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容闳向他提出一套选择学生留学美国的计划:初次试办,以四年为期,每年选派12至14岁的聪颖幼童30名,共120名,前往美国读书。预定每人留学十五年,学成之后,依次回国服务。如果成绩良好,以后即着为定例,每年照数派遣。
如此则中国今后富国强兵的人才,可以不假外求。曾国藩表示同意,随即与江苏巡抚丁日昌会衔入奏。及曾国藩回任两江,清廷已批准留学计划。
曾国藩、李鸿章与容闳等乃酌定留学章程十二条,详列招募学生、施教步骤、管理及经费等事项。虽然同治十一年春间,曾国藩不幸去世,但第一批留美学生30人,仍于是年夏天由容闳、陈兰彬等率领,起程留洋。这一留学计划,后来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未能贯彻。不过就在这120名留学生当中,已颇造就了一些人才。例如唐绍仪、詹天佑、容揆、梁如浩、梁敦彦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最重要的,是留学风气的开创,它为古旧闭塞的中国社会,开了一条道路,由这里可以通往世界的新领域。日后中国士子出洋留学的为数日众,中国人的眼光见识也为之日广。追本溯源,曾国藩等奠基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总之,曾国藩在同治年间,是中国“自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凡制造轮船枪炮、翻译西书、派遣留学生赴美,每一件工作,都凭着他的大力支持或指导擘画,才得顺利推动。
这些工作,就当时而言,成效实在不很显著,甚至由于甲申(1844)、甲午(1894)的两次对外作战失败,有人还认为“自强运动”是彻底失败的。不过,谁也不能否认:“自强运动”所展开的每一件工作,影响都是非常深远。这些措施虽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至少已使停滞了数百年之久的老大帝国,开始艰难地举步迈向近代化的道路了。
§§§65.把想法埋在心里
曾国藩如此处理教案,全国舆论大哗。京师国子监学生奋起,将曾国藩在北京湖南会馆夸耀的匾额砸得粉碎,湖南反应更为激烈,各地“责问之书”雪片般飞来,每日不下数百封。此时的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日内目昏头晕,心胆俱裂”,深深地陷入精神危机之中,他在直隶遭万人唾骂,已无法立足,清廷为缓和矛盾,于八月三日调他回任两江总督。
《孙子兵法》特别告诫人们不能够把所有的想法都端出来,而要善算。
曾国藩审时度势,善于察变,可谓有道。同治九年(1870)五月,天津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在事发前,天津四处有匪徒迷拐人口、挖眼剖心的传闻,并牵涉到教堂。正好当时法国天主教仁慈堂瘟疫流行,堂内收养的弃婴中有三四十名相继死去。有人看见,仁慈堂在某日半夜将三个裹有童尸的白布包运出城外;有人看见,郊外义冢被野狗拖出的童尸,胸腔已暴露,没有心肺,且有人指认为仁慈堂的弃婴。于是,天主教堂迷拐儿童挖眼剖心作为药材的事情愈传愈真。五月间,一个名叫武兰珍的拐卖儿童罪犯被天津官府拿获,经拷问,招认迷拐药为教民王三供给。消息不胫而走,天津市民群情激愤,商人罢市,书院停课。
五月二十三日,仁慈堂外聚集群众达万余人。这时,本来瞧不起中国人的法国领事丰大业,乖戾暴躁,拔枪击伤前来调查和劝阻群众的清朝官员,于是民众一哄而起,当场将丰大业殴成肉酱。愤怒的群众冲入仁慈堂和附近的教堂,杀死法国教士、修女、洋职员及其妻儿二十余名。随后又焚烧了教堂、育婴堂和领事署,酿成举世注目的大命案。
曾国藩二月接任直隶总督,三月左眼失明,四月以来又患眩晕病,请假两月在家调理。就在这时,他接到5月27日发出的赴津查办教案的诏书。身为直隶总督,又是久孚重望的大臣,自然无可推托。随即复命应诏。
五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复陈赴津查办夷务折》中,提出自己的认识:办案原则是“立意不与之开衅”,即决不能因此命案与外国重开兵端,使君国置于危险之中;办案的关键是,“武兰珍是否果为王三所使,王三是否果为教堂所养;挖眼剖心之说是否凭空谣传,抑或确有证据”;办案的落脚点为,一旦切实查明,务必“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