售价始终比同行要低。

这样一来,虽然整个经营利润率降低了,可是由于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经营成本不断降低,最终导致同样规模的资金获得的总利润大大增加,从总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可以想见,在当初一起为谋生摆小摊时,施振荣的母亲是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后来会有如此大的成就,更想不到儿子会从鸭蛋和文具销售中想到这招致胜法宝的。

回过头来看,如果你也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注意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细枝末节,并且和他一起总结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循,这对孩子将来会有多大的影响哟!

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财商、智商方面,而是体现在一切方面。这种生活即教育,可以说能够让孩子洞悉一切!

所要注意的是,少儿财商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理财”而不是“发财”上。也就是说,重点是要学会打理、增值手中已有的资产,而不是白手起家去“创业”。与此同时,也不必对孩子的这种理财能力和结果抱太大希望,甚至提都不要提这种高期望预期,能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氛围就行啦。

即使从全球看,除了沃伦·巴菲特等个别富豪,绝大多数富豪依然是通过实业而不是纯投资起家的。从本质上看,理财活动带来的高效率和高回报,只不过是从实体经济盈利中分得的一杯羹而已。

通俗地说就是,“炒股只能发小财,发行股票才能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