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取先予的本义是,如果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首先付出代价,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才能寻找到机会,最终连本带利得到你所需要的。
在这里,我们把它看作是中性词,不带贬义。
欲取先予是衡量一个人会不会办事的标准之一,也说明他的能量大小。这种能量主要体现在气量上。
每个人的气量有大有小,这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锻炼。关于这一点,从小孩身上就能体现出来,表现为一种天赋。有的孩子气量太小,什么东西都要据为己有;有些则相反,什么都不在乎,谁要谁拿去好了。
撇开孩子年龄太小时的那种不懂事,可以发现,这实际上也是每个人的一种性格,长大以后也常常能见到这种影子。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气量大的孩子一般来说财商也高。
本来嘛,气量的本意就是一种胸怀、气魄、肚量。俗话说:“量大福大”。气量大的人与人打交道时懂得施舍,欲取先予,所以更受人欢迎,在处事、办事方面更容易成功。从历史上看,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一个个气量都很大。
气量最大的是宰相。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反过来说,也只有肚里能撑船的人才能当宰相。推而广之,不要说当宰相了,就是你创办个企业、自己当老板,或者从事某种领导、管理岗位,气量太小,整天计较个人恩怨、听不得别人半点意见或牢骚,也会成为孤家寡人的。
所以,为了孩子将来的事业成功,父母非常有必要指导他如何锻炼心胸、放大气量,把它作为财商培育的一部分。
如果孩子先天气量大,那当然最好;否则,父母就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的气量,并且最好是大气量。
培养的途径主要是树立远大目标。目标远大,站得高看得远,当然就不会把一些“小事”放在心里嘀咕,做任何事情更善于从长远、宏观角度来考虑,不至于一叶障目。
这就像刚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学自行车的人,眼睛只敢盯着自己脚下,不敢抬头看远方,结果反而容易翻倒在地。可是只要当他昂起头来看着远方,就会发现自己慌乱的双脚不再像过去那样考虑太多,用力去蹬就行了。
从历史上看,气量和财商结合得最好的是孟尝君。孟尝君(?—前279)是战国时期人,原名田文,他的父亲田婴曾经担任过齐国宰相11年(或许“宰相肚里好撑船”的气量也能遗传?)。
据说田婴一共有40多个儿子,田文是小老婆生的。田文生下后,封建迷信的田婴对老婆说,这个孩子出生在5月份,不吉利,所以去把他弄死吧。可是,田文的母亲却偷偷把他养下来了。
等到田文长大后,母亲通过田文的兄弟带他去见田婴。
田婴在惊讶之余感到很气愤。还没等母亲开口,田文就磕头大拜地对父亲说:“你这样迷信,究竟是什么道理?”田婴说:“五月份出生的孩子身高会长得像门槛一样高,是父母的克星。”田文说:“那么,人的命运是老天决定的呢还是门槛决定的?如果是老天决定的,你完全不用担心;如果是门槛决定的,那你把门槛抬高不就行了吗?”
父亲被说得哑口无言。就这样,田文为自己争取到了生存的权利。有一次他对父亲说,你当宰相已经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疆域并没有扩大,你的家里却是万两黄金。你的那些大小老婆整天锦衣玉食,可是你的门下却吃不饱、穿不暖,我是看不惯这一些的。
从此以后,田婴对田文刮目相看,并且听从大臣们的意见,立下遗嘱,立田文为太子。田文继位后,就被称为孟尝君。
孟尝君散尽家财,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及逃亡将领,号称“食客三千”。来者不分贵贱,完全享受和田文同等待遇。
后来,孟尝君先后担任秦国宰相和齐国宰相。
最新考证表明,孟尝君之所以有实力养活“食客三千”,是他把家里的“资产”放贷出去,用收取的高利贷利息来实现的。这和本书中所说的资本及其运作手法又何其相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